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一切,卻缺乏未來的想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台灣,這座島嶼,過去似乎一背命運擺弄著,它從來不是歷史舞台上的主角,卻在一次次夾縫裡活下來,拼出今天的模樣。

我們是世界最重要的晶片供應者,TSMC的工廠燈光不滅,是全球經濟的心臟跳動;我們有全世界稱羨的健保制度,在疫情與災後總能展現體系韌性;我們還有讓無數外國人感動的「人情味」:超商店員的笑容、公車上讓位的青少年、菜市場裡彼此叫名字的攤販。

這些成就是實在的,甚至已構成我們自我認同的一部分。但也正因此,當我們從今天往未來看,問題浮現了——我們有那麼多的「已經做得很好」,卻說不出我們要「變成什麼樣」。

我們對未來的願景,似乎少了一塊拼圖

你仔細想想,我們許多對未來的想像,其實都停留在「生活要更方便」:捷運更多條線、醫療更完善、收入更穩定、租屋更友善。這些都重要,但也都太近,太小。

有沒有一種想像,是關於台灣「整體要變成什麼樣的社會」?

一個更有創意的文明?一個讓多語共存的制度常態?一個走在AI治理、氣候適應、數位倫理前頭的文化?

我們不是沒有條件,但我們好像沒真的開始規劃這些更長遠的、跨世代的命題。

這不是哪一位領導人要回答的事,而是整個社會需要一起思考與想像的方向。

我們的強項,不只在產業,也在人與人的連結力

有時我會想,我們是不是太習慣把「產業」當作台灣成功的唯一主角?半導體當然是核心,但我們的優勢其實遠不止此。

舉例來說,我們的社會互助力、災難動員力,在全球也是屬一屬二的。

從921大地震到花蓮地震,從88風災到疫情期間的物資協調與社區自主管理,我們都展現了一種「先動手,不等待中央指示」的行動邏輯。

這種邏輯不是靠政令建立的,而是來自一種潛藏的文化底層:我不是單獨在過日子,而是跟整個社會活在一起。

慈濟的行動能力、基督教教會的照顧網絡、地方廟宇動員系統、里長的臨場彈性……這些都說明了:台灣其實擁有全球罕見的社會協調密度。只是我們還沒把這些特質,整理成可輸出的敘事與制度。

我們的文化想像力,為什麼常停留在過去?

而當我們轉向文化與藝術創作的面向,問題就更加明顯。

看看我們的電影,有幾部是面向未來的?大多仍在回望鄉土、描寫青春、追憶傷痕;即使精緻動人,卻極少試圖描述「未來台灣是什麼樣子」。

科幻電影幾乎缺席、未來城市的影像描寫稀少、關於氣候變遷或AI治理的文學寥寥可數。我們不是不能想像,而是我們的教育、媒體與主流敘事,從來不鼓勵我們去預測與設計未來。還有我們的美學被過去形塑得太深,卻沒給出轉身擁抱未來的養分。

這不是缺乏創造力,而是缺乏允許幻想的文化環境

讓我們對未來想像貧乏的,並不是創意不足,而是我們對於非立即「有用」的事情,不太給空間。很多父母鼓勵孩子念理工、讀醫學、做金融,因為那才叫有保障、有前途。但那些想畫畫、寫劇本、搞動畫、做實驗性的社會設計的人,常常在一開始就被質疑:你這樣要吃什麼?

結果就是,我們有全世界最好的工程師,卻很難產出一套可以說服世界的「台灣版本的未來藍圖」。而當未來無人描繪,我們就只能一直重複當下。

我們需要的,是把強項「轉譯」成文明敘事的能力

台灣不是沒有未來,而是沒有把現有的潛能,組裝成一套「文明敘事」的工具箱。我們需要的是——讓半導體技術變成數位治理的倫理方案;

讓健保經驗變成公共制度彈性的全球教材;讓人情味與災難動員,變成一套「合作型社會」的可輸出設計;讓宗教與社區力量,變成面對失序年代的文化底盤。我們現在所缺的,不是素材,而是組織這些素材的語言與想像力。

我們要問的,不只是「怎麼更好」,而是「要成為什麼樣的文明」

這場文明的提問,不是空談,也不是文青式的感傷。它其實關乎我們怎麼教育下一代、怎麼設計政策、怎麼寫劇本、怎麼畫一張圖。它是一種關於選擇「未來版本」的國家自覺,是我們願不願意從「代工型社會」走向「設計型社會」的轉型時刻。

我們已經證明了:這個島有能力活下來、有能力做好每一件技術與實務的事。但現在,這個島是不是也該有能力,用自己的語言,把未來說出來?

