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日誌記錄思考】
對於自我的認知,與對自己價值的定義從何而來?很多人會去做一些測驗,雖說好像在探索自己,但其實對自己並未真正瞭解。
有時候這種測驗,反而引導人對號入座,就如同算命一樣,給出一個模稜兩可的答案,然後使你錯信這就是自己真實的樣子。我們對於自己的認識,很常都是從別人口中得來的,這都是外在給的訊息,不能夠代表真正的自己。
然而,真正的自己也不見得是自己認為的樣子,可是我們都誤會自己,把以前的經驗拿來作為結論,像是以前某方面表現不好,就認為自己沒有天賦應該放棄。
但如果相信自己,其實隨時都有可能漸入佳境,甚至是突飛猛進,我們不應該扼殺自己的潛力。
對自己的定義,其實需要智慧、勇氣和信心,堅信自己是一個更好的人,而不是過去不好的經驗累積而成,更不是別人眼中的樣子。
很多人習慣透過外在的標籤認識自己,把成績或是別人的評價,變成衡量自己的標準。久而久之,好像沒有了別人的說明,就不知道該怎麼看待自己。這樣的依賴,不僅削弱了主體性,也讓人容易陷入自我否定。
人的價值,從來不是別人說了算,也不是某一次經驗能決定的。一次失敗,不代表能力不足,一段低潮,也不表示沒有希望。
如果總是把過去的錯誤當作評判的根據,就會不知不覺地縮小了自己的可能性,因為那不是看清自己,而是一種自我限制。
定義自己,不能從否定開始,否定久了,會變成習慣。很多人說自己不夠好,不夠聰明,不夠有天分,說得多了,就真的相信了。但這樣的語言,只是在延續舊有的挫敗,並沒有幫助自己走出來。
別人的眼光,可以參考,但不能當作準則。有些評價是膚淺的,有些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並不適用於你。如果太在意,就容易被拉著走,忘記自己原本的方向。
一個人要能夠定義自己,首先要有一種內在的穩定,知道自己不是過去的錯,也不是別人的說法,那些都會變,也都不夠完整。
真正的定義,是在日常裡慢慢建立的,是你選擇怎麼面對自己,怎麼處理經驗與情緒,還有怎麼對待未來。不必急著證明什麼,也不需要和誰比較。只要持續往前看,自然會有改變的可能。
不要把自己困在過去的判斷裡。以前做不好,不代表以後也一樣,以前沒信心,不代表一直都會這樣。每一次重新認識自己,都是一種打開的開始。
只要方向是向內的,是誠實的,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式,我們其實不需要符合任何人的期待,也不用讓每一件事都有意義。
有時候,只是靜靜地和自己相處,不批評也不逃避,這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