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以前小時候玩具少,除了會反覆拿出來玩,有收到不同種類的玩具時,也會想出一些組合的新玩法,雖然玩具少但也覺得影響不大。但看到自己的小孩,玩具已經買了一堆,但不僅同性質的玩具很多,而且也不常拿出來玩,卻總還是喊說要買新玩具。
【為什麼我們學了很多,卻不敢用或不常用】
每個人學習新技能的初衷,通常是為了解決工作上的困難,或是讓自己能在職場中更上一層樓。可惜的是很多人學完後,可能會因為害怕出錯或不夠自信,變成「學歸學,用歸用」,還是回到保險的老做法。
能力不是拿來收藏的寶物,而是解決問題的工具。當它一直被壓在抽屜裡不用,除了浪費學習的時間,周圍的人也無法認知到你的價值。
【從實踐中打磨技能,讓知識成為能力】
再來有些人可能會認為,當我學了很多東西,好像就是擁有很多,但如果這些技能從未實際用在工作中,那就跟沒有一樣。
能力的價值,是在「實做中領悟、錯誤中修正」,透過它解決具體的問題、產生實際的效益。所以不是「學來放著」,而是「學來解決」。
透過在實踐中,才能真正發現學習技能的盲點和應用的細節。透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不僅能強化能力本身,還能學到書本上或課程中沒有提到的寶貴收穫。
【能力是可以進行同步整合升級的】
小時候我會思考將不同的東西進行整合,來呈現更有趣的結果。後來發現能力也是,我們常常以為能力是「單點使用」,像是學Excel 就是做報表、學簡報軟體就只能做簡報,但當我們把簡報思維與EXCEL報表建立連結,就可以直接產出「有重點的EXCEL報表」,或是「圖表豐富的簡報資料」,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從單一項目的執行者,變成能提供綜合價值的「整合者」。
我現在會的這些知識或技能,有沒有可能整合一下?
有沒有可能換個思考方式,能幫我更快解決現在的問題?
【能力的價值,是讓別人看見你能「解決什麼」】
職場是一個需要彼此合作與信任的環境,而要建立信任,往往決定於可以讓別人看到你多少的專業能力。能力要讓人「看到」才有發揮的機會。當我們主動提出解決方案或貢獻所學,周圍的人才會開始認同你的價值,進而願意分配更重要的任務給你。
「用中學 → 學中熟 → 熟轉貢獻 → 貢獻中被看見」的循環,就是我們在職場裡,穩穩提升自己的方法。
我們可能會想,我現在還不夠了解,拿出來會不會丟臉?但事實是用出來才會更熟練,藏著就什麼都沒改變。當能力開始被周圍的人認可時,職場價值也會隨之提升。這不僅幫助你贏得更大的舞台,還能讓學習有更強的驅動力,形成良性循環。「這次的問題是我的機會嗎?」抓住每個可以展現能力的時刻,慢慢累積自己的價值。
知識或技能不是收集,又或是單純的加法,強調越多越好。而是透過彼此相乘來得到更大的升級,用來創造新機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