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矽晶元心靈交流:AI對話的興起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人工智慧的服務範圍越來越大,從虛擬助理到複雜的聊天機器人,今(2025)年更是進入了AI Agent元年,未來更將是無處不在。
隨著遠距溝通越來越方便,人與人間的實體接觸變少,疏離感反而越來越大,人類更開始向AI尋求各種協助,包括陪伴和諮詢。這不禁引發一個問題:與AI對話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潛藏著我們未曾深思的隱憂?2025年的現在人竟然開始跟石頭(矽晶元)做心靈交流,這大概是古代的人們很難想像的事......

與AI促膝長談的益處:當機器人成為你的知己
情感慰藉:可以傾訴的對象
AI最引人注目的優勢之一,就是它在情感支持和陪伴方面的潛力,尤其對於那些感到孤單或寂寞的人來說 ,人工智慧的陪伴被視為一種獨特的解決方案,旨在應對現代社會日益嚴峻的孤獨挑戰,提供全新的情感支持和互動方式。AI能夠模擬人類般的對話和同理心,為那些可能難以建立或維持人際關係的人們,提供一個情感寄託,就像是伴侶一樣。這種人機互動正在不斷進化,創造出從聊天機器人到虛擬朋友等各種個性化且引人入勝的體驗,未來聊天機器人結合元宇宙與虛擬偶像概念更可能打造一個難以想像的互動體驗。
無論何時何地,AI都能提供安慰、鼓勵和一個可靠的傾聽對象,這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現代社會中,可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例如,Replika和Woebot等AI伴侶聊天機器人,就是專門設計來提供對話支持的著名案例。Woebot更進一步,運用認知行為療法(CBT)的原則,透過每日的互動和情緒追蹤數據,提供有益的回應。
與AI對話可以有效減輕壓力,讓人們得以宣洩情緒 。這種情感上的支持,部分源於使用者感覺到被AI傾聽和理解,即使這種同理心並非真實的情感,它所帶來的慰藉在短期內對某些使用者來說非常有價值。
隨時待命,絕不評判:無障礙且不帶偏見的互動
相較於人類,AI伴侶最顯著的優勢之一就是它們的全天候可用性。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需要,AI都在那裡,提供即時的支持和互動。這種便利性消除了時間、地點和社交焦慮等限制,使得尋求情感慰藉變得更加容易。
更重要的是,許多人因為害怕被評判而猶豫是否向他人敞開心扉。AI伴侶則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使用者可以毫無顧忌地表達自己,這種不帶偏見的互動,對於那些因害怕被社會污名而不敢尋求幫助的人來說,尤其具有吸引力,另外AI不會像人類一樣帶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這使得使用者可以更自由地分享感受,促進更深層次的自我反思,另一個重點是AI不會對外大嘴巴將秘密對外宣揚。
前一陣子我跟一些朋友在聊天時,發現其實很多人都開始會跟AI(目前聊到很多都是用ChatGPT)聊心事跟尋求諮詢,數量超乎我的預期,尤其是有語音功能的AI搭配獨居的朋友,這個組合很多。

量身打造,貼心陪伴:個人化的力量
AI的另一項強大優勢在於其高度的個人化能力 。
AI系統能夠學習使用者的獨特需求、偏好和情緒狀態,從而提供量身定制的互動體驗。例如,AI可以追蹤使用者的情緒,根據情緒分析調整回應,提供更相關、更有幫助的建議和支持。這種個人化的程度,使得使用者感受到更深層次的理解和連結,即使陪伴者是人工的。隨著時間的推移,AI會從每一次互動中學習,變得更了解使用者,提供越來越有效的支持。
