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作品,你年紀小時只是覺得它熱鬧、可愛、又有一點點壞壞的幽默;可當你長大後再回去看,卻會突然發現,它其實是一部披著少女漫畫外衣的社會告白書。對我來說,《玩偶遊戲》(原作漫畫:小花美穗)就是那樣的存在——一部當年看得津津有味,如今細細重讀卻只覺得心口發緊的神作。
這部作品的主角倉田紗南,是個童星出身的少女,但她並非那種天真無憂、永遠正能量的偶像主角。她有她的脆弱,有時也會迷惘、會任性,甚至會對世界發火。但正是這種真實,使得紗南成為一個在「少女漫畫」這個名詞中罕見的複雜角色。她並不是在等著王子拯救的玻璃灰姑娘,她會為朋友被欺負而動手,也會對社會不公發出吶喊——她是一個有靈魂、有意志的少女,而這正是當年我最深深著迷的原因。

尤其令人動容的,是紗南的「打包不平」性格。她不是天生的正義使者,她只是看不慣罷了。看到被孤立的朋友、受到輿論誤解的同學、被家暴壓抑到失語的少年,她會毫不猶豫地衝上去保護他們,即使那麼做會讓自己變成標靶。這樣的主角,在今日少女漫畫中已經越來越稀少。或許是因為市場選擇、或許是平台限制,又或許只是我們這個社會已經習慣將「有問題的人」丟進沉默的井裡不再談起,連虛構角色也變得不再想大聲說話了。

當然,我知道《玩偶遊戲》的動畫版和漫畫原作還是有不小差異。動畫版本為了電視播出規範,將許多敏感劇情進行了修改,像是加入了更符合兒童觀眾口味的角色──白蝙蝠巴比特,或將某些過於沉重的設定加以模糊或刪除。但即便如此,當年還年幼的我,依舊從動畫中感受到那份難得的真誠。即使是動畫版那樣被「安全包裝」過的呈現,也依然比今天許多作品來得直率、動人。那種勇敢凝視社會現實的勇氣,那種用少女之聲說出沉痛真相的膽識,真的已經很久沒有在當代作品中看見了。
這不禁讓人思考:現在的少女漫畫,還敢這樣講故事嗎?
我們當然無意責怪現代創作者的退縮。畢竟平台審查越來越嚴格、出版制度愈發商業導向、觀眾情緒也變得更加玻璃細膩。但正因如此,那些曾經存在過的、敢說真話的作品就顯得愈加珍貴。像《玩偶遊戲》這樣的作品,不僅是一部成功的少女漫畫,更是一種已漸式微的文化勇氣的見證。它證明了在粉紅與泡泡之外,少女漫畫也能是直指人心的鏡子。

如今再回頭讀《玩偶遊戲》,會覺得那不僅是倉田紗南的青春故事,也是我們所有人在成長過程中曾經失落、曾經堅強、曾經痛哭、也曾反抗的縮影。它像是一道舊光照回記憶,提醒我們,曾經有一部漫畫,讓孩子們知道世界並不完美,但我們依然有權活得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