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失智症不只影響記憶力,更會衝擊日常生活與家庭。雖然失智症目前仍無法完全治癒,但科學研究已證實,透過良好的飲食習慣可以有緩失智症的發生。今天從營養的角度出發,認識有哪些飲食原則和營養素,有助於守護我們的大腦健康。
一、失智症是什麼?
失智症是一種疾病,與正常老化不同,是腦部傷害或疾病所導致的一種漸進性認知功能退化,其退化程度遠超過正常老化。失智症屬於多重病徵集結的疾病,不單純只有記憶力衰退,還可能伴隨其他認知能力退化、妄想、幻覺或個性改變等情況,會導致記憶、語言、判斷力和行為能力的逐漸喪失,常見類型包括阿茲海默症和退化性失智症、血管性失智症等。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等也被視為增加失智風險的重要因子。
二、為何從飲食著手可以預防失智症?
飲食能預防失智症,是因為健康的飲食模式(如麥得飲食或地中海飲食)提供了豐富的抗氧化、抗發炎物質,幫助維持心血管健康,支援腦部正常的能量代謝和神經功能,並可能透過改善腸道健康來間接保護大腦,飲食可以預防失智症的原因整理如下:
1. 保護腦部細胞,減少損傷和發炎:
- 抗氧化作用
- 抗發炎作用
2.促進心血管健康,降低腦血管損傷風險:
- 血管性失智症,與腦血管病變息息相關。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壓、高膽固醇、中風)是失智症的危險因子。
- 健康的飲食模式(如麥得飲食)有助於預防和管理心血管疾病,進而降低腦血管損傷和失智風險。
- 麥得飲食等健康飲食強調攝取高纖維、低升糖指數的食物,這有助於穩定血脂、血糖和血壓,減少代謝症候群及慢性病的發生,從而避免血管損傷和代謝異常對大腦的負面影響。
- 多攝取單元或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如橄欖油、堅果、深海魚)有助於降低血中膽固醇,預防血管硬化或發炎反應。
3. 提供維持神經傳導和功能的關鍵營養素:
- 卵磷脂(來自蛋黃、魚類、豆類)與乙醯膽鹼生成有關,而乙醯膽鹼是掌管記憶的神經傳導物質。
- 維生素B群對大腦神經十分重要,例如維生素B1是神經傳遞的營養素,維生素B6是神經遞質合成的輔因子。維生素B12能協助修復受損的神經。
- 礦物質的鈣、鎂是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有助穩定情緒;鋅與細胞修復、味覺嗅覺有關;鐵質則可以幫助血液將氧氣帶到腦部。
4.腸道微生物菌叢被發現可能透過「腸道菌群-腸-腦軸」影響大腦健康。
失智症患者的腸道可能含有較多促發炎的壞菌。透過飲食攝取益生菌(如優酪乳、優格)和益生源(如蔬菜、全穀類、豆類、水果中的膳食纖維)可能有益改善腸道菌叢平衡,進而支持大腦健康。三、不同飲食型態對預防失智症的幫助
麥得飲食和地中海飲食是目前研究較支持、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智症的飲食模式。其共同點於強調全穀類、蔬果(特別是莓果和深綠色蔬菜)、豆類、魚類、健康油脂(如橄欖油和堅果),並限制紅肉、高飽和脂肪、精緻糖和加工食品的攝取。除了飲食,維持健康體位、規律運動、多動腦和增加社交活動也是預防失智症的重要策略。
1. 麥得飲食(MIND Diet)
MIND是「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的縮寫,結合了「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與「得舒飲食」(DASH)的特點。其名稱縮寫MIND亦有心智之意,因此又稱心智飲食,這種飲食模式目的是減緩神經退化。強調攝取天然原型的食材並達到均衡飲食。 研究顯示,嚴格遵守麥得飲食的受試者,其大腦認知功能比未遵循者年輕約7.5歲。此飲食型態可以改善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有助於減少血管損傷和代謝異常對大腦的負面影響,對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益處。
🍀 麥得飲食的建議食物包括:
- 全穀雜糧(每天至少3份):如糙米、燕麥、蕎麥、地瓜等
- 深綠色蔬菜(每天至少1份):如菠菜、地瓜葉、空心菜等
- 多種顏色蔬菜(每天至少1份):含不同植化素,有助延緩腦部老化
- 莓果類(每週至少2份或3次):如藍莓、草莓、蔓越莓、覆盆子等,富含花青素、維生素C,有助抗氧化、保護腦部
- 魚類(每週至少1次):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抗發炎、延緩腦部衰退,保護大腦和心臟健康
- 豆類(每週至少4份或3次):如黃豆、黑豆、毛豆及其製品,植物性蛋白質來源,含卵磷脂,協助腦神經傳導。
- 家禽類(每週至少2次):雞、鴨、鵝等優質蛋白質,含維生素B6、B12。
- 堅果類(每週至少5份或5次):如核桃、杏仁果、腰果等,含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E、礦物質鎂。
- 橄欖油:作為主要的烹調用油,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有助降低血中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疾病。
