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本心理師寫給所有「需要被理解的人」的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羅蕊・葛利布(Lori Gottlieb)

raw-image


作者是一位心理治療師,但她不只是聆聽別人的故事。

她也經歷突如其來的失戀,崩潰、否認、逃避痛苦,最後走進另一位心理師的治療室。

她誠實地寫下:「即使我是一位心理師,也需要人陪我聊聊。」


這本書的英文書名是 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

我更喜歡直譯的感覺——也許你該找人聊聊,因為你不需要一個人撐下去。

心理師也會崩潰,因為我們都是人

當專業身份被抽離,只剩下「一個人」的時候,你會怎麼看待自己?


作者的失戀來得又快又殘忍,讓她陷入一種深不見底的情緒漩渦。

「我們治療別人,但不代表我們自己不痛。」她這麼寫。

我們以為知識能保護我們不被痛苦擊倒,但事實是:只有經歷,才讓我們真正理解他人的傷口。


情緒不是病,而是你正在活著的證明

從小我們被教導要堅強、理性、不情緒化。

但那些「應該如何」的標準,反而讓我們不敢承認自己的脆弱與難受。


作者說,痛苦不該被壓抑,而是值得被理解。

她在書中陪伴一位想自殺的老太太瑞塔,慢慢從失落與無望中重拾對生活的信任。

她也開始看見自己心中的悲傷、恐懼、無力感。


那些我們不敢觸碰的情緒,往往才是最需要被照顧的內在訊息。

「情緒本身不是問題,否認情緒才是。」


我們都活在自己說給自己聽的故事裡

她說:「人們來治療時,帶來的常常不是問題本身,而是他們告訴自己的那個版本。」

我們以為自己在處理外部問題,其實更深的痛苦,是來自你內在的敘事方式:

「我不值得被愛」、「我就是這麼糟糕」、「我不會好起來了」……


這些話,就像日復一日的自我催眠,關住了我們的自由。

作者在治療室裡,幫人鬆動這些信念,也在自己的治療旅程裡,慢慢放下「我是受害者」的角色。

改變不是逃離過去,而是換一種方式訴說它。


改變不是立刻好起來,而是願意慢慢變得誠實

很多人希望諮商能馬上解決痛苦,但作者寫道:「心理治療不是快速解答,而是一段不斷覺察與行動之間來回的過程。」

真正的療癒,不是某天突然不痛了,而是慢慢學會不再逃避

當你開始面對那些你一直刻意繞開的問題,療癒就開始發生——即使它走得很慢。


每個人都需要一段「安全的關係」

這本書最動人的地方,不在於心理學知識,而在於它寫的是「人」。

寫我們的痛、我們的慾望、我們的防衛與渴望被愛的那一面。


她寫下四位病人的故事,每一個人都像是我們的某一種版本:

① 外表冷漠、其實極度害怕失去的約翰

② 活到老、卻想結束生命的瑞塔

③ 明明事業成功、卻感到空虛的茱莉

④ 還有那個自認堅強、卻在治療中掉淚的作者本人

這些故事讓我們知道——不是你有問題,而是你正在經歷需要陪伴的時刻。


你不必完美,才能被愛

作者的一句話讓我很喜歡:「我們不是為了變得完美才來談話,我們是為了成為一個真實的人。」

我也曾經害怕展現脆弱、怕別人覺得我太情緒化、怕失控、怕不被喜歡。

但或許,當我們肯承認「我其實也會痛」的那一刻,我們才真正靠近愛、自由與真誠的自己。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不是因為你太脆弱,而是你值得過得更好

在這本書裡,我看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心理知識,而是一個人對自己誠實、對世界溫柔的過程。

作者一邊幫助別人,一邊學著放過自己、接納不完美,並重新學會相信愛

如果你最近過得不好,如果你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太沒用」、「太情緒化」,那麼,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因為你不必一個人撐過這一切。