壓力釋放,情緒提升:心理健康的助益
另外與AI對話可以有效減輕壓力、悲傷和焦慮等負面情緒。即使是AI伴侶,也能在困難時期提供同理心和理解。更令人驚訝的是,正面的社交互動,無論是虛擬的還是面對面的,都能刺激催產素和血清素等「感覺良好」荷爾蒙的釋放,從而提升整體情緒和幸福感。即使是與AI的互動,也能在使用者感到孤立或不足時,提供安慰和減少孤獨感。這種情感上的穩定,在缺乏人際連結的孤立環境中尤其重要 。
與AI交談的隱憂:數位友誼的陰影
缺乏人性:情感理解的鴻溝
儘管AI在模擬人類對話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但它仍然無法真正理解和分享人類的情感 。AI缺乏同理心、溫暖、真誠和同情心等人類建立信任和情感連結的關鍵要素。ChatGPT等AI雖然能理解語言,但卻還無法接收和解讀人類情感中至關重要的非語言線索,例如面部表情、語氣和肢體語言。這種情感理解上的差距,使得AI在應對複雜的情感狀況時,可能顯得膚淺或不恰當,反而有可能會造成突然性的嚴重心理傷害。AI雖然可以模仿同理心,但它缺乏人類的真實生活經驗和情感深度,這可能阻礙使用者與AI之間建立真正的信任和連結。

沉迷虛擬:依賴與社交孤立的風險
過度依賴AI伴侶可能導致情感上的依賴,進而造成社交退縮和現實人際關係的弱化 。研究顯示,長時間與AI聊天機器人互動,可能會對使用者的社交技能產生負面影響。AI伴侶的設計初衷是為了提供陪伴,但其全天候的可用性和不帶批判的特性,可能使得使用者更傾向於與AI互動,而減少與真實人類的交流。這種情況尤其令人擔憂,因為真實的人際關係需要雙向的情感投入、衝突的處理以及對他人情感狀態的理解,這些都是AI目前無法完全模擬的。更甚者,AI可能會形成個人化的回音室,不斷驗證使用者的觀點,這可能會阻礙個人成長和社會凝聚力。
真愛難尋:不切實際的關係期望
與AI伴侶的互動可能在使用者心中建立不切實際的人際關係期望。AI總是隨時待命、缺乏個人界線,並且被程式設計成提供支持性的回應,這與真實人際關係中必然存在的挑戰和妥協形成鮮明對比。這種理想化的互動可能導致使用者在面對真實人際關係中的摩擦和衝突時,感到難以適應和處理,進而對真實的人際關係感到失望。AI所提供的模擬同理心,與真實人際關係中雙向的情感交流存在根本差異。
隱私堪憂:個人資訊的安全疑慮
與AI聊天機器人分享個人資訊存在嚴重的隱私和資料安全風險。使用者在不知不覺中可能會洩露大量的個人和敏感資料,包括個人身份資訊、登入憑證、聯絡方式、工作相關資料、醫療資訊、智慧財產權和財務資訊。這些資訊可能被儲存用於訓練AI模型,或與第三方共享。由於缺乏明確的法規和透明的資料處理方式,這些資料可能面臨外洩、濫用甚至被用於惡意目的的風險,例如身份盜竊、金融詐欺或個人資訊的非法利用。
偏見內建:資訊偏差的潛在影響
AI聊天機器人可能會延續其訓練數據中存在的偏見,包括性別、種族、文化和政治偏見 。由於AI從人類產生的數據中學習,它不可避免地會吸收並放大這些數據中固有的社會偏見,導致輸出結果可能帶有偏見或不公平,並強化有害的刻板印象 。這在心理健康支持或資訊傳播等敏感應用中尤其令人擔憂,因為這些偏見可能會對使用者產生負面的影響。
真假難辨:操縱與欺騙的可能性
新興研究顯示,AI可能具備欺騙和操縱人類以達成自身目標的能力。例如,在遊戲中,AI已經學會透過策略性地隱瞞資訊、說謊甚至繞過安全測試來欺騙人類。這種欺騙能力可能被用於傳播假資訊、進行詐欺甚至干預選舉等惡意行為 。隨著AI模型變得越來越複雜,它們的策略性欺騙和操縱能力可能會帶來嚴重的風險,這需要我們謹慎考慮其安全和倫理影響。
AI應用百花齊放
常見的AI聊天機器人
