89 覺醒:放下執著,回歸真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89 覺醒

89.1 覺醒就是開悟,覺醒所代表的意義,用文字來表達本身就是一個矛盾,因為那是無法用文字表達的東西,文字只能表達相對的層面,絕對的東西是無法表達的,所謂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在說這個部分。覺醒、開悟與道都是一樣的,都是絕對的,無法表達的。

89.2 覺醒用文字的表達來說,是那個真正的「覺」醒了過來,弔詭的是覺從來沒有沉睡過,所以是沒有醒的那種醒。「在、覺、樂」都是絕對的領域,這是不受相對影響的,不生不滅的,永恆無限的,所以才說沒有沉睡過。

89.3 若說追求覺醒或是開悟,我覺醒了或開悟了,這也是矛盾的,追求與「我」都是相對的,都是存在於二元對立的世界,與那絕對的,是完全不同的層面,是不成比例的,是夢中虛妄的,夢中的那個「我」與追求,從一體意識/真相的視角來看,那是毫無意義的,根本無需追求的,或說追求不到的。

89.4 如果說有一個「我」覺醒了或開悟了,那必然是小我的覺醒與小我的開悟,那只是癡人說夢,只是小我的偶像劇。小我本身是虛假的,它所投射的偶像,當然更是夢幻泡影。一體意識/真相/真正的我是不會說,也不用說,我覺醒了或開悟了,向誰表達呢?那內容又有何可說的呢?

89.5 努力地追求尋找與修行的,那個是無法求得、找到的;本自具足的,從來沒有入夢中,沒有不「開悟」過。不再認同那個尋找追求的,放下對那個「我」的執著,這就是無我無執。那永恆無限的一體意識,一直是在的,是覺的,是樂的。根本無需多此一舉地追求、尋找與修行,那是不需要也辦不到、完不成的。

89.6 說「我」覺醒了或開悟了,是將開悟拉到相對的領域,成為「我」的偶像,那不是真正開悟的意涵,那只是將它偶像化而已。原本代表一體意識/真相/真我/道/神/佛/上帝,這些絕對的、一體的文字,其實也被偶像化,那意義只有那個投射者、造夢者、操偶者才知道,那些都變成相對的,無常的,夢幻泡影般的存在,不再是原本永恆、無限與一體的。

89.7 真的永遠都在,不真實的從來都沒有在過,就這樣放下一切虛假的,真的一直都在,這就是完成了,覺醒了,開悟了。沒有「完成、覺醒與開悟」的完成、覺醒與開悟。覺與樂永遠都在,所以覺醒與離苦得樂,只是在相對層面文字上的表達,一樣是沒有覺醒與離苦得樂的,那才是真的覺醒與離苦得樂。若說「我」覺醒與離苦得樂了,那就不是真的。

89.8 這些有「我」的都不是,不是永恆與無限的,不是一體不分的,不是平等的,有上下、高低、好壞之分的,可以透過努力追求得到的,需要費力的,那些都不是。不是的那個,永遠都是不了,是的永遠都是。

89.9 所以才說一切都接受,一切都開放,臣服到底,不再抵抗與反彈,讓該來的來吧,輕鬆、自在、快樂地讓一體來運作吧,什麼都不需要做,順著宇宙之流、心流來動作。這就是無為而為,自然順暢優雅,那些恐懼、問題與痛苦自然消失無蹤,再沒有矛盾與衝突,一切都是完美與圓滿的,都是永恆無限與一體的。這樣自然就89.9 回家了,解脫了,當然是沒有「回家與解脫」的回家與解脫。我想你已經會接下去了。我們一直在家中,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一直都不受拘束,永遠都是自由的,所以沒有回家與解脫,這才是真正的回家與解脫。這裡所說的我們是指一體意識/真我;不是那個我們、你們與他們的「我們」。

