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手札:(6)憤青歲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香港四大才子中,有兩位作家對我的人生影響深遠:一位是已故的倪匡,另一位是年事已高的蔡瀾。他們的作品都豐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倪匡的衛斯理系列小說中,充滿了超越時代、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提出的許多新穎觀點,深深影響了我對人文、民俗、政治、哲學、宗教,甚至宇宙的看法。回想起來,這些故事像是在我年幼的心靈深處,悄悄種下一顆靈性啟蒙的種子。

蔡瀾的散文裡描寫的美食、旅行和生活哲學,豐富了我青春歲月的生活視野。他啟發我以文字表達觀點,還激發了我對烹飪的興趣,讓我在寫作與下廚之間找到樂趣。

我在2006年開始寫部落格,內容以生活日誌和時事政治評論為主。自2009年開始使用臉書後,逐漸將寫作陣地轉移到臉書,並延續了先前的風格。

那個年代,馬來西亞的政治言論自由相對封閉,人民通常只會私下批評政府,敢公開發聲的網民不多。我算是早期在網上批評政府的「憤青」之一。有朋友擔心我因此會被政府對付,好意提醒我不要批評政府。我則淡然回應:『我是無名小卒,沒有影響力,政府不會理會我的。』

我不僅以真實身分在網上批評執政黨,甚至帶老婆一起出席淨選盟2.0集會3.0集會,曾經歷過催淚彈和水炮的驅趕,讓我對國陣政府的憤怒與反感達到無以復加的程度。

然而,經過幾次政黨輪替後,我對馬來西亞的政治前景感到心灰意冷,對人民的政治素養更是感到悲哀。於是,我漸漸少談政治,轉而將筆鋒對準宗教界的各種問題。

我不遺餘力地批評宗教界亂象,並在臉書分享無神論觀點和文章,引起一些網友不滿,甚至被拉黑。也有朋友勸我收斂一些,但我從不在乎,因為自認是在為正義發聲。

身為一位憂鬱症患者,我的負能量似乎用之不竭,而部落格和臉書成為了抒發情緒的平台,幫助我釋放一些內心的壓力。回想起來,或許正因為這些平台提供了宣洩負能量的出口,我才得以控制自己,不做傻事。

然而,這些負能量終究無法為我帶來好處,在網上宣洩也無助於現實生活。於是,我決定停止評論宗教,將寫作重心轉向記錄生活與分享有趣事物。

我想,也許就在這時,靈性覺醒的種子悄然萌芽,日常生活中的正能量默默滋養著它,靜待時機破土而出。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我是偉哥
1會員
18內容數
偉哥覺醒手記
我是偉哥的其他內容
2025/01/09
從小缺乏自信,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負面情緒的洗禮,甚至曾有重度憂鬱傾向,透過自我努力與靈性覺醒,最終走出陰霾,找回自信與平靜。
Thumbnail
2025/01/09
從小缺乏自信,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許多負面情緒的洗禮,甚至曾有重度憂鬱傾向,透過自我努力與靈性覺醒,最終走出陰霾,找回自信與平靜。
Thumbnail
2025/01/09
從小對科學、哲學、宗教和玄學充滿興趣的作者,在探索過程中經歷了從信奉道教,到接觸佛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和哲學,最終成為無神論者,又重新展開靈性探索的旅程。文中探討了宗教矛盾、人生意義、靈魂存在等議題,並分享了作者獨特的靈性覺醒經歷。
Thumbnail
2025/01/09
從小對科學、哲學、宗教和玄學充滿興趣的作者,在探索過程中經歷了從信奉道教,到接觸佛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和哲學,最終成為無神論者,又重新展開靈性探索的旅程。文中探討了宗教矛盾、人生意義、靈魂存在等議題,並分享了作者獨特的靈性覺醒經歷。
Thumbnail
2025/01/07
本文探討作者靈性覺醒之旅的起源,並追溯其啟蒙經歷與父親的影響。父親的閱讀習慣和對科幻小說的熱愛,以及作者童年時期在圖書館閱讀衛斯理科幻小說的經驗,為作者日後對宇宙、外星生命、靈魂轉世等議題產生興趣和好奇埋下了伏筆。
Thumbnail
2025/01/07
本文探討作者靈性覺醒之旅的起源,並追溯其啟蒙經歷與父親的影響。父親的閱讀習慣和對科幻小說的熱愛,以及作者童年時期在圖書館閱讀衛斯理科幻小說的經驗,為作者日後對宇宙、外星生命、靈魂轉世等議題產生興趣和好奇埋下了伏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變奏. 融匯. 陳錦芳》作者 ▪ 張清泓 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也可能是一粒生機勃勃的種子, 最終會長成鬱
Thumbnail
《變奏. 融匯. 陳錦芳》作者 ▪ 張清泓 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也可能是一粒生機勃勃的種子, 最終會長成鬱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主題多著重在日治時期,因為1949-1970年代外省籍作家為主流,台灣文人要不只能如鍾肇政《文友通訊》窩起來寫,要不就是經歷長期失語(無法寫「國語」),作品數量有限。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其中張良澤便是代表人物。
Thumbnail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Thumbnail
【中年回看青春的傷】 14到19歲,鍾肇政曾在淡水中學校度過他的青春時代。但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到母校。直到20年後,才舊地重遊。 什麼樣的心情阻擋了他的步履?讓我們隨著《八角塔下》的寫作旅程,回看鍾肇政的少年傷痕與中年負重。
Thumbnail
我依然不知道看到我的文字的人會有怎樣的解讀,讀者永遠有權力去給予作品意義,我只是希望,能給予陳俊翰離開後的台灣,一點點的溫度和一點點的溫柔。
Thumbnail
我依然不知道看到我的文字的人會有怎樣的解讀,讀者永遠有權力去給予作品意義,我只是希望,能給予陳俊翰離開後的台灣,一點點的溫度和一點點的溫柔。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第一次遇到蔡君碩先生是在小黃山寫生的時候,當時只覺得這位先生有點無厘頭但深不可測,第二次請蔡先生協助找到向日葵花海,經蔡先生導覽美麗花海後,才知道他在這片土地投注的心力有著很長遠的生命意義,於是就想到要專訪蔡先生,認真地聽一回他的小黃山導覽及了解他的生命有著什麼樣的禮物,接下來請您一起聽聽他的故事!
Thumbnail
第三十三回: 法禪登臺,勸退張子美,並點名鎮東俠侯庭和童林兩人才有資格跟自己動手⋯⋯
Thumbnail
第三十三回: 法禪登臺,勸退張子美,並點名鎮東俠侯庭和童林兩人才有資格跟自己動手⋯⋯
Thumbnail
作文高教福 雍言風澤壽 院永安長全 士傳仰存歸
Thumbnail
作文高教福 雍言風澤壽 院永安長全 士傳仰存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