- 紅酒(每天最多一杯,無飲酒習慣者不建議開始)
🚫 應限制攝取的「傷腦」食物包括:
油炸物、甜食、紅肉、奶油、起司等,皆與發炎及血管傷害有關。
- 油炸物(每週不超過1次)。
- 甜食/糕餅(每週不超過5份)。
- 奶油/人造奶油(每天不超過1大匙)。
- 紅肉(家畜類,如豬牛羊,每週不超過4份或4次)。
- 起司(每週不超過1份或1次)。
2.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
地中海飲食是麥得飲食的基礎之一,泛指地中海沿岸國家以蔬菜水果、魚類、五穀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為主的飲食風格。研究發現,地中海飲食除了可減少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還可保護大腦免受血管損傷,降低發生中風和記憶力減退的情形。
3.得舒飲食(DASH diet)
得舒飲食是麥得飲食的另一基礎,原為降高血壓及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飲食模式。在一項研究中,遵循得舒飲食的過重受試者不僅血壓改善,認知反應速度(psychomotor speed)也有增加的現象。
4. 均衡飲食與多樣化食物
每日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多樣化的食物能提供多樣化的營養,蔬果是最佳天然抗氧化物、維生素B群、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卵磷脂等幫助大腦發揮功能物質的來源。
四、失智症不同階段的營養照護
失智症是一種漸進性的腦部退化疾病,患者會出現認知、記憶、行為等方面的退化,這些退化也會影響到飲食和營養攝取。對已確診患者而言,隨著疾病進展,也需因應不同階段調整飲食方式。
1.預防與初期失智階段
- 建議遵循麥得飲食原則。
- 維持健康體重,避免肥胖或過瘦。
- 控制心血管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規律運動、避免憂鬱症、避免抽菸、避免頭部受傷。。
2.輕度失智症患者的營養照護:提醒與協助
在此階段,患者可能開始出現忘記進食、重複進食或忘記烹飪、攝取食物種類減少、忘記喝水或故意少喝導致脫水等情況,可能導致維生素B缺乏或脫水。營養目標宜設定維持良好的營養狀況且無脫水。
- 以金字塔飲食原則為基礎,準備高營養價值的食物。
- 在患者視線範圍內放置不易腐敗的點心、果汁。
- 鼓勵失智者多補充水份,並注意水份攝取量是否足夠。
- 對於已有營養不良傾向者,宜定期抽血檢查追蹤。
3.中度失智症患者的營養照護:適應餐具與監測
此階段的患者進食和使用餐具的能力可能已經退化,對食物興趣減低或味覺改變,可能忘記如何進食或使用餐具、進食或咀嚼能力退化,導致攝取量減少及難以維持體重。
- 選擇能配合肢體功能的餐具,並可由照護者陪同進食。
- 移開看起來像食物的非食物物品。
- 注意患者可能將食物亂放而導致變質。
- 監測水分及營養的攝取。
- 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
- 持續輕度失智症時期的介入方式。
4.重度失智症患者的營養照護:質地調整、餵食技巧與防嗆措施
在此階段,患者可能無法辨識食物、拒絕進食、忘記如何咀嚼,甚至需要餵食,吞嚥困難及嗆咳風險增加。
- 提供容易吞嚥的營養補給品(流質、泥狀食物、細碎飲食),不建議太稀的食物以免嗆到。
- 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降低細菌感染(如肺炎)的風險。
- 進食時間需要家人或照顧者的協助。
- 餵食技巧:每次餵食量不超過1湯匙、補充足夠的水分(1.5-2小時補充一次)、可加入麥粉等粉狀物增加黏稠度,可以改用優格、布丁、蒸蛋、豆花等濃稠的食物取代牛奶、仔細將食物放入口中,一次一口,並提醒要細嚼慢嚥。
- 預防吸入性肺炎:除了上述坐姿和食物黏稠度外,餵食後請患者張嘴確認食物已吞下。避免過度黏稠的食品(如果凍、粿、麻糬)以免噎到。
- 調整飲食質地:選擇質地細、顆粒少的食材。避免過老或含筋的肉類(魚肉、雞肉可多絞一次)、粗糙的蔬果、體積過大的食材。將水果用湯匙磨成泥狀。可使用五穀根莖類(馬鈴薯、地瓜、南瓜、山藥)製作成泥代替澱粉。可以加入糖、油類、起司來增加熱量。牛奶可加入燕麥片、麥粉、米粉增加黏稠度。製作泥狀食物應注意營養、適當濃稠度、外觀美味可口,並分開盛裝不同食物以增加食慾.
5.極重度失智症患者的營養照護
此階段患者可能完全無法進食和吞嚥。若患者無法進食與吞嚥,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插鼻胃管補充營養,但也需衡量生活品質與倫理考量。
失智症的預防,不是等老了才開始,而是從年輕就要建立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無論你是為自己、為家人或是為長輩著想,有意識的飲食選擇與調整,就是給大腦最好的投資。願你我都能擁有清晰、健康、自由的老後人生。
【醫療決定應與您的主治醫師討論,尊重醫療專業並自己思考,理性溝通後沉著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