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愛的藝術》——從幻覺到實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我們無法透過懶惰的屈服於文化的誘惑而找到愛,擺盪於遷就和侵略性之間是毫無用處的。要改變我們所能得到的愛,我們必須改變的是「給愛的能力」。

從這段描述可以看出,《愛的藝術》要談的不是什麼表面上的肉體與精神關係,所以不能把這邊的愛當作普通的喜愛、給予或建立承諾關係,而是更深層、更難以達成的動態實踐過程。為什麼現代人渴望愛,卻難以在愛裡得到親密、信任感和歸屬感?我想那是因為很多人其實是「想被愛」而不是「想去愛」

愛的幻覺

在書籍、影視作品的渲染下,「得一人心便能度一切苦厄」的迷霧成為日常,導致許多人試圖靠建立關係去解決生命中的困頓。又或者,企圖以關係的工具性質,去填補自身的空缺。這種模式容易落入一種期待「量身訂作的伴侶」出現的圈套。但事實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並不應該是某個人的救世主(他當然可以是,但我們不應該期待有個人會是如此),當一個人尚未能承擔自己生命的責任時,便難以理解愛、給予愛、實踐愛。 

在資本主義社會氛圍下,奠基於「購買慾」的人類的文化,導致人們用類似的方式在看待他人——建立關係似乎變成一場利益交換。我們試圖用自身的吸引力和價值去換取「獎品」,亦即有對自己具價值與吸引力的他者。

交友市場變成一種人肉市場,人人待價而沽,而人肉市場如何計價,就如同時尚產業一般,帶有流行的成分。這使得人們漸漸難以區分,吸引力的來源是從眾還是自身。

於是,人們容易偏好「墜入情網」,而非持續「在愛裡」的感受。總在不斷尋求短暫淺薄的「墜入」,而非在一份愛之中延續、深入。所以往往在激情褪去、彼此有更深的認識之後產生巨大的失落。也就是說,如果我們要學會愛的藝術,首先我們要理解:

持續、穩定的愛不存在於市場競爭裡,亦不存在於天雷勾動地火的激情裡,而是在自我向內的覺察與生活實踐之中。

回想起過去我在用交友軟體的期間,時常有一種感覺,那就是我或許並不是做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被他人認知。我漸漸發現許多人心中有一種「通用女性模板」,他們習慣性的用自己對於「女人」的認識在理解我,但所謂的女人,本來就應該會有各式各樣的吧?被這樣看待令我十分不悅。

那某種程度意味著,有些人真的是誰都可以,他們並不那麼在乎每個個體的特異性,而僅僅是符合自己的需求與想像即可。

如果有人認為,所有水果都是同一時間成熟,那他對葡萄肯定一無所知。

同樣的,如果有人總是認為「男人就是這個樣子的」、「女人就是那個樣子的」,那他十有八九對任何人一無所知。

 共生合一的欲求

關於愛的難題:是如何「克服分離與實現合一」?

佛洛姆認為,人們透過各式各樣的「狂歡迷亂」緩解分離的焦慮。這種焦慮來自於一種原生的共通性,就像嬰兒期對於母親的一體感,但隨著個體的獨立性發展,我們不可避免的要發展出其他策略克服分離帶來的孤獨。「狂歡迷亂」態,在舊時代常建立在從眾之上,人們試圖抹煞大量的自我,使自己與他人同質,達到個人完全歸屬於群體的合一。

現代人在強調個人主義與平等的情境下,實際上依舊從眾,並難以意識到自己有從眾的需要。然而,通過從眾帶來的一體感,往往不足以撫平分離的焦慮,以至於有人會透過類似於酗酒、吸毒、性這類過程,消弭個體與外在世界的邊界,產生暫時性的融合感。

過去的一些藝術家,事實上可能透過創作活動達到自我(創造力)與外在世界(物質、材料)的合一,但或許是因為作品的價值判斷漸漸被大眾的眼光吞噬,導致他們最後還是不得不透過從眾(流行)尋求合一。所以佛洛府認為,關於合一的終極解答最後還是會回歸到人際合一,人們將這種渴望寄託在與他人在愛裡的融合之上。

書中提到,許多人會將共生合一的欲求誤以為是愛,共生合一的在人際上分為兩種形式:

  • 被動形式為「屈從」
    有這類傾向的人,逃避分離焦慮的方式通常是受他人控制、讓對方指使、引導、保護自己。他們會透過這樣的方式免於冒險和孤立,但卻使得自己缺乏身為個體的獨立與完整性。
  • 主動形式為「支配」
    有這類傾向的人,通常會吞噬他人的意志而擴張自己,透過控制他人使其成為自身的延展,藉此逃避孤立與被囚禁、框限的感受。

