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或工作需要靈感,但又靈感卡卡時,你該讀它了。
✨ 我為什麼會讀這本書?
工作上確實需要大量的靈感,雖然不算創作者,但自己在為自己的公司努力確實也很需要各種good idea。意外地與這本書相遇,讀的過程有某種似曾相似,總覺得過去有人跟我推薦過,但當時可能緣分沒到,沒機會閱讀,而現在讀完就來好好分享!
🔑核心內容小劇透
作者有本書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它熱銷千萬本,還翻拍電影,我想很多人有印象。而現在分享的書是之後寫的,有點像是以她個人,一位作者在寫作時,她與靈感或創意相遇的點點滴滴,靈感來了、走了,偶爾神奇的事情發生,但大多數時間,也是好好認真按表操課、積極面對自己喜歡的事。
提到如果寫作還無法養活自己,也該有一份工作養活自己,不要讓自己陷入財務困境,才能持續堅持寫作。而同時面對壓力如何自處、或是不要太要求完美等等,她透過自身或朋友的例子,彷彿她就坐在對面和你聊天般。
這本書不太像是工具書,感覺像看短篇小說,藉由故事能理解她想表達的概念,有些部分像是雞湯,有些部分會覺得,哇!原來她也會有這樣的困境或遇到這樣的問題,原來可以這樣做!
💡 我學到什麼?或讀後想法
「先求有再求好」、「稍微傾斜的屋子,讚啦」這兩小段感受很深,尤其創業之後,很多時候大家都還卡在一個我到底要做到多完美,等一切就緒,我再行動,而最後都只停在「美麗幻象」。也許在自己眼中是不夠完美,但很多事要能夠做出來都不容易了,而且很多時候大家也沒發現自己眼中的「不夠好」(真是不好說! 哈哈),我其實也不斷地在練習,好好努力就是了,第一次也許不夠完美,就再下一次讓它更好!
「重複獨立發現」這段提到這個詞,我第一次聽到(抱歉!我就比較罕慢),它是科學界的專有名詞(但現在知道也不遲!) 意思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科學家分隔兩地、卻同時間提出同樣的見解或發現。作者有一段提到寫亞馬遜叢林故事寫到一半,結果變另一個作家也寫出了亞馬遜叢林裡的故事,當然作者是覺得當時她因為有事耽擱也塵封了,靈感就去找更適合的人,也很合理。我也覺得這個現象很有意思,其實也很常發生,像是有一陣子影集就都講同一個主題或是有時我們推新商品或新組合在市場上,發現怎麼推出後,市場上大家想法一樣。你說有誰抄誰?就是很奇妙的發生了。而原來這是有個專有名詞啊!
「另起爐灶」這個章節提到,遇到瓶頸時,忙就對了!找事情做,什麼事都好,不是你的本行也行,只要能讓你暫時忘記焦慮跟壓力。曾經作者也因為寫作遇到瓶頸時,跑去報名繪畫課,其實她不太會畫畫,但可以打開腦中的另一條創意通道。愛因斯坦稱這叫做「組合技」,也就是找另一個領域玩票,藉此打通本業的任督二脈。他解不開數學謎團時,會跑去拉小提琴!有趣的是,我現在正在學木工,其實也是同樣的概念,意外的有共識!哈哈哈!忽然覺得原來如此!
個人喜愛度:4顆星
總結: 創作者的靈感經歷參考書,值得一讀!
📘 書基本資訊
書名:創造力: 生命中缺乏的不是創意, 而是釋放內在寶藏的勇氣
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譯者:鄭煥昇
出版社:馬可孛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6/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