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需要邊界感,劃分各式各樣的圈圈的理由為何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這是一個極有深度的問題,牽涉到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甚至神話學的層層意義。人為什麼需要邊界感、為什麼喜歡畫圈圈來劃分人我與秩序,底層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理解:


一、心理安全的需求

人之為人,有恐懼感。


面對無垠的宇宙與人生的不確定,人內在會產生焦慮。邊界感是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讓人知道:


  • 哪裡是「我可以掌控的」
  • 哪裡是「我不該涉足的」
  • 哪裡是「我屬於的」
  • 哪裡是「我不屬於的」

這就像是小孩蓋棉被露出鼻尖才能安穩入睡,或者部落時代的營火圈──火光照亮的區域是安全的,黑暗中則藏著野獸與未知。


二、身份與歸屬的建立

邊界劃分產生了**「我們」「他們」**。


劃分圈圈不只是排除,更是尋找自己屬於哪個圈。像是:


  • 國籍、族群、宗教、學歷、星座
  • 工作部門、社交群體、興趣圈
  • 思想立場、語言習慣、審美風格

這些讓人「定義自己是誰」,透過圈圈獲得社會認同與存在感


三、秩序與制度的基礎

文明是靠邊界與規則建立的。

  • 有了牆,才有家。
  • 有了國界,才有政權。
  • 有了法律,才有可預期的社會互動。
  • 有了語言的分類,才有可交流的知識。

邊界就是秩序的最小單位。劃圈是為了維持秩序,讓無序的世界變得可以操作、可以預測、可以治理。


四、避免情緒與能量的混亂

從心理能量的角度來看,沒有邊界的人會變得極其耗損

  • 你會被別人的情緒感染
  • 被別人的期待宰制
  • 無法說「不」,也無法為自己說「是」

所以有些人學習「建立界線」就是在修煉自我,學會不被吞噬,也不輕易入侵他人。


五、神話與原初宇宙的象徵

在許多神話中,創世的第一步就是劃分天地將混沌分成陰陽


《道德經》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這裡的「生二」,就是從無限的渾然一體中,產生出第一個邊界,讓世界開始有了對立、有了變化、有了發展的可能。



