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體驗今日的科技脈動!本期日報涵蓋人工智慧、半導體、電動車、火星探索與中美貿易戰等熱門話題,帶您一覽全球科技最新動態。每篇新聞包含詳盡摘要與未來趨勢分析,助您洞悉科技前沿。
微軟大動作裁員,軟體工程師職位首當其衝
摘要:
微軟華盛頓總部近日裁員2,000人,其中軟體工程師占40%,為裁員重災區。整體裁員計畫預計影響6,000人,軟體工程師與專案管理職位受波及最大,行銷職位影響較小。報導指出,微軟30%的程式碼已由AI生成,雖然公司強調裁員旨在精簡管理層,但外界認為AI技術的應用正重塑傳統工程師角色。微軟加大AI投資的同時,削減其他成本以證明其策略合理性,引發對AI取代傳統工作的廣泛討論。詳情:
彭博社報導,微軟此次裁員聚焦華盛頓總部,軟體工程師因AI輔助編碼比例提升而首當其衝。專案管理職位占裁員近30%,顯示技術管理角色也面臨壓力。微軟未直接承認AI是裁員主因,但其AI投資熱度與成本控制策略形成鮮明對比。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微軟的舉動凸顯科技巨頭在AI時代的結構調整,同時也讓外界關注AI對就業市場的長期影響。
中國是 14 億人口製造大國,卻不是消費大國
摘要:
中國憑藉廉價勞動力和完備供應鏈穩坐「世界工廠」寶座,但內需疲弱成為經濟瓶頸。2024年居民消費支出中,食物與住房占近30%,可支配收入僅56.5%來自工資,財產性收入低至8.3%,顯示消費結構偏向必需品。美中貿易戰加劇,關稅降至30%仍對出口造成壓力。中國政府推「中國製造2025」,力求轉型科技強國,但內需不足與地緣政治挑戰阻礙進程。
詳情:
中國製造業以成本與效率優勢稱霸全球,但國內消費受限於高儲蓄率與低財產性收入。2024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僅增0.2%,通縮壓力顯現。美中關稅戰影響出口,2024年對美出口占總額15%,關稅衝擊1.2億製造業從業者。政府推出補貼與社保改革試圖提振內需,但結構性問題難解。「中國製造2025」聚焦高科技產業,卻需應對需求疲軟與貿易摩擦的雙重挑戰。
坦克輾過特斯拉、員工逼宮馬斯克,提出問題的人已解決
摘要:
特斯拉面臨內外危機:英國抗議者以二戰坦克輾壓Model 3,控訴馬斯克支持極右翼;內部員工發公開信要求馬斯克辭去CEO,稱其個人形象損害品牌,導致需求下滑。特斯拉2025年第一季銷量跌9%,全球交車量創2022年來最低,庫存積壓嚴重。發起公開信的員工馬修·拉布羅特已被解僱,顯示公司內部矛盾激化。
詳情:
英國抗議團體「Led By Donkeys」策劃坦克輾車事件,意外凸顯Model 3安全性,卻未能動搖特斯拉品牌。內部公開信直指馬斯克政治立場與爭議行為導致銷量下滑,Model Y庫存高達週產量。2025年第一季,全球電動車銷量增29%,特斯拉卻逆勢下跌,美國市場尤甚。拉布羅特被解僱凸顯特斯拉對異議的強硬態度,公司正面臨品牌危機與管理挑戰。
太陽風暴點亮火星夜空,火星車首拍攝到肉眼可見綠色極光
摘要:
NASA毅力號火星車於2024年3月18日首次捕捉火星夜空肉眼可見的綠色極光,得益於太陽風暴引發的日冕物質拋射(CME)。火星缺乏全球磁場,過去僅檢測到紫外極光,此次綠色極光確認火星大氣含氧分子,為未來太空探索提供線索。雖然不如地球極光絢爛,但這一發現標誌火星環境研究的重大進展。
詳情:
太陽高能粒子與火星大氣相互作用,激發氧原子發出557.7奈米綠光,形成罕見極光。奧斯陸大學團隊利用模擬預測CME路徑,協助毅力號成功拍攝。火星極光雖微弱,卻為未來太空人觀測提供可能,也證實火星大氣特性。這一突破不僅推進行星科學,還為人類火星殖民的環境研究奠定基礎。
ChatGPT 新支援 GPT-4.1 系列模型,適合快速編碼和分析
摘要:
OpenAI宣布ChatGPT支援GPT-4.1及GPT-4.1 mini模型,專為程式碼編輯與除錯優化,性能與速度超越GPT-4o。GPT-4.1向付費用戶開放,mini版則免費提供,同時移除GPT-4.0 mini。雖然GPT-4.1未被視為前沿模型,無需安全報告,但OpenAI承諾透過新安全評估中心提高透明度,應對社群對模型安全的質疑。
詳情:
GPT-4.1在程式設計與指令遵循表現優異,成為o3、o4-mini的替代品。OpenAI回應透明度爭議,強調GPT-4.1與GPT-4o安全表現相當,未引入新模態。安全評估中心的設立顯示OpenAI試圖平衡創新與責任。此舉反映AI模型快速迭代的趨勢,同時凸顯業界對安全與倫理的關注。
競爭對手湧現,DeepSeek 使用率急跌
摘要:
Poe平台2025年春季報告顯示,中國DeepSeek R1使用率從2月7%跌至4月3%,受競爭對手崛起影響。OpenAI GPT-4.1因新增文生圖功能,使用率飆升至9.4%。中國快手「可靈」Kling-2.0-Master在影音生成領域占20.9%市占率,顯示中國AI在視覺生成領域的競爭力。推理模型成為AI實驗室競爭焦點。
詳情:
DeepSeek R1因競爭加劇失去市場份額,而GPT-4.1憑藉「吉卜力風格」等功能迅速搶占用戶。快手的Kling-2.0-Master在影音生成表現突出,凸顯中國AI在特定領域的突破。報告預測,影音生成技術將迎來新突破,推理模型的快速增長成為AI競爭核心,推動技術迭代與應用多元化。
台積電張曉強:2025 年半導體業非常健康,估增 10% 以上
摘要:
台積電副總經理張曉強表示,2024年為AI元年,2025年半導體產業將成長超10%,2030年產值有望達1兆美元,AI占45%。先進製程(5奈米、3奈米)與封裝技術將驅動成長,汽車與物聯網市場穩步推進。台積電A14製程預計2028年量產,性能與功耗顯著提升,邏輯密度增20%。
詳情:
張曉強強調AI對半導體的推動力,預期2025年市場健康成長。智慧手機與電腦市場溫和增長,汽車市場因自駕需求採用先進製程。台積電A14製程將提升10-15%速度或降低25-30%功耗,鞏固其技術領先地位。半導體產業的長期展望顯示AI與先進製造將主導未來市場。
30% 關稅打擊仍大,小企業形容「本來殲滅現在斷兩隻手指」
摘要:
美中關稅降至30%,為90天臨時協議,但對美國中小企業壓力猶存。市場估計30%關稅將使美國經濟年損1,733億美元,威脅140萬就業機會。中小企業因庫存與資金不足難以應對,消費者需分攤成本,推升通脹近1%。摩根大通預測美國GDP成長僅0.6%,聯準會降息延至12月。
詳情:
美國35萬中小企業面臨高關稅壓力,營運成本上升,部分企業難以存續。消費者每年多支出超1,000美元,通脹壓力限制消費。90天寬限期僅允許清庫存,難以恢復正常訂單。專家認為,中美貿易摩擦難以短期化解,關稅對供應鏈與經濟的長期影響將持續發酵。
未來科技趨勢
- AI重塑工作與產業:微軟裁員與ChatGPT GPT-4.1的推出顯示,AI正加速取代程式碼編寫與分析等傳統工作,同時提升效率。企業需平衡AI投資與人力結構調整,未來可能見更多行業因AI應用而重組。
- 半導體與AI共生:台積電預測AI將占2030年半導體45%產值,先進製程與封裝技術成為核心驅動力。半導體產業的健康成長將支撐AI、汽車與物聯網的技術迭代。
- 中國科技自主與內需挑戰:「中國製造2025」與內需疲弱形成矛盾,AI領域如快手Kling的突破顯示中國在特定技術的競爭力,但消費結構與貿易戰限制長期發展。未來中國需透過社保改革與高科技投資實現經濟轉型。
- 電動車市場分化:特斯拉銷量下滑與內部危機反映品牌形象對市場的影響,全球電動車市場卻持續增長。未來電動車競爭將聚焦安全性、成本與品牌信任。
- 太空探索新篇章:火星綠色極光的發現為行星環境研究開啟新可能,未來太空探索將更重視大氣與磁場交互作用,為人類殖民鋪路。
- 貿易戰長期影響:美中關稅戰緩解但未消,中小企業與消費者承壓。供應鏈重組與通脹壓力將推動企業尋求多元化市場,科技供應鏈的穩定性成為關鍵。
感謝閱讀寶寶吉拉科技日報!明日繼續為您帶來最新科技動態,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