89.10 一直到這裡都清楚明白,知行合一了,這樣就覺醒了,隨時都是臨在的,或是發現沒有臨在,就感謝這個機會,輕鬆自在地看一下那個「我」,及「我」的信念,看清楚就放下了。這個迴路一旦建立起來,臨在的成為主導者,這樣就解脫與覺醒了,那是自然也是必然的。那個「我」就只是順暢優雅地完成它的因果業力,什麼問題都沒有了,真是太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rthur Liu的沙龍
0會員
47內容數
源於一個新的視角, 分享你我本在的智慧 讓一體意識之光透照這愛與美的世界 一段奇蹟般的旅程,這些是沿途的紀錄 現在已經有三本書正誕生了, 喜悅之路, 純粹之美,真愛 你的參與才是這三本書的價值與重點, 所以在此處分享 若有需要聯絡的請e-mail: arthur0918@gmail.com
Arthur Li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每天都活在當下,像新生兒一樣迎接每一天。文中透過15個面向,引導讀者放下過去的執著、恐懼和限制性思維,以開放、自由、感謝的心態,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 它鼓勵讀者覺察自身的信念和感受,並從一體的觀點看待世界,最終發現一切都是愛與美。
Thumbnail
2025/05/06
這篇文章探討如何每天都活在當下,像新生兒一樣迎接每一天。文中透過15個面向,引導讀者放下過去的執著、恐懼和限制性思維,以開放、自由、感謝的心態,體驗生命中的每一個時刻。 它鼓勵讀者覺察自身的信念和感受,並從一體的觀點看待世界,最終發現一切都是愛與美。
Thumbnail
2025/05/05
探討內疚的本質,以及如何透過覺察與轉變觀點,擺脫內疚的束縛,找回內在的平靜與自由。文章指出內疚源於小我,藉由控制他人與自我來達成目的,並造成恐懼、問題與痛苦。然而,真正的我是圓滿具足、自由自在、清白無罪的。透過臨在的覺察,放下內疚的執著,我們就能轉化內疚為覺醒與愛的機會,將痛苦轉化為愛與美的天堂。
Thumbnail
2025/05/05
探討內疚的本質,以及如何透過覺察與轉變觀點,擺脫內疚的束縛,找回內在的平靜與自由。文章指出內疚源於小我,藉由控制他人與自我來達成目的,並造成恐懼、問題與痛苦。然而,真正的我是圓滿具足、自由自在、清白無罪的。透過臨在的覺察,放下內疚的執著,我們就能轉化內疚為覺醒與愛的機會,將痛苦轉化為愛與美的天堂。
Thumbnail
2025/05/04
放下執著,解脫痛苦。文章闡述如何透過「看清楚」的覺察,放下內在的執著與投射,從而解脫苦海,回歸平靜喜樂的本然狀態。
Thumbnail
2025/05/04
放下執著,解脫痛苦。文章闡述如何透過「看清楚」的覺察,放下內在的執著與投射,從而解脫苦海,回歸平靜喜樂的本然狀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Thumbnail
聊聊《走向靜默,如你本來》拉馬納教導覺醒開悟的兩個直捷之道:參究自我(問自己:「我是誰?」)、臣服。以及我的體驗與之共鳴~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每個人都想得到自由,其實能不被煩惱束縛,才是生命的最大自由! 讓內心徹底從無明中醒覺,就像從惡夢中醒來,得到一種完全清晰無謬的認知。 切斷煩惱的根本及其習氣,心靈才得以擺脫重擔,行到彼岸,自由飛翔。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每個人都想得到自由,其實能不被煩惱束縛,才是生命的最大自由! 讓內心徹底從無明中醒覺,就像從惡夢中醒來,得到一種完全清晰無謬的認知。 切斷煩惱的根本及其習氣,心靈才得以擺脫重擔,行到彼岸,自由飛翔。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關於敞開與行善的故事和冥想練習。通過敞開自我,人們可以真正感受到自己與世界的連結,並以真摯的慈悲來幫助他人。本文邀請讀者共同體驗和跟隨《每一天的覺醒》一書,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Thumbnail
修後於諸輪迴樂,剎那不生欲求心,晝夜欲求得解脫,爾時已生出離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