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時間,我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真的太焦慮了。」
這句話,是我考試準備期間反覆寫下的一句自白。
「我今天會不會又什麼都做不好?」 那種深不見底的焦慮,常常不是因為我沒做事,而是我太想做得好。 於是失眠、拖延、自責、崩潰,變成日常。
後來我發現,與其強迫自己振作,不如試著「安撫自己」。
我開始實驗一種簡單的三步驟練習, 不靠大改變,只靠每天一點點的自我安放, 慢慢,我真的穩下來了。
☁️ 第一步:每天只做「三件最小可行任務」
當焦慮來襲時,事情會變得巨大又難以開始。
我學會的第一個方法,是降低門檻、重新定義「有做到」的標準。
每天早上,我會寫下三件做得到的小事,像這樣:
- 看三頁筆記
- 刷十五題選擇題
- 收桌面+開檔案備課
不再追求完美清單,而是可實行的三步行動。
你會發現,行動帶來回饋,焦慮才會鬆動。
🌙 第二步:每天睡前,對自己說一句話
焦慮會讓人自我批評成癮。
「你今天又沒做好」、「你不夠用功」、「你不會考上吧」…… 這些話,我曾經在腦海裡重播上百遍。
直到我開始反過來,每晚睡前對自己說一句話,比如:
- 「我今天雖然進度不多,但我撐過了。」
- 「我感到不安沒關係,我還是值得被溫柔對待。」
- 「我沒有完美,但我有在走路。」
一句話的語氣,能改變你和自己的關係。
📓 第三步:寫下你的焦慮,不評價它
以前我總想「不要想太多」,
但越壓抑,焦慮越黏人。
後來我試著寫下來——不是日記,不是深度剖析,
只是簡單地把它釋放出來,像這樣:
「我現在感到很煩躁,因為我覺得準備不夠好。
我會想逃避,會拖延,也很怕失敗。 但這是我現在的狀態,我願意接住它。」
寫下來的當下,我就覺得心裡有空間了。
🍃 結語:焦慮不是錯,與它好好相處就好
焦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用錯了方式對待自己。
這三個小練習,不是解藥,而是一種陪伴自己的方式。
在《焦慮日和》,我不教你變強,只陪你走過脆弱。
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從今天開始, 每天做三件小事、說一句溫柔的話、寫下一段真實的感覺, 讓我們一起,在焦慮的日子裡, 也能活得平靜而有力。
📥 歡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焦慮日常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