#台灣文藝復興 #未來想像 #文明敘事 #半導體與人文 #社會韌性 #文化轉譯 #災難動員 #教育反思 #科幻缺席 #制度輸出島嶼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les的沙龍—屬於台灣人的文藝復興:台灣文明新定位
3會員
22內容數
我們不問祖先給了什麼,而問我們能為未來留什麼。台灣的文藝復興,不是回頭仰望,而是從碎片中設計出新的文明節奏。
2025/06/07
地緣、科技與文明的交會點 撰文|你可以稱我為Miles 地球上真的沒有第二個地方像台灣。 這不是一種情緒性的自誇,而是一個歷史事實與文明現象的總結。從地緣政治的懸崖邊緣,到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從文明身份的多重糾葛,到社會制度的低衝突演化,台灣是一種現代國際體
2025/06/07
地緣、科技與文明的交會點 撰文|你可以稱我為Miles 地球上真的沒有第二個地方像台灣。 這不是一種情緒性的自誇,而是一個歷史事實與文明現象的總結。從地緣政治的懸崖邊緣,到半導體產業鏈的核心;從文明身份的多重糾葛,到社會制度的低衝突演化,台灣是一種現代國際體
2025/06/07
有一句話近年來在台灣高科技產業界悄悄流傳:台灣不是矽島(Silicon Island),台灣是運籌之島(Island of Orchestration)。 這句話不是什麼高層策士的口號,而是電子時報創辦人黃欽勇先生在許多演講裡的核心觀點。他指出:接下來的十年,可能是台灣自二戰以來地緣角色最重要的「
2025/06/07
有一句話近年來在台灣高科技產業界悄悄流傳:台灣不是矽島(Silicon Island),台灣是運籌之島(Island of Orchestration)。 這句話不是什麼高層策士的口號,而是電子時報創辦人黃欽勇先生在許多演講裡的核心觀點。他指出:接下來的十年,可能是台灣自二戰以來地緣角色最重要的「
2025/06/07
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在國際YouTuber、背包客、旅遊紀實中,時常被反覆提起。他們說台灣人熱情、善良、樂於助人,即使語言不通,也願意親自帶你到車站或景點;也有人說,在夜市丟了皮夾,竟然能原封不動地找回來。這些故事,的確是真實的。我自己生活其中,也偶爾感受到這種近乎日常的善意
Thumbnail
2025/06/07
有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在國際YouTuber、背包客、旅遊紀實中,時常被反覆提起。他們說台灣人熱情、善良、樂於助人,即使語言不通,也願意親自帶你到車站或景點;也有人說,在夜市丟了皮夾,竟然能原封不動地找回來。這些故事,的確是真實的。我自己生活其中,也偶爾感受到這種近乎日常的善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會不會有點小誇張?」  「不,一點都不誇張。」  「那這樣還有什麼利潤呢?」  「對啊,沒搞頭了嘛?!」  「志誠剛不是有提到飽和,就代表台灣這塊產業,仍有許多發展空間的。」  「也對。」  「據保守估計,台灣的這塊市場,有高達300億的潛力。」 
Thumbnail
「會不會有點小誇張?」  「不,一點都不誇張。」  「那這樣還有什麼利潤呢?」  「對啊,沒搞頭了嘛?!」  「志誠剛不是有提到飽和,就代表台灣這塊產業,仍有許多發展空間的。」  「也對。」  「據保守估計,台灣的這塊市場,有高達300億的潛力。」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連國外大廠都如此,那台灣遊戲產業是真的完蛋了嗎?我們是再也沒有能力製作大型IP作品了嗎?
Thumbnail
連國外大廠都如此,那台灣遊戲產業是真的完蛋了嗎?我們是再也沒有能力製作大型IP作品了嗎?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全世界都在瘋AI,而且瘋狂的是台灣的AI 在這波浪潮中,台灣能支撐多久?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本文解析《決勝矽紀元》觀點,探討了黃欽勇討論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半導體產業在中美競爭下的地位。同時,也提到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特色,以及全球供應鏈的重組和去全球化現象,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文章內容涉及中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產業佈局和發展戰略。
Thumbnail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在講什麼?本文介紹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分析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設備材料和 ODM 兩大循環、地緣政治影響,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亮點和競爭策略。此外,還詳細探討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以明確的觀點和經濟脈絡,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的半導體產業知識。
Thumbnail
黃欽勇《決勝矽紀元》在講什麼?本文介紹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要性以及未來趨勢。分析了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市佔率,設備材料和 ODM 兩大循環、地緣政治影響,以及半導體產業的亮點和競爭策略。此外,還詳細探討了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未來挑戰。以明確的觀點和經濟脈絡,為讀者提供了深入的半導體產業知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