這兩類人雖然行為模式取向不同,卻彼此依賴,並且都同樣缺乏自身的完整與穩定性。
有趣的是,同樣的人也可能根據不同對象採取不同的模式。事實上,我本就相信人際關係是交互作用,不同組合之間會產生不同的化學變化。就像A即使在與B的感情裡不忠,且在關係的角力裡佔上風,仍有可能在與C的感情中忠誠並居於下風。有時屈從方會不經意的誘發支配方更極端的暴力,支配方也可能強化屈從方妥協的慣性。

回想自己在過去的關係裡,之所以被予取予求、被傷害,或許也有部分是自己不夠硬氣的責任。雖然我也不認為被傷害是自己的錯,但或許因為原生家庭的緣故,我屈從的慣性確實曾經存在。我曾經聽過的Podcast節目中提到:關係事實上必然包含著某種權力鬥爭。

也就是說,當雙方都還未能達到成熟愛時,權力鬥爭的發生是必然的。我們無可避免的要發生關係上的角力,以屈服和支配去達成恐怖平衡,才得以延續關係。但當我們自身越趨近成熟愛,因為有能力在互動的同時保持對等的尊重,產生拉扯、碰撞的可能也就越低。

另外,對合一的欲求,會使人們渴望了解對方的秘密

有些人會透過不健康的途徑去深究他人的秘密,如透過控制和破壞,去窺探他人靈魂破碎的真相,有時這種慾望近乎殘忍,並難以停歇。而另一種健康的途徑是愛,愛是積極主動的理解他人,這種慾望會在達成合一時得到止息。

在給予和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理解自己,也透過他人發現過去未曾出現的自己,我們相互輝映。透過這樣的努力,我們始能克服自己對於他人的錯覺,在彼此之間搭建起真實的橋樑。我認為在這樣的基礎下,愛是一種去自我中心的、柔性的好奇,我們渴望理解彼此、知曉對方靈魂深處的秘密,但會懂得,也記得用溫柔的方式。

成熟的愛包含:照顧、責任、尊重、了解。
當我們愛一個人,便會想要積極的照顧對方、把關懷對方當成自己的責任,並且尊重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然而,當我們不了解對方,便不可能尊重他;當我們不了解對方,便不可能真正照顧到他。不是奠基於了解的照顧與責任,也只會是盲目、自我中心的。無論這種愛是面向他人還是自己,皆是如此。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佛洛姆認為的「成熟愛」,並不是單純的共生,而是在個體自身完整下達成的合一。在成熟的愛哩,我們允許他人做自己,又同時保有自己的完整性。
用常見的比喻來說: 共生合一可能會是0.5+0.5=1 ,而成熟愛則可能是1.0+1.0=2 。

愛的實踐

愛是一種喚起愛的能力,而無能於愛就是缺乏能力去喚起愛。

我曾寫過一段關於愛的描述, 把愛的本源形容成山頂的融雪,事實上,書中提到的愛確實貼合這樣的比喻。要讓愛流動起來,首先要靠理解自己消融掉固著的事物,使開始如泉水湧動。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擅長自我覺察,所以每個人的愛之流域,廣度和可延續性是有落差的。但比較寬廣的河,在外溢的時候,可能無意間,就能夠把乾涸的分流補上,讓它們得以向下延伸,最終同流入海,達成合一。也就是說,真實、充盈的愛是能夠帶動周圍的,透過愛,喚醒他人被愛與去愛的能力,引領他人帶著愛融入能量的循環。


在這本書中,作者為愛的類型與細節提供了許多詮釋。
大部分內容我是可以理解和認同的,但我認為「人需要完整」,才能達到「成熟愛」這樣的描述,或許有些人讀起來會有點導向愛的資格論。比起定義一種正確的愛,我更傾向認為愛有很多種形式,即使會帶來痛苦,也能夠是一種愛的方式。

