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脫Do式圏的這集Podcast,邀請到一位知名的企業講師。這次的主題在談論現在的公司該如何留住新世代的人才。在這個大缺工的時代,不管你是一般的上班族,還是企業主管,在聽完後一定是收穫滿滿。
價值觀差異
新世代在工作上的主要目的不再是「養家活口」,而是追求「實現自我」。這與老一輩的工作觀念有顯著差異,他們年輕時即使有興趣,可能也只能利用剩餘時間「斜槓」,而主業仍需非常負責任。對於老一輩而言,工作的動機是「不要問公司能給我什麼,要問我能為公司奉獻什麼」;而年輕世代則恰好相反,他們首先會問「公司能給我什麼?」他們敢於要求,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因為他們從小被教導要做自己。
什麼才是做自己
真正的「做自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經歷各種磨練,找出自己喜歡的「最強項」並發揮到最強。現在的年輕世代會將「喜歡」放在「擅長」的前面,而這將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分歧。企業的存在是將擅長的人才組織起來,但未來世界會越來越傾向喜歡這一塊。如果所有的員工都往喜歡的地方走,許多企業會因此萎縮。
與下屬的距離感越來越遠
現在許多的企業主管,只是表面上的鼓勵員工表達自己的意見。現在的員工都不願意表達的原因有三個,第一,主管一直講,第二,被打槍,第三,不被當一回事。當員工在表達自己的意見時,同時也在測試主管是否有在執行及營造這樣的文化。
先認同,不打壓
當主管最重要的事情是取得員工的信任。認同不是在認同內容的對錯,而是在認同與員工說的態度。很多主管因過去在職場中不被受認同、打壓,自然而然覺得主管的形象就是這樣,之後也是這樣對待下屬。
如果不降低自己的身段,會越難拉近與同仁之間的距離。很多時候不是同仁要跳脫舒適圈,而是被主管逼出來的。
實踐1 On 1
1 On 1的主角是同仁,同仁說話的比重要佔到80%。在這個過程中,不應該是主管對同仁說你要強化什麼、什麼成果沒達到。真正的1 On 1是同仁跟主管說能獲得什麼幫助、能多學習到哪些東西等。
PIP的重點是在激勵,而在亞州文化,花太多時間在檢討過去,因此,亞洲文化的績效考核都應該重新改變。
只重視效率的企業,與新世代想法互斥
傳統的職場只會上令下答,不要有太多自己的意見,而現在年輕世代的自主性與參與感是史上最高,所以,在進入公司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意見。問題是,越重視效率的企業,越不允許同仁的自主跟參與。
激勵員工
激勵分成進公司前的激勵與進公司後的激勵
大公司在招募年輕世代時,需要學會表達公司的願景和創造的價值,因為年輕世代很重視工作的目的和意義,當他們找不到為何而戰的目標,就會選擇離開公司。
年輕人更重視歸屬感、成就感和自主性這三種精神型激勵,加上物質(錢),這四樣如果有一半不足,就可能導致離職。
幫員工擴大舒適圈
提供員工學習和發展的機會,即使這些技能是「可攜式」的,未來員工離開後可以帶走,也能讓員工感到被投資,並增強他們工作的投入度。與其追求天長地久,不如曾經擁有,讓員工在公司期間變得更強、更有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