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曾這樣想過...
「啊~這段空窗期我不知道要怎麼講欸…」
「會不會一講出來就被當成耍廢?」
-
📌 先說結論:人資跟主管真的會在意。
以阿紫的實務經驗來說,我每次拿到履歷,第一眼就是掃「畢業時間」、「每段工作年資」跟「中間有沒有空窗」,看到空窗時間比較長的,一定會想進一步問清楚原因。
✅ 一般來說,3 個月內算合理,不太需要特別解釋
✅ 超過 3 個月,建議主動說明
因為空窗越久,公司越難評估你的狀況,也越會擔心你重新進入職場的適應力。
💬為什麼你這麼怕被問「你這段時間在做什麼」?
-
「我就真的在休息啊~出國、耍廢、放空…但講出來會不會被扣分?」
「老實說是一直找不到工作…越找越焦慮,結果就待業更久了…這樣可以講嗎?」
「我有做些事啦,像是學code、試著學行銷、做職涯測驗…但都沒堅持下去,好像也講不出口?」
「我有去考公職/航空,但都沒上,這樣說出來會不會更糟?」
🔺以上這些情況,第一種最多。
很多人離職後就想好好放個長假,直到開始焦慮找不到工作,才開始重啟求職。結果越晚越心虛,到後來乾脆亂掰個「照顧家人」來交差。
那是不是代表「空窗半年以上就沒救了」?
-
只要你有這些條件,其實不用擔心🔻
✅ 曾經累積過 3 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
✅ 有一定的專業能力跟代表作品
✅ 能在面試時清楚分享過去成就與貢獻
即使你空窗 1~2 年,只要面試時表現得好,一樣能順利拿到 offer。我自己過去也真的錄取過不少空窗 2 年以上的求職者,輔導的個案也有不少順利轉職成功的例子!
但,如果我...
沒有穩定的工作經驗,專業還沒累積起來...
工作換來換去,現在又空窗...
那…該怎麼辦?
-
萬用公式「坦誠說明➜表達反思➜導回優勢」
Step 1|坦誠說明空窗的原因
與其硬掰一個聽起來完美的理由,不如坦白說出真實狀況。主管通常也不是第一天面試,真假其實都聽得出來,只是不說破而已。
Step 2|說明你的「反思與收穫」
這是很多人卡關的地方。空窗這段時間,你有沒有看見自己的需求?有沒有釐清方向?還是更了解自己了?就算你只是休息,也可以說明你如何從這段放鬆中重新找到目標。
Step 3|把話題帶回你的強項
這一步很重要!適時收尾,拉回到你的能力、態度或對工作的投入程度。不然光講空窗,很容易讓人覺得你「還沒準備好回來工作」。
-
💡那「照顧家人」到底能不能講?
先說,可以講。
但如果只用這句話交代空窗 1 年以上,其實很難服人。說真的,「照顧家人」是主管最常聽到的理由之一。雖然不好查證、看起來無破綻,但很多主管心裡其實都有底。
比起完美的藉口,多數主管更欣賞坦誠者。曾有主管表示「我最終錄取A,是因為我認為A比其他人在回答這題時還坦率」比起看起來無破綻的理由,更多人期待聽到「坦誠的答案」
除非你照顧的是完全無法自理的家人,否則說你完全無法學習/進修/規劃,聽起來就不太合理。
-
結論:「工作空窗期」到底該怎麼回答才不扣分?
關鍵不只在「怎麼說」,而是你有沒有先說服自己。
因為,唯有先說服自己、你才說服得了別人。如果連自己講出來都心虛,那除非是專業演員,否則就真的只是對方「看破不說破罷了」
💬你都怎麼回答工作空窗期呢?
預約我的職涯諮詢,幫你找出最好的回答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