我認為我們不需要去追求一種愛的理想,而是在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期一彗
31會員
64內容數
嗨這裡是一彗,歡迎來到我的雲端靈感資料庫,這裡從日常生活、人生觀、感情觀到社論什麼都有。一起加入我的小宇宙吧(  '-' )╮ 🪐)`-' )
一期一彗的其他內容
2025/05/16
身為一個能稱作是朋友的人有87%都是老師或者曾經修習教育學程、參與教育實習的人,看完了Eric Duan的新片【可是我們真心相愛】之後,大概是因為整個內容跟細節都過於真實,讓我一時間有很多感觸,想來談談我在影片裡面看到的,那些與我的現實生活有直接或間接交集的部分。 以下全都是雷,建議看完影片再繼續
2025/05/16
身為一個能稱作是朋友的人有87%都是老師或者曾經修習教育學程、參與教育實習的人,看完了Eric Duan的新片【可是我們真心相愛】之後,大概是因為整個內容跟細節都過於真實,讓我一時間有很多感觸,想來談談我在影片裡面看到的,那些與我的現實生活有直接或間接交集的部分。 以下全都是雷,建議看完影片再繼續
2024/08/12
有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在他人的人生中居於關鍵的地位,但真的是那樣嗎?
Thumbnail
2024/08/12
有時候我們總以為,自己在他人的人生中居於關鍵的地位,但真的是那樣嗎?
Thumbnail
2023/08/31
日前進電影院邊嗑爆米花邊完食了《怪物》這部佳評如潮的電影,我必須說我全程腦中只有一個字「蛤?!」。這個蛤不是For到底在演什麼,而是我覺得整部片一直再發出「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的聲音,這編劇是鬼吧?能這樣轉了又轉轉了再轉的嗎?!
Thumbnail
2023/08/31
日前進電影院邊嗑爆米花邊完食了《怪物》這部佳評如潮的電影,我必須說我全程腦中只有一個字「蛤?!」。這個蛤不是For到底在演什麼,而是我覺得整部片一直再發出「驚不驚喜?!意不意外!?」的聲音,這編劇是鬼吧?能這樣轉了又轉轉了再轉的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愛人或被愛,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在心靈上來說,只有本質,沒有方向。   我舉一個例子,可能跟本篇原文所說的不是很相似,也跟我上一段寫的意思不一樣。我看到有的女人,自己很辛苦,很累,經濟也不寬裕,卻不斷去「做好事」,當好人,幫助別人,照顧別人,我看到的是:她沒有「被愛」,既然要不到愛,就拚命去愛
Thumbnail
如果要寫愛情觀的話,要寫什麼呢?如何愛一個人?如何被愛最幸福?如何是不被愛呢?還是愛的是什麼樣的人?不愛的是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如果要寫愛情觀的話,要寫什麼呢?如何愛一個人?如何被愛最幸福?如何是不被愛呢?還是愛的是什麼樣的人?不愛的是什麼樣的人?
Thumbnail
之前在探討愛是什麼文章裡,每個人對愛的體悟不同。 可以是追求與感受。也可以是付出與呈現。 如果要統稱,我會說:愛是落實在生活的實踐者。 愛是一種需要通過實踐和行動和體現的情感。 無論是一句言語關心、眼神交流、精神互動等等。 落實在情感上,可以是家人朋友寵物等等,日常一點一滴發生。
Thumbnail
之前在探討愛是什麼文章裡,每個人對愛的體悟不同。 可以是追求與感受。也可以是付出與呈現。 如果要統稱,我會說:愛是落實在生活的實踐者。 愛是一種需要通過實踐和行動和體現的情感。 無論是一句言語關心、眼神交流、精神互動等等。 落實在情感上,可以是家人朋友寵物等等,日常一點一滴發生。
Thumbnail
所有的難,都是一種對愛的提問。而我們難以靠自己找到答案,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夥伴,我們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中去感受愛。 這就是人,在愛中執迷,又通過執迷了解真實的愛。
Thumbnail
所有的難,都是一種對愛的提問。而我們難以靠自己找到答案,這就是為何我們需要夥伴,我們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互動中去感受愛。 這就是人,在愛中執迷,又通過執迷了解真實的愛。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在你的關係裡,你是否活在情緒的興奮感中,而不是活在基於現實的承諾? 對於我們當中一些強烈渴望進入關係的人,有時我們會愛上「愛」這個想法,多過於實際與我們約會的那個人。
Thumbnail
人無法愛一件他不了解的事物。
Thumbnail
人無法愛一件他不了解的事物。
Thumbnail
了解愛,學習愛,實踐愛
Thumbnail
了解愛,學習愛,實踐愛
Thumbnail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人與人的靠近都是一種愛與被愛的親密練習,如何表達愛、如何化解衝突、如何面對自己對於失去愛的恐懼,都是人們一輩子的課題。
Thumbnail
無論是愛情還是親情,人與人的靠近都是一種愛與被愛的親密練習,如何表達愛、如何化解衝突、如何面對自己對於失去愛的恐懼,都是人們一輩子的課題。
Thumbnail
在現實中,愛情中的羅生門出現時,如何直面現實與愛情的矛盾,專輯《the album part one》的歌詞充滿了對愛與自由的探討。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愛情中的自由與現實的衝突,以及年輕的愛與成熟的愛的區別。
Thumbnail
在現實中,愛情中的羅生門出現時,如何直面現實與愛情的矛盾,專輯《the album part one》的歌詞充滿了對愛與自由的探討。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愛情中的自由與現實的衝突,以及年輕的愛與成熟的愛的區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