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世紀》第三十六章記載以掃的後裔,亦即以東人的族譜與定居地。整章不似前後篇章那般情節豐富,而是系統列出以掃的妻子、子孫、族長與君王。然而,在看似「旁支」的敘述中,卻蘊含深刻的屬靈信息。它提醒我們:神是歷史的主宰,祂信守對亞伯拉罕之約,也對所有人的道路掌權。本文將從三個層面探討本章的屬靈意義。
一、神的信實臨到以掃(創36:1–8)
本章開頭重申「以掃就是以東」(創36:1),並記述他娶了迦南女子為妻,與雅各選擇不同,顯示他的屬世傾向(參創26:34–35)。然而,神並未因此立刻斷絕與他後裔的祝福,反而讓他子孫昌盛、產業繁多,甚至因財物太多,不得與雅各同居(創36:7)。這顯示神對亞伯拉罕後裔的應許,也臨到非應許線的子孫。雖然以掃沒有承受與雅各同等的屬靈命定,但神仍按祂的公義與慈愛,使他在世上蒙福。
信徒要明白:神不偏待人,祂的應許雖有屬靈層次的分別,但祂對人的眷顧與審判,都是公平且準確。以掃雖選擇屬地道路,神仍成就祂話語中的祝福,使我們看見神信實不變的屬性。
二、人的成就與屬世的榮耀(創36:9–30) 以掃後裔所建立的族群與領袖眾多,不僅名單繁複,更顯出他們在地上的勢力與發展。例如提到「以東地的各族長」、「他們在所居住之地作族長」(創36:19),這些記錄顯明以掃家族在地上的成就與繁榮。 此外,本章亦詳細記載何利人(原居地的民族)與以東人的交融與融合,說明以東人在政治、地理與文化上的建立。這些都是真實的歷史,也凸顯人間國度的興起與轉換。 但這些繁華最終無法長存。聖經後續記錄,以東人屢次與以色列敵對,終被審判(如俄巴底亞書)。以掃的家族雖盛於一時,卻終因偏離神而被棄。 這提醒信衆:世上的榮耀與成就若無神的引導與同在,終將虛空。人或能興起一時,但神的旨意才是永遠立定。不要羨慕屬世的繁榮,當追求那屬天的基業。
三、王國的建立與神權柄的主導(創36:31–43)
第三十六章最後特別提到「以色列人未有君王以先,以東已有君王治理。」(創36:31)這一句話具有歷史與神學雙重意義。它一方面指出以東在政治組織上的先進,另一方面也隱含對以色列未來國度的伏筆。
雖然以東先立王,但其王朝並不穩定,各王非世襲,而是代代更替(創36:32–39),象徵人權建立的國度不穩定且易變。而對比之下,神為以色列所設立的王——從掃羅到大衛,再到應許中的彌賽亞,是照著祂的計畫一步步成就。
這使我們看見:歷史的舞台雖充滿變數,但神掌權不變。祂容讓外邦興起、君王更替,但祂的救贖計畫與國度建造,從未偏離。以東的王權只是歷史一角,而神的國度必永不動搖。
看見神,在名字與歷史背後 《創世紀》第三十六章或許不如其他章節充滿戲劇性,但它以族譜與地理交錯,靜靜述說神的信實、公義與歷史主權。以掃的家族雖選擇屬世道路,神仍給他空間與繁榮,但終究顯出人為王權的短暫與神為王的永恆。 信徒當學習在名字與歷史之間,看見神的手。祂不只介入屬靈高峰,也在日常與歷史中掌權。願我們不只記錄屬靈的輝煌,也警醒於世俗的誘惑,堅定選擇承受神永恆的應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