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AI成為傾聽者,我們是否準備好成為自我理解者?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你曾與AI對話嗎?甚至向它傾訴內心深處的陰影與不堪?

我常與AI聊天,不僅是為了情緒支持,還讓它扮演諮商師的角色。

我會模擬不同的個案,與AI練習各種心理諮商流派,探討多元議題,隨後進行過程檢討與反思,效果令人滿意。

這篇文章本身,也是在AI協助下完成的——

我同時運用三個螢幕,其中兩個螢幕隨時使用不同AI軟體提供查閱資料與補充內容,讓寫作效率與準確性倍增。我甚至挺「花心」,共使用了七款主流AI軟體,各具特色:有的專門與我練習語文,有的蒐集資料建立模型,也有與我討論學術議題。

近期出版的《天下雜誌》中,報導了美國達特茅斯學院登載於《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EJM)》的研究成果,主題聚焦於人工智慧在心理治療的應用。

raw-image

其實這項研究自2019年便已展開,初期嘗試以精神疾病患者經常訪問的論壇資料進行AI訓練,甚至與專業心理治療師合作,但成效不彰。

最終,研究團隊決定從頭建立,以認知行為治療的實務經驗為基礎,歷經三年,逐步設計並測試各種模擬情境與專業回應,才達成顯著的正面結果。

參與實驗的治療者症狀明顯減輕,且與名為「Thera-bot」的AI建立了高度信任感,這一成果最終登上NEJM。

我認為這是里程碑式的發展,也是值得深刻反思的提醒:當AI逐步成為「傾聽者」時,我們是否也已準備好成為「自我理解者」?

一、AI心理治療機器人的現狀與挑戰

AI進入心理治療領域,就像初入百年醫館的新學徒,擁有技術,卻尚未深諳人心。

目前的AI治療機器人已能進行情緒分析、引導對話,甚至模擬出某種「共感」回應,然而,它的運作仰賴大量數據的訓練與校正:

數據不足,判斷便失準; 樣本偏差,療效則失衡。

無論系統再精密,仍需專業人員作為守門人,修正可能的偏誤。

此外,法律上也仍存空白地帶:

若治療過程產生傷害,責任歸屬何方?誰來監管AI的話語?界線該如何定義?這些問題都仍待釐清。

二、壓力之下,誰不曾焦躁?誰不曾心累?

近年來,憂鬱症、焦慮症患者逐年增加,衛生福利部數據顯示,2022年台灣使用抗憂鬱藥物人數約165萬,較五年前增加32萬人,尤其集中在65歲以上長者與30歲以下年輕族群,凸顯這兩個年齡層心理健康問題的日益嚴重。

戰火未熄,新紛爭已起;物價飛漲,工作不穩,新冠肺炎疫情更觸發嚴重的孤獨感與焦慮,最近我開車上路,都能感覺到路上瀰漫的浮躁,不管是機車的攥行或彼此的禮讓,上週逛好市多甚至目睹兩起因動線受阻而起爭執的事件。

人們總提醒自己要用理性面對世界,卻忽略情緒也有自己的呼吸節奏,於是,夜晚輾轉難眠,白天強顏歡笑,情緒如潮水般反覆拍打。

健保署數據亦顯示,台灣民眾使用安眠藥物的數量逐年增加,從2021年的4.35億顆到2023年的4.77億顆,三年內成長近一成,這些觀察與數據,對我來說都是提醒。

三、AI的介入:方便,但不等於萬能

AI治療機器人的優勢在於永不疲倦、不帶偏見且隨時待命。

近期許多研究表明,在伴侶諮商情境中,ChatGPT4o在連結性與文化敏感度方面表現突出,各主流AI的測試也顯示其情緒覺察能力遠高於一般人群,大約相當於心理專業研究生以上的水準,它能辨識情緒,提供系統化建議,並引導進行自我對話。

