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畫會說話]--狗竹聊教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孩子的畫會說話>

     在教學時,經常可以聽到孩子們在課後與父母分享自己的作品與想法。例如:「大家好,我畫的是我開心地飛上天,因為弟弟跟我說了一個笑話。」這樣的分享,在自己的教室裡是非常常見的,因為在幼兒創作課程中,這種學習回饋至關重要。

讓孩子說說自己作品的想法,並不是要訓練他們成為擅長演講的表達者,而是希望他們能夠嘗試將內心的創作意圖說出來。我們都知道,有些孩子天生較為內向,口語表達未必是他們的強項,因此他們更喜歡透過非語言的方式(如繪畫)來呈現自我。引導孩子分享作品,不是要強迫他們變得更加外向,而是希望透過表達,讓他們的想法被看見、被理解,並獲得正向的回饋與鼓勵。

讓孩子分享創作想法的重要性

美術創作是否能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讓孩子願意分享作品的過程,背後需要老師投入大量的引導與心思。如果創作只是千篇一律的重複內容,那麼作品也會趨於雷同,孩子自然沒有分享的動機。因此,我們在課堂中鼓勵孩子與老師對話,談論生活經驗、想像中的故事、對世界的看法,甚至是情緒感受……這些有意義的對話,往往是創意萌芽的起點。

例如,在一次六歲孩子的繪畫課上,我們問:「如果你變成了一棵樹,你會是什麼樣的樹?」有位孩子思考許久,卻不確定該怎麼作答。於是我們換個方式引導:「你希望住在熱鬧的地方,還是安靜的地方呢?」「你喜歡有人或動物陪伴嗎?」「如果你的樹能長出神奇的果實,那會是什麼樣子?」在這樣的對話中,孩子逐漸從模糊的概念,發展出更具體的創作想法。

這種對話方式並非固定的模式,而是根據每個孩子的個性與經驗,量身打造的互動方式。不同的孩子會給出完全不同的答案——有的孩子會選擇真實存在的榕樹,因為他們剛學習過校園植物;有的孩子則想成為長滿尖刺的樹,因為他們希望與眾不同,不想和別人一樣。這些創作不僅包含了知識與技巧,更蘊含了孩子獨特的個性與內在情感。

促進創作分享的課程設計

在教學經驗中,我們發現即使課程內容相似,不同的孩子會帶來截然不同的作品與詮釋。有時候,老師一看到作品,就能回想起孩子的個性,因為創作往往是內在自我的投射。那麼,如何設計一個能夠促進孩子分享的創作課程呢?以下是幾個關鍵條件:

1. 提供足夠的創作自由,讓孩子有話可說

孩子能夠分享創作的前提是,他們擁有足夠的空間去思考與發展自己的創意。如果所有孩子都在做雷同的作品,那麼他們便沒有獨立表達的機會。因此,老師的角色不僅是教授技巧,更要透過對話、引導與觀察,幫助孩子找到個人獨特的創作方向。當孩子習慣這樣的過程,他們便能自然而然地發展出自己想表達的內容。

2. 讓孩子經歷「思考—實作—分享—回饋」的循環

創作的想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斷的思考與實踐中逐漸成形。當孩子開始創作時,他們的想法可能還不明確,但透過材料的操作、過程中的探索,他們會發現更多的可能性。最後,在分享時,他們能夠回顧自己的創作歷程,並從中整理學習經驗。這種循環式的學習方式,有助於孩子發展更成熟的創作思維。

3. 讓孩子練習用語言表達作品的感受

讓孩子在創作後說說自己的感受,不是為了訓練流利的口語表達,而是幫助他們將內在的情緒與想法轉化為語言。對於內向的孩子,即使只是簡單描述幾個詞彙,都是很棒的進步。這樣的練習能幫助孩子發展自我覺察,並讓老師與家長更理解孩子的內在世界。

4. 在分享中學習理解他人

創作分享不僅僅是個人表達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理解他人的機會。在課堂中,孩子們會聆聽彼此的創作故事,觀察不同的觀點與風格,這樣的經驗能培養他們對多樣性的尊重與包容。對家長而言,聆聽其他孩子的分享,也能讓他們更理解兒童畫的獨特性,而不只是單純評估作品的「完成度」。