你值得被理解。

你值得被傾聽。

你值得過得更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比小劇場
450會員
211內容數
艾比投資筆記,敘述我對投資的想法以及心得分享,偶爾會有標的分享與操作心法,歡迎訂閱支持。也歡迎到我的IG觀看更多免費文章喔!(@ibizpdrama)
艾比小劇場的其他內容
2025/05/30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活得很用力。 用力證明自己有價值、用力想讓別人看見、用力想成為一個「夠格被喜歡」的人。 我以為,只要我夠努力、夠厲害、夠完美, 就不會再被拒絕、就不會再被忽略、就不會再失去。 但越是這樣逼自己,心裡那種「還是不夠好」的聲音,反而更大聲了。 我們很多人努力生活,不是
2025/05/30
有一段時間,我一直活得很用力。 用力證明自己有價值、用力想讓別人看見、用力想成為一個「夠格被喜歡」的人。 我以為,只要我夠努力、夠厲害、夠完美, 就不會再被拒絕、就不會再被忽略、就不會再失去。 但越是這樣逼自己,心裡那種「還是不夠好」的聲音,反而更大聲了。 我們很多人努力生活,不是
2025/05/25
前幾天,在Threads上看到一則深入人心的影片。 一樣的話,換個理解,整個世界都變了。 「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一樣的字,重新排列後,會變成: 「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我們活在一個很容易被比較、懷疑自己的時代。 你打開社群,總會看到別人更
2025/05/25
前幾天,在Threads上看到一則深入人心的影片。 一樣的話,換個理解,整個世界都變了。 「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一樣的字,重新排列後,會變成: 「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我們活在一個很容易被比較、懷疑自己的時代。 你打開社群,總會看到別人更
2025/05/22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 某句話聽了心裡不舒服,但又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太敏感。 對方沒回訊息,你可能開始想: 「我是不是講錯什麼了?」 「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了?」 「我是不是讓人討厭了?」 這些看似有邏輯的「猜來猜去」,其實正在悄悄榨乾你。 — 我們都應該試著停下來,停止猜別
2025/05/22
你是不是也有過這種時候? 某句話聽了心裡不舒服,但又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太敏感。 對方沒回訊息,你可能開始想: 「我是不是講錯什麼了?」 「他是不是不喜歡我了?」 「我是不是讓人討厭了?」 這些看似有邏輯的「猜來猜去」,其實正在悄悄榨乾你。 — 我們都應該試著停下來,停止猜別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中會面臨各種心理困擾和壓力,但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幫助。當你感到長期的壓力或焦慮無法自行處理時,這可能是一個需要心理諮商的信號。
Thumbnail
我們在生活中會面臨各種心理困擾和壓力,但不確定自己是否需要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幫助。當你感到長期的壓力或焦慮無法自行處理時,這可能是一個需要心理諮商的信號。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本書討論諮商心理師對家庭、人際關係、失戀後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網路酸民和抑鬱患者的觀點。從心理學專業角度出發,提供一些良好的心理輔導建議。
Thumbnail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也因為過去一兩年來我都在持續學習與擔任生命教練(Life Coach)的工作,因此讓我格外的感興趣。 作者Lori Cottlieb是一位心理治療師。這一本書是她經歷了重大感情挫折之後自己尋找其他的心理治療師的過程,以及他身
Thumbnail
我第一次看到這本書,就被它的書名吸引。也因為過去一兩年來我都在持續學習與擔任生命教練(Life Coach)的工作,因此讓我格外的感興趣。 作者Lori Cottlieb是一位心理治療師。這一本書是她經歷了重大感情挫折之後自己尋找其他的心理治療師的過程,以及他身
Thumbnail
作者 凱瑟琳‧吉爾迪娜 滿懷抱負,期待自己能帶著滿滿的心理學知識來「治癒」病患;沒料到接二連三的病患 就讓她備感挫折。凱瑟琳逐漸明白,做為一名臨床心理師,與其期望自己能治癒病患,不如說是陪伴個案認知到問題,並引領他們理解自己;直到他們願意自發性的面對並解決內在問題。
Thumbnail
作者 凱瑟琳‧吉爾迪娜 滿懷抱負,期待自己能帶著滿滿的心理學知識來「治癒」病患;沒料到接二連三的病患 就讓她備感挫折。凱瑟琳逐漸明白,做為一名臨床心理師,與其期望自己能治癒病患,不如說是陪伴個案認知到問題,並引領他們理解自己;直到他們願意自發性的面對並解決內在問題。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在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有時我們需要勇敢地打開心扉,尋找真正的自己。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人在和心理師的晤談中,逐漸放下偽裝,勇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透過與心理師的對話,慢慢地找回自己並接納自己的過程。心理師成為了作者生活中的重要陪伴,陪著他走過情感的起伏。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的心理師給予溫暖陪伴,讓她感受到了滿滿的安慰,心理師的深入關心讓她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在談話尾聲,作者發現心理師的眼淚,讓她感到愧疚和不安。然而,心理師的溫暖回應讓曉明白,她可以在這裡放下心中的包袱,哭泣是可以被接納的。讓曉感受到了被理解和愛護,並讓她更加堅定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的心理師給予溫暖陪伴,讓她感受到了滿滿的安慰,心理師的深入關心讓她感受到被理解和支持。在談話尾聲,作者發現心理師的眼淚,讓她感到愧疚和不安。然而,心理師的溫暖回應讓曉明白,她可以在這裡放下心中的包袱,哭泣是可以被接納的。讓曉感受到了被理解和愛護,並讓她更加堅定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每次遇到女生來門診或是諮詢,不管是劈腿、家暴、分手、離婚或是任何情感探索,個案結束之後,我都得花上更多的時間自我療癒。 也許我只能在旁邊默默的遞面紙、聽妳們說說話.. 如果拋開心理師的責任,我大概會抱著妳們一起大哭。
Thumbnail
每次遇到女生來門診或是諮詢,不管是劈腿、家暴、分手、離婚或是任何情感探索,個案結束之後,我都得花上更多的時間自我療癒。 也許我只能在旁邊默默的遞面紙、聽妳們說說話.. 如果拋開心理師的責任,我大概會抱著妳們一起大哭。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被紛擾纏身而亟欲想找人傾訴嗎?或是你時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一種人是即便他人沒有發出求救訊號,就急著高談闊論並下指導棋,而這樣的感受總是讓人很不舒服,有一種站在制高點的位置想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而這樣的互動模式與姿態顯然是無法勝任陪伴者的角色。 然
Thumbnail
你曾經因為被紛擾纏身而亟欲想找人傾訴嗎?或是你時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呢?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有一種人是即便他人沒有發出求救訊號,就急著高談闊論並下指導棋,而這樣的感受總是讓人很不舒服,有一種站在制高點的位置想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而這樣的互動模式與姿態顯然是無法勝任陪伴者的角色。 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