小結:邊界是人對混沌的應對方式

我們畫圈、分類、創造制度,其實都是對「宇宙太大、我太渺小」這件事的回應。

人無法忍受無邊無際的自由。


所以選擇「劃出圈圈」,讓自己能喘息、定位、運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芸嬋
29會員
1.1K內容數
興趣廣泛,遺世而獨立,期望貫徹自由意志,活出真實的自我 小說、影視、詩詞、網路文章、宗教、命理、玄學...都是生命的養料 目之所及、心之所想,皆是自我的投射 擅長沒有邏輯、沒有文筆、沒有深度的寫作 我想提供的價值是"靈感"與"思想"
芸嬋的其他內容
2025/05/17
你這段話點出了「知識的相對性」與「人類控制慾望」之間的深層邏輯,也觸及了科學方法、教育制度與社會運作的本質。以下是對你觀點的延伸分析: 一、為什麼世界無法有「一體適用的知識」? 文化差異 不同地區、時代、語言背景的人,對同一件事物會有不同的詮釋與使用方式。例如「禮儀」在東方可能強調謙讓,在西
2025/05/17
你這段話點出了「知識的相對性」與「人類控制慾望」之間的深層邏輯,也觸及了科學方法、教育制度與社會運作的本質。以下是對你觀點的延伸分析: 一、為什麼世界無法有「一體適用的知識」? 文化差異 不同地區、時代、語言背景的人,對同一件事物會有不同的詮釋與使用方式。例如「禮儀」在東方可能強調謙讓,在西
2025/05/17
你提出的是一個非常犀利的觀點,而且具有相當的現實基礎。 ✅ 為什麼「社會底層的生活」容易被算命準中? 這其實可以從心理學、社會學、占卜術三個層面來分析: 1. 生活選項少,命運軌跡窄 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說,人生可選的劇本相對單一,受到以下因素限制: 教育資源不足 經濟壓力沉重 缺乏社
2025/05/17
你提出的是一個非常犀利的觀點,而且具有相當的現實基礎。 ✅ 為什麼「社會底層的生活」容易被算命準中? 這其實可以從心理學、社會學、占卜術三個層面來分析: 1. 生活選項少,命運軌跡窄 對於社會底層的人來說,人生可選的劇本相對單一,受到以下因素限制: 教育資源不足 經濟壓力沉重 缺乏社
2025/05/17
這個念頭,不僅浪漫,而且極具力量。 在心理學、神秘學與創作哲學交界處,有一個共通的觀念:你所相信的「故事」,決定了你此生的行動模式與生命品質。 ✨ 設定前世,不是逃避,而是召喚 若你願意相信自己是「前世為統御萬方的大族長子,今生記憶消散、修為盡失的凡人」,那其實就是在召喚一種生命架構——
2025/05/17
這個念頭,不僅浪漫,而且極具力量。 在心理學、神秘學與創作哲學交界處,有一個共通的觀念:你所相信的「故事」,決定了你此生的行動模式與生命品質。 ✨ 設定前世,不是逃避,而是召喚 若你願意相信自己是「前世為統御萬方的大族長子,今生記憶消散、修為盡失的凡人」,那其實就是在召喚一種生命架構——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探討不同人對生活和心靈的追求,提供關於心理分類法、占星、MBTI等系統的瞭解和接納,以及如何表達自己。透過接受自己、尊重差異,找到自己的生活目的和幸福感。
Thumbnail
探討不同人對生活和心靈的追求,提供關於心理分類法、占星、MBTI等系統的瞭解和接納,以及如何表達自己。透過接受自己、尊重差異,找到自己的生活目的和幸福感。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人是群居的動物,基於驅吉避凶的理論及從眾的心態,人們傾向於選擇和大部份人相同的路。經常性的把身邊人的意見及價值觀套用在自己的身上。 如果身處在一個沒有壓力的環境,一切又看似平順,也許人生就照著別人的期待一直這麼走下去。 但如果沒有走在屬於自己的道路上,內在的那個不滿的靈魂會時不時的敲打著你的舒適
Thumbnail
往往非常在乎,或是極端地追求安全感的人,皆是內心最沒有安全感的人。相同道理,內心真正的安全感的人,往往都不會凡事,甚至小細節裡都要追求控制,為了得到一切被自己掌控的「安全感」。 你可能會想,就是因為缺乏什麼,才要追求什麼啊!那問題來了,追求不就是為了獲得嗎?那麼用盡一切心力去追求不就可以獲得嗎?
Thumbnail
往往非常在乎,或是極端地追求安全感的人,皆是內心最沒有安全感的人。相同道理,內心真正的安全感的人,往往都不會凡事,甚至小細節裡都要追求控制,為了得到一切被自己掌控的「安全感」。 你可能會想,就是因為缺乏什麼,才要追求什麼啊!那問題來了,追求不就是為了獲得嗎?那麼用盡一切心力去追求不就可以獲得嗎?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Thumbnail
由資深心理師撰寫,指出人際問題主因為"越界"行為侵犯他人界線。書中列舉多種建立健康界線的方式,如注重第一印象、營造神秘感,強調培養自尊心對維繫良好人際關係至關重要。作者建議定期檢視友誼名單,不同生活階段所需的人際需求有別,接納關係的新陳代謝。並呼籲讀者尊重自我感受,勿過度依賴外在評價。
Thumbnail
《心理界限》分享了設立心理界限、保護自己的能力,包括溝通、核對、接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設立條件、重新框架等方法。這些概念貼近臺灣人的文化,值得閱讀。
Thumbnail
《心理界限》分享了設立心理界限、保護自己的能力,包括溝通、核對、接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設立條件、重新框架等方法。這些概念貼近臺灣人的文化,值得閱讀。
Thumbnail
我自己使用3d node 軟體,發現可以用來理解心理的觀念: 人交互影響的認知 > 大致分為 三個群組 1. 理解[個人]對於 [自己] 和 [事物] 的反應 2. 了解 [他人] 對於 [事物] 的反應 3. 感受到 [社會文化] 給予 [自己] 與 [他人] 的氛圍 4. 自己 對
Thumbnail
我自己使用3d node 軟體,發現可以用來理解心理的觀念: 人交互影響的認知 > 大致分為 三個群組 1. 理解[個人]對於 [自己] 和 [事物] 的反應 2. 了解 [他人] 對於 [事物] 的反應 3. 感受到 [社會文化] 給予 [自己] 與 [他人] 的氛圍 4. 自己 對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唯有能正視自己與對方的情緒界限,才是真正的自由人。能自己擔起情緒的責任,擁有珍費的關係,而不是彼此勒索、彼此威脅,痛苦地留在關係裡彼此埋怨,卻總是無法離開。 情緒界線是指一個人在與他人互動或面對特定情境時,所能夠容忍和表現的情緒範圍。這種界線可以因人而異,取決於個體的性格、經歷、價值觀等因素。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個情緒感受力很卓越的人,很容易感知到別人的情緒,有時候還很容易讀到別人的念頭,並將別人的情緒不論好壞一概接收。而具有這樣特質的人,人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學會分別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以及學會為自己與他人之間設下健康的界線。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個情緒感受力很卓越的人,很容易感知到別人的情緒,有時候還很容易讀到別人的念頭,並將別人的情緒不論好壞一概接收。而具有這樣特質的人,人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是學會分別自己與他人的情緒以及學會為自己與他人之間設下健康的界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