美術教育不只是技術的傳授,更是孩子自我表達與思考能力的培養。望透過自由的創作、深度的對話、循環的學習過程,以及分享的機會,幫助孩子發展獨特的創作視角與表達能力。當孩子能夠透過作品說出自己的故事,這份創作便真正成為了他們與世界溝通的橋樑。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感謝分享❤️💞
狗竹圖文-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林燃(創作小說家) 晚安~
玖伊氏-avatar-img
5 天前
狗竹,3.跟4.好像重複貼上了...
狗竹圖文-avatar-img
發文者
5 天前
玖伊氏 感謝~~謝謝提醒
avatar-img
狗竹圖文的沙龍
101會員
553內容數
狗竹圖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11
[找] 我找不到路了   「那就休息吧!」   可是休息再久,路也不會自己出現呀!   「是,不過休息只是為了休息」   但是我怕休息久了,就沒動力走下去了   「走不下去,我們就換條路走。累的時候就好好休息」   那會不會,最後我們哪裡也到不了   「喔! 這完全
Thumbnail
2025/05/11
[找] 我找不到路了   「那就休息吧!」   可是休息再久,路也不會自己出現呀!   「是,不過休息只是為了休息」   但是我怕休息久了,就沒動力走下去了   「走不下去,我們就換條路走。累的時候就好好休息」   那會不會,最後我們哪裡也到不了   「喔! 這完全
Thumbnail
2025/05/10
[走] 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再也走不動了?   「會」   那怎麼辦?   「不知道,或許可以去找未來的你,問他看看。」   未來的我? 怎麼去找未來的我?   「用走的囉,走著走著就會遇見他了。」
Thumbnail
2025/05/10
[走] 會不會,有一天我們再也走不動了?   「會」   那怎麼辦?   「不知道,或許可以去找未來的你,問他看看。」   未來的我? 怎麼去找未來的我?   「用走的囉,走著走著就會遇見他了。」
Thumbnail
2025/05/08
[計畫]   你有計畫嗎?   「有。」   我們現在在計畫的狀態中嗎?   「沒有。」   那怎麼辦?   「那就再做新的計畫啦!」
Thumbnail
2025/05/08
[計畫]   你有計畫嗎?   「有。」   我們現在在計畫的狀態中嗎?   「沒有。」   那怎麼辦?   「那就再做新的計畫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Thumbnail
孩子這幾天回來分享給我他的作品. 當下看到時. 說實在得,我挺震驚得. 由畫看出孩子心思細膩到這樣的地步. 不由得需要好好跟孩子談談了. 詢問他最近的心事. 後來講蠻多的吧 他說其實很多事他看得出來, 只是不想要講,不想要讓我擔心. 大人在做什麼其實小孩子都知道, 看得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將孩子的狀態放在心裡,引導孩子面對情緒,重新溝通,使得事件不只是事件,而是關係的建立與重建。
Thumbnail
當孩子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更有感,才會更有足夠的大腦記憶作為語言治療課程討論的媒材,練習如何整合、組織、邏輯條裡性的敘述高階段的語言內容,孩子逐步練習後的語言能力也才會更真實符合孩子生理年齡的表現能力,也才會讓語言治療課程更達到協助孩子進步的角色呢!
Thumbnail
當孩子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更有感,才會更有足夠的大腦記憶作為語言治療課程討論的媒材,練習如何整合、組織、邏輯條裡性的敘述高階段的語言內容,孩子逐步練習後的語言能力也才會更真實符合孩子生理年齡的表現能力,也才會讓語言治療課程更達到協助孩子進步的角色呢!
Thumbnail
「孩子心裡想的事情,會說出口的部分連1%都不到」 父母跟老師要隨時觀察孩子, 才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孩子的異狀。
Thumbnail
「孩子心裡想的事情,會說出口的部分連1%都不到」 父母跟老師要隨時觀察孩子, 才能在第一時間察覺孩子的異狀。
Thumbnail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Thumbnail
共讀時可跟孩子一起討論問題,雙方要分享彼此的想法或相互提問,父母可先針對書的內容分享自己的看法,孩子自然會在讀完書後說出自己的感覺、領悟。
Thumbnail
透過不斷的練習提高孩子的視角和整體認知,可以讓孩子練習更完整的描述而不是草率地從局部就下定論。提供在家中和外出時的觀察方法,並強調語言的練習對於幫助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非常重要。
Thumbnail
透過不斷的練習提高孩子的視角和整體認知,可以讓孩子練習更完整的描述而不是草率地從局部就下定論。提供在家中和外出時的觀察方法,並強調語言的練習對於幫助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表達能力非常重要。
Thumbnail
讓孩子學才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抒發心情的管道、有更多看世界的方式。學習才藝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獨立選擇的權利,陪伴和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
Thumbnail
讓孩子學才藝,不是為了表演,也不是為了誰,是為了讓孩子有更多抒發心情的管道、有更多看世界的方式。學習才藝的過程應該是快樂的,家長應該給予孩子獨立選擇的權利,陪伴和鼓勵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成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