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深刻又現實的問題。
多數人一開始去公司上班時,並不會主動去想「自己有一天會被辭退」。
這不是因為他們天真,而是因為:
- 人類天性抗拒不安與不確定
人本能地尋求穩定。一旦獲得工作、收入、社會認同,多數人會下意識將「現在的安穩」視為一種理所當然。不願面對失業的可能,是自我保護機制的一部分。 - 企業文化常塑造一種「歸屬感」幻象
很多公司會刻意強調「我們像一家人」,用制度與情感綁定員工。但這種歸屬感其實是有條件的:你貢獻得足夠、有利用價值,公司才會延續這份關係。你一旦失去利用價值,就可能面臨切割。 - 教育與社會沒有教人面對「終止」
從小我們被教導要找好工作、努力升遷,但很少人教你: - 工作只是合作關係,不是婚姻契約。
- 公司不欠你終身飯票,也不會陪你老去。
- 合同可以結束,人也要懂得抽身與轉身。
所以,會被辭退這件事,應該被放在心上嗎?
不是要你天天焦慮,而是要你具備風險意識與替代方案的思維:
- 有沒有第二技能?
- 如果明天被資遣,有三個月緩衝嗎?
- 你的人脈、聲譽、作品,是否能支撐你快速找到下一步?
小結
去公司上班,是合作,不是投胎。
把「會不會被辭退」放在心裡,不是悲觀,而是一種對自己負責的成熟心態。
就像去航海,你不會天天想著船會沉,但你會準備救生艇與指南針。
人生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