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反思】《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幸福是一種技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

raw-image


首映時間: 2021 年 6 月 12 日

導演: 佩吉·卡拉漢、 路易·賽侯尤斯

片長: 1 小時 30 分鐘


一、人們如何活出喜悅,而不是只是感覺到快樂?

How can people convert the sense of the joy of being, not just the feeling?

這是來自主持人訪談達賴喇嘛和屠圖主教的第一個提問。人們如何活出喜悅,而不是只是感覺到快樂?

being除了是「行為」之外,在現象學的範疇裡,也譯作「存在」,所以主持人的這句提問或許也可以翻譯成:人們要如何使「存在的喜悅」成為一種本質性的狀態,而不僅僅是一種感覺?

但如果這樣翻譯的話,似乎又太過複雜了,就像是我們總是把幸福、快樂、喜悅,想像的很困難、很複雜一樣。


二、「觀」:重新調整認知

達賴喇嘛說,重新調整認知就是一種「觀」的方式,是佛教心理學經常使用到的技巧。重新調整認知可以讓我們免於怨憎,得到解脫。

在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相處互動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感覺到他們是彼此的伯樂,相知相惜,他們時不時地牽起對方的手,每次說話前就拍一拍對方的手、拍一拍手臂。也許正是因為他們兩位的一生都經歷了世人難以理解的苦難,都知道對方是千里馬,征戰沙場,一路奔波了好久好久。歷經艱險、對抗威權體制。

他們是那麼的不一樣,但是在根本性上,卻又非常相似。

一位是佛教徒;一位是基督徒。

一位成長於布達拉宮;一位出生貧困。

一位被迫流亡近六十年,無法回家;一位終其一生在自己的家園抗爭。

但他們擁有一個完全一樣的社會身份:諾貝爾和平獎。



三、你如何看待死亡?

我覺得這部紀錄片最精彩的地方在於,主角真的是兩位情誼深厚的老友。他們會互相調侃、開玩笑,連那些嚴肅的政治言論、尖銳的提問或沈重的經歷,在他們面前都成了笑料的素材。

大概也只有他們彼此之間,才有這樣的默契和分寸,能夠這樣毫不顧忌地互開玩笑吧。因為只有走過相似生命歷程的人,才不需要太多解釋,就能心領神會。也正是這樣的玩笑,讓原本沉重的議題顯得格外幽默而動人。

屠圖主教:「他不介意死亡,因為他會投胎轉世」

當主持人提問:「你們如何看待死亡」,達賴喇嘛與屠圖主教先是相視而笑,那十幾秒的瞬間,彷彿在他們交流的眼神當中,穿梭了幾十年來的酸甜苦辣,隨後屠圖主教率先回答:「他不介意死亡,因為他(指達賴喇嘛)會投胎轉世」,並且繼續補充說道:「你最好對中國人好一點,因為中國人說你出生在哪裡由他們決定。」達賴喇嘛,一位作為西藏精神領袖的領導人,在二十四歲時,因中國政權的迫害,失去了家園,也失去了國家。


四、苦難令你更珍惜喜悅

如果沒有痛苦作比較,那快樂是不是就沒有意義?也正因為經歷了苦難,喜悅才顯得難能可貴,就像是在沙漠中苦尋而得的綠洲。

像沙漠中苦尋而得的綠洲,分不清楚是真的出現在眼前,還是因為分了神,而產生的錯覺。我覺得喜悅在人生這條漫漫長路就是這樣的存在,我們要先堅定的相信「一定會獲得喜悅、渴望獲得喜悅、終將獲得喜悅」像在沙漠中尋找綠洲的心態,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珍惜喜悅。

但是到底要如何幸福?到底要如何感覺喜悅、獲得喜悅?達賴喇嘛和屠圖主教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幸福是一種技能,幸福可以學習,可以培養,是一種讓人活得更快樂的技能。

原來,喜悅或幸福不是單純的「運氣」問題,原來,幸福是一種技能。那麼換句話說,也可以理解成,如果一個人一直覺得自己不可能幸福、覺得自己的人生糟透了,只能說他從來沒有好好的練習這項技能。就像是駝著背吃著洋芋片,然後看著無氧重訓的影片,然後再不斷地羨慕別人有好身材。


五、花時間祈禱,花時間安靜,其他會水到渠成

在多媒體影響的日常之下,我們騰出大部分時間接收別人發送出來的訊息,卻忘了花時間安靜。祈禱其實就是一種顯化,用吸引力法則不斷地向內一遍又一遍地確認。

這部訪談紀錄片的片名是《喜悅:達賴喇嘛遇見屠圖主教》,他們最後一起下了結語:

喜悅之道就是,了解你的天性慈悲,並且活出慈悲,設法活出慈悲

人類世界我們經常在許多問題上會陷入二分法,像是要選愛情還是麵包,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而達賴喇嘛和屠圖主教則說,要先相信我們的本性是慈悲的。然後設法去活出慈悲。


後記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課題,因為我們彼此就是這麼與眾不同,儘管平凡的過一生,依然不同,因為我們都被用不同的方式對待而成長成現在的模樣。

脫離校園生活之後,沒有教條,脫離原生家庭之後,要想方設法獨立存活。每個人的苦難不盡相同,每個人的遺憾如星辰大海,每個人的生命各有千秋。

人在步入臨終時,死亡才具象化,而死掉的那一刻,確實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果這個結論是正確的,那我們到底要活成什麼樣子,生命才有意義?