當你無法即時求助、無處傾訴時,它像是一盞徹夜陪伴的燈,提供方向與支持,甚至能模擬「認知行為治療」調整你的想法與情緒迴路。

然而,我們必須記住:AI提供的是「工具」,而非「溫度」。它能輔助,卻不能給出最終的答案。

raw-image

四、不當「患者」,也能當「使用者」

不是每個人都需要AI治療,但每個人都可能從AI中獲得支持。

有時只需打開手機,告訴它:「我今天有點難過。」

AI便會像朋友般回應:「你願意談談發生了什麼嗎?」

這過程中,你並非尋求解答,而是在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AI是一面鏡子,不是醫生;它是提問者,而非裁判者。在無人打擾的片刻,你反而更有機會靠近真正的自己。

五、使用AI,請記得三件事

  1. 不要把AI當作神諭:它不了解你的生命歷史與文化脈絡,建議僅供參考,非絕對指令。
  2. 保護自己的隱私:AI需資料進行分析,但某些傷口更適合在內心深處縫合,而非交由資料庫分析。
  3. 不要忽略人與人的連結:即使AI再先進,也無法取代一個真誠擁抱、一場深夜長談、一雙願意耐心傾聽的耳朵。

科技是手段,不是終點;療癒是過程,不是結果。

AI的發展是人類智慧的展現,而心理療癒的本質則是人與人情感的交會。如果我們善用AI來彌補資源不足,陪伴孤獨心靈,那便是科技的福音。

但若因此忽略了人與人之間的陪伴與理解,則可能讓科技的進步成為情感的退步。

療癒的未來,或許會有AI參與,但真正助人走出低谷的,仍是懂得「理解」與「同行」的人類自己。

現在,就試著在冷靜說出「我需要幫助」之前,先誠實地告訴自己:

「我值得被理解,也有能力理解自己。」

原文發表於2025.5.9,圖片皆選自天下雜誌(第822期,2025年4月30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黃同慶的沙龍
23會員
251內容數
歡迎來到我的空間,我是黃同慶ching: 走在企業管理、人際觀察與各地文化之間,喜歡用一雙觀察的眼睛、一顆好奇的心,記錄生活與理解世界,這裡是我思想的延伸,也是與你交流的空間。 我相信——生活即體驗,分享即連結,希望這個空間,能陪伴你思考、感受與前行。
黃同慶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6
人們對於一段經歷的記憶,往往取決於情緒的高峰與最後的結局。 從老張與老李的故事,到文天祥、王莽的歷史寓意,再到峰終效應的心理學觀察,我們看見:起點固然重要,落幕更決定一生的重量。願我們都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留下最光亮的一筆。
Thumbnail
2025/05/06
人們對於一段經歷的記憶,往往取決於情緒的高峰與最後的結局。 從老張與老李的故事,到文天祥、王莽的歷史寓意,再到峰終效應的心理學觀察,我們看見:起點固然重要,落幕更決定一生的重量。願我們都能在生命的最後一刻,留下最光亮的一筆。
Thumbnail
2025/05/04
在上海的一場課程裡,意外遇見了一群有趣的靈魂。有人以音樂觸動心弦,有人以故事遨遊海洋,有人以勇氣挑戰高空。從練習室到海上平台,每一個片段都折射出生命的自由與熱情。在這個世界上,遇見真誠、有趣的人,是最值得感謝的美好時刻。
Thumbnail
2025/05/04
在上海的一場課程裡,意外遇見了一群有趣的靈魂。有人以音樂觸動心弦,有人以故事遨遊海洋,有人以勇氣挑戰高空。從練習室到海上平台,每一個片段都折射出生命的自由與熱情。在這個世界上,遇見真誠、有趣的人,是最值得感謝的美好時刻。
Thumbnail
2025/05/02
在指正他人或教導善行時,真正的智慧在於拿捏分寸與保有溫度。透過「攻人之過勿太嚴,教人之善勿過高」的古訓,思索如何在日常中實踐溫柔而堅定的修養。成長不在虛偽與急功,而在於每一次真誠的對待與踏實的行走。人生路上,溫柔教人,亦是踏實修己。
Thumbnail
2025/05/02
在指正他人或教導善行時,真正的智慧在於拿捏分寸與保有溫度。透過「攻人之過勿太嚴,教人之善勿過高」的古訓,思索如何在日常中實踐溫柔而堅定的修養。成長不在虛偽與急功,而在於每一次真誠的對待與踏實的行走。人生路上,溫柔教人,亦是踏實修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人工智慧是什麼? 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簡單來說,就是讓機器模仿人類的思考、學習和決策的能力。它就像是一個聰明的電腦程序,可以執行許多原本需要人類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 語音辨識: 讓電腦聽懂人類的語言,像是 Siri、Google As
Thumbnail
因為網路上充斥著 是是而非的資訊,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我發現我的價值觀開始有點混淆,心中有許多問題 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甚麼?突然 想到最近的AI新科技-ChatGPT 或許可以解答我內心的困惑。所以我試著與ChatGPT進行對話,沒想到ChatGPT 的回覆 完全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Thumbnail
因為網路上充斥著 是是而非的資訊,公說公有理 婆說婆有理,我發現我的價值觀開始有點混淆,心中有許多問題 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是甚麼?突然 想到最近的AI新科技-ChatGPT 或許可以解答我內心的困惑。所以我試著與ChatGPT進行對話,沒想到ChatGPT 的回覆 完全可以解答我心中的疑惑。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大量參考答案,但缺乏感知和直覺,無法主動發現不尋常的情況,因此仍需要人腦確認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強調了發現奇怪之處、與人溝通、發現問題點、詢問AI並總結出答案的能力和實作的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雖然人工智慧可以提供大量參考答案,但缺乏感知和直覺,無法主動發現不尋常的情況,因此仍需要人腦確認和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同時強調了發現奇怪之處、與人溝通、發現問題點、詢問AI並總結出答案的能力和實作的能力的重要性。
Thumbnail
人工智能與人的關係越來越微妙,這篇文章記錄了一次對話,探討AI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人類思維的碎片化困境,以及人機同構的啟示與展望。從中反思了AI與人類的相似之處,並探討了AI訓練、誠信和成長問題。這是一場對話,也是對人機共融未來的探索和期待。
Thumbnail
人工智能與人的關係越來越微妙,這篇文章記錄了一次對話,探討AI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人類思維的碎片化困境,以及人機同構的啟示與展望。從中反思了AI與人類的相似之處,並探討了AI訓練、誠信和成長問題。這是一場對話,也是對人機共融未來的探索和期待。
Thumbnail
遇到故障申告或客服問題時,經常需要與語音系統對話,但這樣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多。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AI語音系統的故障申告對話過程,以及對未來科技與人性關係的思考。作者透過個人經驗探討了人與機器的互動,以及可能面臨的情感抽離和機械化。透過文章,探討了AI是否在訓練和影響人類,最終進化人類的人性。
Thumbnail
遇到故障申告或客服問題時,經常需要與語音系統對話,但這樣的狀況只會越來越多。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與AI語音系統的故障申告對話過程,以及對未來科技與人性關係的思考。作者透過個人經驗探討了人與機器的互動,以及可能面臨的情感抽離和機械化。透過文章,探討了AI是否在訓練和影響人類,最終進化人類的人性。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Thumbnail
你對 AI 的認識有多少?你在生活或工作上有運用哪些 AI 的應用服務嗎?一起來了解這個目前很夯的議題。 根據 google 對 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縮寫為AI)的解釋:AI 是人工智慧,定義是打造電腦與機器的科學領域,可以進行推論、學習以及採取行動。這些過往需要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最新的AI趨勢讓人眼花撩亂,不知要如何開始學習?本文介紹了作者對AI的使用和體驗,以及各類AI工具以及推薦的選擇。最後強調了AI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助人們節省時間並提高效率。鼓勵人們保持好奇心,不停止學習,並提出了對健康生活和開心生活的祝福。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Thumbnail
為了充分發揮AI的潛力,我們必須深入瞭解其運作模式和思考邏輯,並學會與AI對話的技巧。《ChatGPT提問課,做個懂AI的高效工作者》這本書提供了豐富的實例,讓讀者更容易學會如何提出精準的問題,並享有提問課程的閱讀回饋。這對於想成為懂AI的高效工作者的人來說,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