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盤法」源出於哈佛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
今天想跟大家討論「健康餐盤」的價值所在。
先看圖片 :

--------------------------------------
首先,我們會看到這個餐盤分成四個部分,分別是
「健康的蛋白質」、「全穀類」、「蔬菜」、「水果」
我將網站上的標題如實轉移過來:
「膳食的主要部分應是蔬菜和水果 – 應佔據您餐盤的 ½」
光是這一點就跟多數台灣人的飲食差距很大了。你可能會感到困惑:為什麼蔬菜水果明明沒什麼熱量,卻應該要佔整體食物的一半呢?
理由在於人類的身體能適應的攝食模式,需要大量的纖維質。雖然纖維質不能作為能量來源,卻深深的影響我們體內的益生菌們,也深深的影響大腦認定的飽足感。蔬菜水果裡面含有的微量元素,也是很重要的營養,沒有這些物質,就無法維持健康。
「健康的蛋白質應佔據您餐盤的 ¼」、「全穀類應佔據您餐盤的 ¼」
蛋白質建議是以海鮮、禽類、植物性蛋白為主,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品;食用全穀類則是為了降低精緻澱粉(白麵包、麵、白米、白饅頭等)對血糖的不良影響。兩者大約等量。
--------------------------------------
至於油和水,建議是使用健康的植物油,如橄欖油、芥花籽油、大荳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不要使用部分氫化的油品,因為其中含有不健康的反式脂肪。水份則是建議不喝含糖飲料。
--------------------------------------
當然,還有其他的飲食法,像是地中海飲食,或是特別為了心血管問題設計的「得舒(DASH)飲食」,也都會改善人們的健康。
希望大家遇到某種「全新的飲食法」、「神奇的OOO,吃這個就會瘦」、「試試看OOO,不用努力也能恢復青春美麗」,這種非常誇大的、過度簡化的宣稱,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人類的身上存在非常少數的「突破性發現」與非常多數的「既定事實」,我們的科技與文明前進的速度飛快,身體的演化是跟不上的。但是,無論科技再怎麼進步,人還是人,始終脫離不了千萬年來演化的結果。
--------------------------------------
總而言之,除了減重最重要的"熱量赤字"之外,無非就是三大營養素的比例,再次之是營養來源是否天然健康,最最不重要的反而是保養品、額外補充品。
其實哈佛餐盤的核心概念,不外乎吃得
"營養比例對、食物種類多、天然少加工、控制糖份量"
如果再加上熱量赤字的概念,確實執行的話,健康減重並不困難。
-------------------------------------
圖片來源 https://nutritionsource.hsph.harvard.edu/healthy-eating-plate/translations/chinese_traditio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