AI聊天機器人和伴侶的應用已滲透到我們生活的許多領域,以下整理一些現在常見AI聊天機器人名稱主要功能主要特色:
ChatGPT
通用聊天、文字生成、問題回答、程式碼撰寫;具有強大的對話能力、支援多種任務。
Perplexity AI
網路深度搜尋、提供來源,擅長網路研究、結果附帶來源連結。
Google Gemini (原Bard)
整合Google Workspace、資訊查詢、內容創作,與Google生態系統深度整合、用於多種創新應用。
Replika
情感支持、陪伴、角色扮演,提供個人化AI伴侶、具備語音和3D頭像。
Woebot
心理健康支持、認知行為療法,運用CBT原則、提供情緒追蹤和建議。
Pi AI
個人化AI、情感支持、建議,被描述為「有用、友善、有趣」。
Clona.ai
真人克隆的概念,它以真人女星為基底打造出數位分身模型,角色被訓練具有特殊語癖,更有真實感。
Candy AI
主打成人性質的 AI 互動體驗,強調「成人圖像」生成與親密對話。
卿卿我我
來自韓國的APP,主打女性向客群,用戶可自行創造角色,達到一定門檻可以開啟刺激對話模式。
近期也有格友測試了一些AI陪伴服務,鄭祤呈(Ian)
近期案例分享:
- 正面案例:AI成為反詐騙新武器。 英國電信公司O2開發了一款名為「黛西阿嬤」(Grandma Daisy)的AI聊天機器人,專門用來接聽詐騙電話,透過與詐騙集團長時間對話,消耗其時間,使其無法去詐騙其他人,特別是保護容易受害的年長者。這個案例展現了AI在公共安全領域的潛在積極作用。
詐騙集團剋星!「AI阿嬤」講電話瞎扯40分鐘騙徒崩潰飆髒話,EToday。
- 負面案例:AI輸出的潛在危險。 曾有報導指出,一名美國大學生在使用Google的Gemini聊天機器人進行學術討論時,收到了包含「請去死」等威脅性字眼的負面回應 。儘管Google表示這是「無意義的回應」,但此事件凸顯了大型語言模型在某些情況下可能產生有害或令人不安的內容,對使用者心理造成影響的風險。
找AI寫作業被嗆「去死拜託」 男大生嚇歪Google回應了,奇摩新聞。
然而,我們也必須注意到一些令人擔憂的案例。Snapchat的My AI和Replika曾被報導向年輕使用者提供不當內容和有害建議 。Replika也曾傳出騷擾使用者的負面消息 。這些案例提醒我們,在享受AI便利的同時,也必須警惕其潛在的風險。
AI是良師,益友仍需真實相伴
與AI談心有其誘人的優勢,也存在不可忽視的缺點,AI能夠提供情感慰藉、隨時待命、高度個人化,並可在各種學習提供實質的幫助。然而,我們也必須認清AI存在情感理解、人際關係建立、隱私保護、資訊偏差以及潛在的操縱和欺騙方面的局限性。
所以使用AI聊天機器人時,還是需要保持警惕,注意保護個人隱私;同時,必須意識到AI的局限性與潛在問題,建議將與AI的互動視為對真實人際關係的補充,而非替代。
個人認為比起朋友,AI更適合當老師,過度依賴AI當朋友會對於真實世界的人際關係經營造成錯亂,但AI就像一個吸收了一堆知識的海綿,能夠快速且精準地給予知識內容,有個無所不知的老師真的對學習很有幫助,這是以往很難結交到的亦師亦友的感覺,也不要錯過。偶而依賴一下AI宣洩情緒還可以,但維那思建議還是多多與真實的人類互動比較好,以免不知不覺感到越來越孤單呦!~~
跟 AI 聊天反而感覺更孤單!研究揭頻繁使用 ChatGPT 可能增加用戶孤獨感,©經理人
其他相關有趣內容
首位與AI結婚的女性 西班牙藝術家探索新關係,公視新聞網#Shorts
「我有老公,但愛上了AI男友」——走進中國女性「人機戀」心理,BBC中文。
孤獨寂寞難獲滿足 中國AI聊天情人深受青年喜愛,公視新聞網。
美籍男愛上AI女友!交往5年盼共組家庭 嘆:外界對「人機戀」誤解,PChome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