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文
2. 注釋
1. 秦穆公:春秋時期秦國國君,在位期間致力強國擴張。
2. 伐鄭:出兵攻打鄭國。
3. 晉襄公:晉國國君,為秦穆公的對手,於此役出兵救援鄭國。
4. 帥師:率領軍隊。
5. 敗諸崤:在崤山一帶擊敗秦軍。
6. 還歸:指晉國軍隊班師回國。
7. 作《秦誓》:《尚書》中的一篇,據傳是秦穆公敗後對其臣民所發誓言或訓誡。
3. 白話文
秦穆公出兵攻打鄭國,晉襄公率領軍隊在崤山擊敗秦軍。晉軍凱旋歸國之後,秦穆公作了《秦誓》一篇。
4. 總結
此句為《秦誓》篇的背景介紹,說明秦穆公戰敗之後,反思自身行動並訓誡臣下,進一步鞏固國政與軍心。
啟示
國家戰敗後須反省原因,整飭內政以圖振興
君主需在挫敗中發誓自勉,安撫臣民、重振士氣
歷史中的失敗常為後人留下深刻教訓
一、
1. 原文
公曰:「嗟!我士,聽無嘩!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訖自若,是多盤。』責人斯無難,惟受責俾如流,是惟艱哉!我心之憂,日月逾邁,若弗雲來。」
2. 注釋
1. 公:秦穆公,發言者。
2. 嗟:感嘆詞,表示呼喚或嘆息。
3. 我士:我的將士。
4. 聽無嘩:安靜聽從,不要喧嘩。
5. 群言之首:眾多誓言中的開端或總要之言。
6. 民訖自若,是多盤:百姓安於現狀,就容易懈怠多變。
7. 責人斯無難:責備他人並不難。
8. 受責俾如流:能順暢接受責備才困難。
9. 是惟艱哉:這才是真正困難的事。
10. 心之憂:我心中的憂慮。
11. 日月逾邁:時間流逝。
12. 若弗雲來:似乎看不到(成功或希望)如雲而至。
3. 白話文
秦穆公說:「唉!我的將士們,請安靜聆聽,不要喧鬧!我現在要對你們宣誓,這是所有話語中的重點。古人說過:『百姓如果總是安於現狀,就會變得懶惰。』責備別人不難,難的是能像流水一樣順暢地接受責備,這才是真正艱難的事。我內心的憂慮,隨著日月的推移越來越深,好像成功與希望始終未能降臨。」
4. 總結
秦穆公在戰敗後向軍士訓誡,提醒大家要戒除安逸與自滿,能受責任、肯改過才是重點,表現出一位君主深切的憂慮與自省。
啟示
領導者應具自省精神,敢於認錯、承擔責任
安於現狀會導致懈怠,應警惕常態中的隱患
能受責而改是成長關鍵,勝於責人之易
二、
1. 原文
惟古之謀人,則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謀人,姑將以為親。雖則云然,尚猷詢茲黃髮,則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違,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諞言,俾君子易辭,我皇多有之!
2. 注釋
1. 謀人:出謀劃策之人。
2. 未就予忌:事情未完成便忌諱直言(古人如此謹慎)。
3. 姑將以為親:姑且因親近就任用(今人如此輕率)。
4. 雖則云然:即使如此說。
5. 猷詢茲黃髮:還是應該徵詢老年長者的意見。
6. 罔所愆:就不會犯錯。
7. 番番良士:儀容文雅的賢士。
8. 旅力既愆:戰力已衰。
9. 仡仡勇夫:剛強勇猛的壯士。
10. 射御不違:擅長射箭駕馭,技能無虞。
11. 諞言:花言巧語。
12. 君子易辭:使君子容易動搖言辭(指欺騙正直之人)。
13. 我皇多有之:我國朝中這類人很多。
3. 白話文
古時的謀士,總說事情沒成功之前就該忌諱輕率發言;但現在的人出謀劃策,常常只是因為關係親近就任用。即便如此,還是應該向那些年高德劭的老人請教,這樣就不會出錯了。儀容端莊的賢士,雖然已經體力不濟,我還是願意任用;剛健有力的勇士,擅長射箭與駕馭,我卻未必想用。只有那些善於花言巧語、讓正人君子動搖的奸人,我國反而很多!
4. 總結
這段話對當代用人風氣提出嚴厲批評,強調應該重視德行與經驗,而非只看親近或技能,並揭示朝廷善言巧辯之人橫行的弊病。
啟示
任人不應因親疏,而應重德與智
年長者具經驗,當多加徵詢以避錯
慎防花言巧語,防奸人誤國
不唯武勇,應綜合考察德才
三、
1. 原文
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斷斷猗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孫黎民,亦職有利哉!人之有技,冒疾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達,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
2. 注釋
1. 昧昧:心中深沉思索貌。
2. 一介臣:一位普通臣子。
3. 斷斷猗:篤實堅定的樣子。
4. 無他技:沒有別的才能。
5. 休休焉:安詳和善貌。
6. 有容:心胸寬大,能包容人。
7. 彥聖:賢能聖智之人。
8. 不啻若自其口出:好到彷彿那些才華是從自己口中說出來的,表示極度欣賞。
9. 冒疾:發怒、生氣。
10. 殆哉:危險啊!
3. 白話文
我反覆思考這件事:如果有一位普通臣子,雖沒有多大的才能,卻忠誠穩重,心地溫厚,能包容他人。他看到別人有本領,就像自己也有一樣;對於賢明的人心懷喜愛,彷彿那才華出自他自己的口中。他能包容他人,這樣的人可以保護我的子孫與人民,這正是有益國家之事。相反地,如果對有本領的人懷恨、嫉妒,對賢能之士採取排斥,使其無法施展,這就是不能容人,結果也就不能保護子孫與人民,這真是危險的事啊!
4. 總結
此段論述容人之德,主張領導者應具包容之心,讚賞與善待有才之士,否則將危及子孫與天下百姓的福祉。
啟示
有德者不在才多,而在能容
領導應包容與欣賞人才,視才如己
嫉賢妒能,終將損害國本與百姓
包容能促進政通人和,利於長治久安
四、
1. 原文
邦之杌隉,曰由一人;邦之榮懷,亦尚一人之慶。
2. 注釋
1. 邦:國家。
2. 杌隉:動盪不安、混亂不靖。
3. 曰由一人:是因一人所致,指君主或當權者的錯誤。
4. 榮懷:繁榮安樂,國泰民安。
5. 尚:依靠、歸功於。
6. 一人之慶:指君主的德行與善政所帶來的福澤。
3. 白話文
國家的動亂混亂,往往是因為一人造成;國家的繁榮安定,也常是依靠一人的福德所致。
4. 總結
本句指出君主對國家的影響巨大,無論動亂或興盛,往往皆源於其一人之行。
啟示
領導者對國家安危負有決定性責任
君德不修,禍起萋萋;君德昭彰,邦家自安
一人之治,影響萬民之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