如果暫時還沒有答案的話,就先設法活出慈悲吧,其他的追求,會水到成渠的。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laydee-avatar-img
2025/06/09
感謝好文!很喜歡「重新調整認知就是一種「觀」的方式」,很好地收束了我最近出門的心得,之後再來寫回顧♥️當時看這部片對兩人的「笑聲」非常難忘,餘音繞樑(蛤?)還有同名的書也很好看唷!
予晞🌸-avatar-img
發文者
2025/06/09
Claydee 兩人的笑聲真的傳遞出很深刻的情誼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7會員
233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予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3
你可以說這是一部讓人一窺時尚產業的電影、是置入性行銷的典範、是各種職場上待人處事的眉眉角角。而在二次看這部電影,已是十年後的現在,作為一位職場新鮮人,則覺得它道進了職場與生活的權衡利弊。
Thumbnail
2022/04/23
你可以說這是一部讓人一窺時尚產業的電影、是置入性行銷的典範、是各種職場上待人處事的眉眉角角。而在二次看這部電影,已是十年後的現在,作為一位職場新鮮人,則覺得它道進了職場與生活的權衡利弊。
Thumbnail
2021/12/06
16歲的孩子在做什麼?他們可能享有國民義務教育,他們可能假日會和同學相約出遊,他們也可能已經在為大學生活努力、替未來奠基基礎。「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這句老調重彈的俗諺,在家庭功能失序的場域,反倒成了一種反諷。
Thumbnail
2021/12/06
16歲的孩子在做什麼?他們可能享有國民義務教育,他們可能假日會和同學相約出遊,他們也可能已經在為大學生活努力、替未來奠基基礎。「家,是永遠的避風港」這句老調重彈的俗諺,在家庭功能失序的場域,反倒成了一種反諷。
Thumbnail
2021/09/16
前言 儘管世界各地紛紛高喊著民主自由、拒絕使用中國大陸的一切產品——因為人們害怕遭受「思想審查」。但你有想過現今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 Facebook、最大的搜尋引擎網站 Google 都紛紛被請到法庭上,只因他們沒有做好「內容控管」? 不只是微信、百度這類刻板印象的軟體作為國家機器操控的媒介,Fac
Thumbnail
2021/09/16
前言 儘管世界各地紛紛高喊著民主自由、拒絕使用中國大陸的一切產品——因為人們害怕遭受「思想審查」。但你有想過現今全球最大的社交平台 Facebook、最大的搜尋引擎網站 Google 都紛紛被請到法庭上,只因他們沒有做好「內容控管」? 不只是微信、百度這類刻板印象的軟體作為國家機器操控的媒介,Fac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物質文明帶給人類許多欲求的滿足和方便,但卻使精神層面匱乏不堪,迫切需要可以喚起自性,本具清淨光明的良藥──佛法。敬邀全球法友在此殊勝的佛陀初轉法輪日,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物質文明帶給人類許多欲求的滿足和方便,但卻使精神層面匱乏不堪,迫切需要可以喚起自性,本具清淨光明的良藥──佛法。敬邀全球法友在此殊勝的佛陀初轉法輪日,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迴向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值此殊勝佛陀初轉法輪日,亦是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觀音山特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值此殊勝佛陀初轉法輪日,亦是慈悲 龍德上師陞座紀念日的珍貴、吉祥緣起,觀音山特別發起共同登記護持保育放流,供養慈悲 龍德上師,祈願慈悲 龍德上師法體康泰、長壽久住娑婆世間,法輪恆轉、廣大饒益十方有情。
Thumbnail
之前看電視劇「佛陀」我沒有像這次一樣,看到某一個環節就深受巨大撼動。 今天兩個地方,令我為之深深感受慈悲是什麼。 1、十歲的悉達多第一次跟著父王上朝廷,試著和堂哥對於兩位市民(窮人與富者)互告分辨,悉達多聰穎的洞察力、分析能力,還給了被誣賴的窮人公道與正義,沒有對立分別的他,接著
Thumbnail
之前看電視劇「佛陀」我沒有像這次一樣,看到某一個環節就深受巨大撼動。 今天兩個地方,令我為之深深感受慈悲是什麼。 1、十歲的悉達多第一次跟著父王上朝廷,試著和堂哥對於兩位市民(窮人與富者)互告分辨,悉達多聰穎的洞察力、分析能力,還給了被誣賴的窮人公道與正義,沒有對立分別的他,接著
Thumbnail
我佛這位家教十分慈悲,我想祂的時候就來,我翹課祂就離開。
Thumbnail
我佛這位家教十分慈悲,我想祂的時候就來,我翹課祂就離開。
Thumbnail
透過兩位世界級影響力的大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的刻意相遇與約定對談,說好只談喜悅,但談的是更多的苦難與慈悲。 像是所有哲學對談的基礎,總是能從「對立面」看到「相似處」 參透苦難,理解喜悅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課題,從「影子」的位置,判斷「光源」的方位 究竟,喜悅藏在哪裡呢
Thumbnail
透過兩位世界級影響力的大師「第十四世達賴喇嘛」與「南非聖公會大主教」的刻意相遇與約定對談,說好只談喜悅,但談的是更多的苦難與慈悲。 像是所有哲學對談的基礎,總是能從「對立面」看到「相似處」 參透苦難,理解喜悅 或許,這就是人生的課題,從「影子」的位置,判斷「光源」的方位 究竟,喜悅藏在哪裡呢
Thumbnail
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學佛修行、弘法辦道,禮請法師講經功德很大。以前道場(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有一個醫師娘,帶她先生(肝膽腸胃科的主治醫師)兩夫妻一起來學佛。
Thumbnail
菩薩以慈悲菩提之心憫念一切的眾生,廣行方便饒益攝受。學佛修行要以慈悲心的動機,常念眾生的痛苦,發心願消除眾生的痛苦,甚至願代眾生受苦。學佛修行、弘法辦道,禮請法師講經功德很大。以前道場(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有一個醫師娘,帶她先生(肝膽腸胃科的主治醫師)兩夫妻一起來學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