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過自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你是不是也曾這樣對自己說:

「我不該那麼懶。」

「我怎麼又犯錯了?」

「我怎麼這麼沒用?」


我們常以為,對自己嚴格一點,才能進步快一點。

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在鞭策自己,而是在「懲罰自己」。

越努力的人,往往越不肯放過自己。


我曾經也是這樣的人。

凡事都想做好,犯錯就自責,累了還逼自己再試著多努力一下。

別人一句話,我可以拿來檢討自己一整天;

一點小失誤,就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力有問題。


我以為那叫負責任,

後來才知道,那其實是「焦慮和自我否定」在說話。

直到有一天,我真的累了,我才開始慢慢明白:

人生,或許不是一段要求自己完美的旅程,而是學會在不完美裡,放過自己。


放過自己,不是放棄或躺平,

而是你終於願意承認:你也是人,你本來就會不完美。


放過自己,是在情緒來的時候,不責怪自己「太敏感」;

是在沒做完的待辦事項前,告訴自己「沒關係,我真的已經盡力了」;

是在犯錯以後,不用再指責自己,而是冷靜反省後,繼續往前走。


放過自己,是學會這樣對自己說:

我雖然不完美,但我還是值得被善待。

我相信我會慢慢進步,所以不必急著在短時間內把自己逼到變好。

我現在的樣子,雖然還不理想,但這不代表我錯了。


很多時候,我們太急著「修正」自己,卻忘了先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

或許有些習慣,是傷痕留下來的保護機制?

或許有些遲疑,是曾經太用力後的防衛反應?

或許有些看起來不夠好的地方,其實是你努力過的痕跡?


如果你從來沒有放過自己,那你的人生可能會一直在「小心翼翼地過活」,

而無法真正享受過生活的自由感。


所以我想告訴你、也告訴我自己:

