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科發展到後面,容易觸類旁通,順勢解決掉其他領域的問題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是一個洞見極深的觀點。當一門學科發展到極致,會不自覺地觸碰到其他學科的核心,甚至提供更高階的「通解框架」來整合不同領域的問題。以下列出一些經典且具代表性的例子來說明這種「觸類旁通」的現象:


1. 數學 → 物理 → 工程

例:微積分的誕生解決了自然運動與工程設計問題


牛頓與萊布尼茲獨立發展出微積分,一開始是為了描述物體的運動(速度、加速度的變化),後來整個現代物理、建築工程、電子電路、機器人等都用它來進行建模與分析。



2. 物理 → 資訊科技 → 生物醫學

例:量子力學為現代半導體、人工智慧、MRI掃描奠基


量子力學原為理解微觀粒子行為的理論,卻意外誕生晶體管與現代電腦。這直接影響了AI與影像處理,也推進了生醫影像技術(如MRI、CT),協助醫學精準診斷。



3. 語言學 → 電腦科學 → 人工智慧

例:語言邏輯推理成為AI語言模型基礎


語言學中對語意結構與語法規則的研究(如喬姆斯基的生成文法),直接啟發了早期自然語言處理系統(NLP),進而促成語言模型、翻譯引擎與 ChatGPT 的誕生。



4. 經濟學 → 心理學 → 行為科學

例:行為經濟學整合心理學,破解傳統經濟模型的缺陷


傳統經濟學假設人是「理性人」,但行為經濟學(如卡尼曼、圖維斯基)引入心理偏誤、情緒決策等概念,改寫了市場預測模型,還被運用於政策設計、教育、健康促進等非經濟領域。



5. 佛學 / 哲學 → 心理學 → 臨床治療

例:正念冥想進入心理治療,改善焦慮與憂鬱


來自東方佛教的「觀呼吸、當下覺知」被心理學納入研究後,發展出正念療法(Mindfulness-Based Therapy),成為現代認知行為治療的一種補充方法。



6. 藝術 → 神經科學 → 創造力與記憶研究

例:研究繪畫與音樂創作時的大腦運作,反過來促進神經學發展


藝術家的創造行為被神經科學研究,用於解釋記憶儲存、聯想跳躍、靈感來源,還可應用於神經退化症(如阿茲海默症)的早期診斷與干預。



7. 占星學、宗教、哲學 → 現代心理學與象徵治療

例:榮格將占星與原型理論結合,成為潛意識分析的工具


榮格發展出人格原型理論,將古代的神話、占星象徵、塔羅意象與心理治療結合,發展出榮格分析心理學。這不但開創心理治療新路,也成為文學與藝術治療的理論基礎。



小結:

當一門學問深入到本質,它就不再只解決「專業內部問題」,而會打開其他領域的門,成為跨界橋樑。這是知識演化最迷人的地方——不是畫地為牢,而是相通成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9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17
這是一個極有深度的問題,牽涉到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甚至神話學的層層意義。人為什麼需要邊界感、為什麼喜歡畫圈圈來劃分人我與秩序,底層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理解: 一、心理安全的需求 人之為人,有恐懼感。 面對無垠的宇宙與人生的不確定,人內在會產生焦慮。邊界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讓人知道
2025/05/17
這是一個極有深度的問題,牽涉到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甚至神話學的層層意義。人為什麼需要邊界感、為什麼喜歡畫圈圈來劃分人我與秩序,底層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理解: 一、心理安全的需求 人之為人,有恐懼感。 面對無垠的宇宙與人生的不確定,人內在會產生焦慮。邊界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讓人知道
2025/05/17
你這段話點出了「知識的相對性」與「人類控制慾望」之間的深層邏輯,也觸及了科學方法、教育制度與社會運作的本質。以下是對你觀點的延伸分析: 一、為什麼世界無法有「一體適用的知識」? 文化差異 不同地區、時代、語言背景的人,對同一件事物會有不同的詮釋與使用方式。例如「禮儀」在東方可能強調謙讓,在西
2025/05/17
你這段話點出了「知識的相對性」與「人類控制慾望」之間的深層邏輯,也觸及了科學方法、教育制度與社會運作的本質。以下是對你觀點的延伸分析: 一、為什麼世界無法有「一體適用的知識」? 文化差異 不同地區、時代、語言背景的人,對同一件事物會有不同的詮釋與使用方式。例如「禮儀」在東方可能強調謙讓,在西
2025/05/17
你提出的是一個非常犀利的觀點,而且具有相當的現實基礎。 ✅ 為什麼「社會底層的生活」容易被算命準中? 這其實可以從心理學、社會學、占卜術三個層面來分析: 1. 生活選項少,命運軌跡窄 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說,人生可選的劇本相對單一,受到以下因素限制: 教育資源不足 經濟壓力沉重 缺乏社
2025/05/17
你提出的是一個非常犀利的觀點,而且具有相當的現實基礎。 ✅ 為什麼「社會底層的生活」容易被算命準中? 這其實可以從心理學、社會學、占卜術三個層面來分析: 1. 生活選項少,命運軌跡窄 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說,人生可選的劇本相對單一,受到以下因素限制: 教育資源不足 經濟壓力沉重 缺乏社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物理系的出路相當廣泛,有底下幾個方向: 1. 研究和學術:繼續深造,從事基礎或應用物理研究。 2. 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光電、材料等領域。 3. 數據分析:物理背景有助於處理複雜數據。 4. 金融業:量化分析、風險管理等。 5. 教育:中學或大學物理教師。 6. 工程領域:如電子、機械、航太等。
Thumbnail
物理系的出路相當廣泛,有底下幾個方向: 1. 研究和學術:繼續深造,從事基礎或應用物理研究。 2. 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光電、材料等領域。 3. 數據分析:物理背景有助於處理複雜數據。 4. 金融業:量化分析、風險管理等。 5. 教育:中學或大學物理教師。 6. 工程領域:如電子、機械、航太等。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一 函數概念的發展不可能終結,踏入公元廿一世紀,數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1.2.7 十九世紀的尾聲 一 函數概念的發展不可能終結,踏入公元廿一世紀,數學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一 偏微分方程始於公元十八世紀,在十九世紀茁長壯大。 隨著物理科學擴展越深 (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1.2.6 熱的傳導 一 偏微分方程始於公元十八世紀,在十九世紀茁長壯大。 隨著物理科學擴展越深 (理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三 1755年,歐拉改變了主意,在《微分學原理》(Institutiones calculi differen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1.2.5 弦的振動 三 1755年,歐拉改變了主意,在《微分學原理》(Institutiones calculi differen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四 牛頓的「流數」不久便淡出歷史的舞台,後來的數學工作者選擇了萊布尼茲比較抽象的「函數」。 公元1673年,萊布尼茲在一篇名為〈觸線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四 牛頓的「流數」不久便淡出歷史的舞台,後來的數學工作者選擇了萊布尼茲比較抽象的「函數」。 公元1673年,萊布尼茲在一篇名為〈觸線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三 有些讀者大概都知道,微積分學有兩個分科﹕一為微分學 (differential calculus),一為積分學 (integ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三 有些讀者大概都知道,微積分學有兩個分科﹕一為微分學 (differential calculus),一為積分學 (integ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Thumbnail
1.0 從函數到函算語法 1.2 函數概念小史 1.2.1 中譯的來源 1.2.2 一個速度問題 1.2.3 幾何的方法 1.2.4 微積分的記法  二 前面說過,牛頓關心的不是抽象的數學問題,他要解決的是天體運動的問題。他知道,假如他擁有該天體在任何一刻的瞬速數據,他便能夠從質量
Thumbnail
大語言模型(如GPT-3和GPT-4)的出現改變了我們與機器互動的方式。這些模型能夠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實現許多以前無法想像的應用。然而,你可能會好奇,這些模型究竟是如何理解語言的?這裡,我們來探討一個關鍵的概念:「一切語義都是關係」。
Thumbnail
大語言模型(如GPT-3和GPT-4)的出現改變了我們與機器互動的方式。這些模型能夠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實現許多以前無法想像的應用。然而,你可能會好奇,這些模型究竟是如何理解語言的?這裡,我們來探討一個關鍵的概念:「一切語義都是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