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體驗 寶寶吉拉科技日報,為您提供最新的科技與創新資訊。本期涵蓋經濟指標、人工智慧進展與局限、健身科技、金融市場趨勢以及億萬富翁的科技競爭。每篇新聞均提供核心摘要、原始連結,並在最後展望這些新聞揭示的未來科技趨勢。
台灣4月景氣燈號續亮黃紅燈,分數降至33分
摘要:國發會公布2025年4月景氣對策信號維持黃紅燈,顯示經濟溫和成長,但綜合判斷分數下降2分至33分。在九項構成指標中,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轉為紅燈(加1分),股價指數轉為黃藍燈(減2分),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轉為藍燈(減1分),其餘六項不變。國發會指出,領先指標持續下滑,但同時指標仍在上升,顯示國內經濟保持成長,特別受AI相關需求(如ICT設備)推動。然而,全球需求不確定性等外部風險需密切關注。
連結:4 月景氣燈號續亮黃紅燈,國發會:景氣維持成長英國研究:AI生成論文缺乏人類「自我觀點」
摘要:東安格利亞大學在《Written Communication》期刊發表研究,比較145篇學生論文與ChatGPT生成的論文。結果顯示,AI論文在結構與語法上表現優異,但缺乏個人見解與批判性思維,導致缺乏吸引力和說服力。真實學生論文包含修辭性問題、個人評論等互動元素,使其更具說服力。研究主持人Ken Hyland教授強調,AI工具應作為教學輔助而非捷徑,以避免學術不誠實並促進批判性思考。研究呼籲開發檢測AI內容的工具,應對學術誠信挑戰。
連結:AI 生成論文比真人好?專家指出人工智慧缺乏「自我觀點」
2025全球跑步日:Apple Watch挑戰5公里贏限量獎章
摘要:2025年6月4日為全球跑步日,適逢端午節連假後,Apple Watch用戶可透過任何與「健康」App連動的應用程式,完成至少5公里跑步訓練,獲得限量數位獎章。Apple Watch的「體能訓練」App提供垂直振幅、步幅、著地時間、功率等進階跑步數據,並支援自訂訓練、配速提示、自動跑道偵測及路線競速等功能。這些工具透過觸覺與語音回饋,提升訓練體驗,鼓勵用戶燃燒熱量並達成健身目標。
連結:6/4 全球跑步日,「粽子節」後戴 Apple Watch 一起跑起來
美國ETF吸金創紀錄,VOO與SGOV表現搶眼
摘要:儘管美國總統川普的關稅政策引發市場波動,投資者趁低點進場,2025年追蹤美股與美債的ETF吸金達4370億美元,創歷史新高。Vanguard標普500指數ETF(VOO)吸金650億美元,成為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ETF,4月波動率達五年高點時更創單月吸金紀錄。iShares 0-3月美國公債ETF(SGOV)以4.7%殖利率吸引170億美元流入。投資者對低成本、多元化ETF的青睞,顯示對科技驅動金融工具的信心。
連結:美國 ETF 狂吸金 美股「VOO」、國庫券「SGOV」夯
Meta首席科學家:現有AI模型缺陷明顯,需「世界模型」
摘要:在巴黎AI Action Summit上,Meta首席AI科學家Yann LeCun指出,大型語言模型(LLM)缺乏理解物理世界、持續記憶、推理及規劃能力,這些是人類智慧的核心特徵。目前的解決方案(如視覺系統結合LLM或檢索增強生成技術)僅為權宜之計。LeCun提出「世界模型」概念,Meta的V-JEPA模型透過預測影片抽象表示學習,旨在提升AI對現實場景的認知能力。這一方法模擬化學中的階級結構,消除無關細節以實現更高認知。
連結:V-JEPA: The next step toward advanced machine intelligence
AI能否具備意識?專家展開激烈爭論
摘要:隨著大型語言模型(如Gemini、ChatGPT)的快速發展,AI是否可能具備意識成為熱議話題。薩塞克斯大學的「夢機」實驗透過光線與音樂研究人類意識,試圖為AI意識研究提供線索。Anthropic的Kyle Fish認為,隨著感官輸入增加,AI意識可能不可避免,但學者Anil Seth警告勿過分擬人化AI。意識定義模糊,專家呼籲分解問題並深入討論AI倫理,以避免對道德與人際關係的潛在影響。
馬斯克與貝佐斯:跨領域科技爭霸戰
摘要:伊隆·馬斯克與傑夫·貝佐斯的競爭涵蓋電動車、衛星網路與太空探索。特斯拉Cybertruck 2024年銷量近3.9萬輛,與貝佐斯支持的Slate Auto即將推出的低價電動卡車競爭。SpaceX的Starlink已部署數千顆衛星,亞馬遜的Project Kuiper計劃2025年發射3200多顆衛星。太空領域中,SpaceX的Falcon 9與Starship領先,藍色起源的New Shepard與New Glenn也快速進展。這場競爭凸顯未來科技市場的激烈角力。
NVIDIA新對手:華為崛起挑戰AI晶片霸主
摘要:NVIDIA在AI晶片市場的龍頭地位受到華為挑戰,特別在中國市場。美國出口限制迫使NVIDIA退出中國高端AI市場,華為的Ascend 910B與910C晶片性能媲美H100,填補空缺。華為透過7奈米製程與供應鏈整合,打造替代生態系統,威脅NVIDIA的軟體優勢。黃仁勳公開表示,美國AI擴散政策對其中國業務造成嚴重影響,凸顯華為崛起可能讓NVIDIA在中國市場邊緣化。
連結:非英特爾也非 AMD,黃仁勳無法忽視的下一個對手是華為
未來科技趨勢
這些新聞揭示了以下未來科技趨勢:
- AI驅動經濟成長:台灣經濟受AI需求推動,顯示AI將持續成為製造業與科技產業的增長引擎,全球經濟可能進一步投資AI基礎設施。
- AI進展與倫理挑戰:從學術研究到Meta的「世界模型」,AI的局限性(如缺乏批判性思維與意識)促使更先進模型的開發,同時倫理問題(如學術誠信與意識爭議)將引發廣泛討論。
- 穿戴式科技的普及:Apple Watch的跑步挑戰反映穿戴式設備如何透過遊戲化與進階數據促進健康管理,未來科技將更深入融入個人生活。
- 金融科技的崛起:ETF吸金熱潮顯示投資者對科技驅動的低成本金融工具信心增強,未來被動投資與數位金融平台將更普及。
- 億萬富翁引領創新:馬斯克與貝佐斯的競爭推動電動車、衛星網路與太空探索的快速發展,但可能導致市場集中於少數巨頭。
- 地緣政治影響科技:華為對NVIDIA的挑戰顯示地緣政治如何重塑科技市場,自主供應鏈與本土技術生態系統將成為趨勢。
這些趨勢預示AI與科技整合將持續深化,但倫理、競爭與地緣政治挑戰將決定其未來方向。敬請期待下一期 寶寶吉拉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