你可以允許自己偶爾什麼都不做。

你可以允許自己今天沒那麼積極。

你可以允許自己在面對生活時,不是每次都很勇敢。

你可以努力,但同時也能不那麼逼迫自己。


學會放過自己,不代表你變懶了,而是你對自己終於慢慢開始溫柔了


如果你此刻剛好很累、剛好卡關、剛好覺得自己很不行,

那我想說:你可以試著先放過自己。


休息一下吧。


去聽點自己喜歡聽的音樂、走一小段路、關掉網路、甚至什麼都不做也沒關係。

你不需要在每一刻都表現得很好,才有資格被別人喜歡、甚至被自己喜歡。

這世界已經夠急了,但你可以選擇給自己一點緩慢。

放過自己,是一種照顧,也是一種選擇。

一種願意相信自己不需要完美,也值得過好生活的選擇。


你不是不夠努力。

即便有些日子過得不好,那也不代表你是失敗的人。

所以,你不用再強迫自己全速前進。

最後你會發現,其實慢慢走,也很好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比小劇場
811會員
227內容數
艾比投資筆記,敘述我對投資的想法以及心得分享,偶爾會有標的分享與操作心法,歡迎訂閱支持。也歡迎到我的IG觀看更多免費文章喔!(@ibizpdrama)
艾比小劇場的其他內容
2025/06/01
作者|羅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療師,但她不只是聆聽別人的故事。 她也經歷突如其來的失戀,崩潰、否認、逃避痛苦,最後走進另一位心理師的治療室。 她誠實地寫下:「即使我是一位心理師,也需要人陪我聊聊。」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 Maybe You Shou
Thumbnail
2025/06/01
作者|羅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療師,但她不只是聆聽別人的故事。 她也經歷突如其來的失戀,崩潰、否認、逃避痛苦,最後走進另一位心理師的治療室。 她誠實地寫下:「即使我是一位心理師,也需要人陪我聊聊。」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 Maybe You Shou
Thumbnail
2025/05/30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活得很用力。 用力證明自己有價值、用力想讓別人看見、用力想成為一個「夠格被喜歡」的人。 我以為,只要我夠努力、夠厲害、夠完美, 就不會再被拒絕、就不會再被忽略、就不會再失去。 但越是這樣逼自己,心裡那種「還是不夠好」的聲音,反而更大聲了。 我們很多人努力生活,不是
2025/05/30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活得很用力。 用力證明自己有價值、用力想讓別人看見、用力想成為一個「夠格被喜歡」的人。 我以為,只要我夠努力、夠厲害、夠完美, 就不會再被拒絕、就不會再被忽略、就不會再失去。 但越是這樣逼自己,心裡那種「還是不夠好」的聲音,反而更大聲了。 我們很多人努力生活,不是
2025/05/25
前幾天,在Threads上看到一則深入人心的影片。 一樣的話,換個理解,整個世界都變了。 「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一樣的字,重新排列後,會變成: 「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我們活在一個很容易被比較、懷疑自己的時代。 你打開社群,總會看到別人更
2025/05/25
前幾天,在Threads上看到一則深入人心的影片。 一樣的話,換個理解,整個世界都變了。 「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一樣的字,重新排列後,會變成: 「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我們活在一個很容易被比較、懷疑自己的時代。 你打開社群,總會看到別人更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比起為了自律而自律,或許更重要的是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真的喜歡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嗎?
Thumbnail
比起為了自律而自律,或許更重要的是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真的喜歡自己現在正在做的事嗎?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面對錯誤的心理反應與成長經歷,尤其是如何擺脫對錯誤的恐懼,並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藉由個人經歷,說明認識與承認錯誤的過程,讓我們更能欣賞錯誤的意義與成長機會。本文鼓勵讀者重新定義錯誤,並以正面的心態迎接未來挑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面對錯誤的心理反應與成長經歷,尤其是如何擺脫對錯誤的恐懼,並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藉由個人經歷,說明認識與承認錯誤的過程,讓我們更能欣賞錯誤的意義與成長機會。本文鼓勵讀者重新定義錯誤,並以正面的心態迎接未來挑戰。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往往被期望和責任所纏繞,無論是在工作、家庭還是人際關係中,我們總是不斷追求完美,力求不犯錯。然而,這種過於嚴苛的要求往往讓我們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最終陷入身心俱疲的困境。適時的放過自己,其實是一種智慧,是對自己心靈的善待,也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的方式,如何面對自我懷疑和內疚的情緒,並提出言行合一、用心溝通、豁達自在等方法。通過感恩創造力和突破框框,讓自己越來越健康,並認識到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任何人最好的報答,以及信任並愛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自我肯定與自我成長的方式,如何面對自我懷疑和內疚的情緒,並提出言行合一、用心溝通、豁達自在等方法。通過感恩創造力和突破框框,讓自己越來越健康,並認識到照顧好自己就是對任何人最好的報答,以及信任並愛自己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3A省察卡 --忽略自己是假慈悲 我承認有焦急的部分 我因曾經的創傷失望 以致我對所有事情都抱著完美一次性完成 很怕別人會對我做得不好而有任何評價甚至是無視 習慣先開口承認自己什麼也是錯 時間久了忘記了人生其實只需要對自己交代 我承認有內疚的部分 我容
Thumbnail
3A省察卡 --忽略自己是假慈悲 我承認有焦急的部分 我因曾經的創傷失望 以致我對所有事情都抱著完美一次性完成 很怕別人會對我做得不好而有任何評價甚至是無視 習慣先開口承認自己什麼也是錯 時間久了忘記了人生其實只需要對自己交代 我承認有內疚的部分 我容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Thumbnail
在探討自律與自制力中,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心智與行為之間微妙關係的啟示。首先,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挫折與失敗,並學會以寬恕的態度對待自己,而非陷入無盡的罪惡感之中。當我們認識到失敗時,自我批判的聲音若隨之而來,我們便應該學會對自己給予信任、安慰、鼓勵和寬容,就如同我們對待朋友或學生一般…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