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系列百科全書:F20 思覺失調症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思覺失調症,聽起來好恐怖......,如果他得的是癌症,會不會比較好一點?
- 應思悅 我們與惡的距離

思覺失調=精神分裂=人格分裂?

思覺失調症的舊稱,其實就是大家比較常聽到的精神分裂症,但是因為「精神分裂症」的用字可能會造成患者不願就醫、不願告知等負面影響,所以在2014年更名為思覺失調症。

但精神分裂與人格分裂是一樣的東西嗎?其實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疾病,透過修改過後的名字思覺失調症可以分析,這個疾病其實就是「思考能力」與「知覺功能」的「失調」,但人格分裂其實是另一種叫做解離性身分疾患的疾病,之後呆頭鵝也會和你們分享這個有趣的疾病。

思覺失調症的症狀大概分為四種:

1.正性症狀:這是最常被旁人察覺的症狀,包括:

  • 幻覺:最常見的是幻聽,患者會聽到不存在的聲音,這些聲音可能評論、辱罵或嘲諷。
  • 妄想:患者會堅定地相信一些與現實不符的信念,例如認為自己擁有特殊能力或被他人迫害。
  • 思想紊亂:思緒鬆散,言語怪異、混亂,甚至出現語無倫次的情況。
  • 怪異行為:包括誇張或無目的的行為、緊張性抑鬱(如緘默、異常姿勢)等。

2.負性症狀:指正常功能或情緒反應的缺乏,藥物治療效果通常較差。包括:

  • 面無表情、情感冷漠(缺乏情感表達)。
  • 缺乏動機或意志力(享樂不能,對快樂無感)。
  • 少話、社交退縮(自我封閉、無社會性)。

3.認知症狀:影響思維的清晰度和執行能力,包括:

  • 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退步。
  • 執行能力下降、推理判斷能力變差。
  • 學習資訊或應用資訊的障礙。
  • 對自身症狀缺乏病識感。

4.情感症狀:情緒穩定度不佳,情緒起伏大,可能出現莫名焦慮、緊張、恐懼等不適當的情感表達。

最主要也最明顯的症狀就是上面所寫到的正性症狀,患者沒有辦法分辨腦袋中的幻覺與妄想和現實生活,導致患者做出一些不符合常理的行為,包含暴力、自傷、自言自語等行為。患病的機率其實沒有很低,全球的發病機率為1%,也就是100人中就會有一個人罹患思覺失調症。

這個疾病有確切病因嗎?

很可惜,許多精神疾病學界都沒有找到確切的病因,思覺失調症也包含其中。但科學家已經有幾個已知且正在研究的方向,其中病因的複雜與非單一性是眾多醫師都認同的,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思覺失調症它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包括生理、心理和社會層面。

比較常見的可能病因有:

  1. 家族遺傳——思覺失調症的遺傳度估計高達80%,意味著大部分患病風險差異可由基因差異解釋
  2. 壓力因素——當後天生活壓力事件超出個體體質可負荷的程度時,就可能引發思覺失調症
  3. 嬰兒發育與出生條件——在晚冬或早春出生的人(可能與神經發育過程感染流感有關)發病率較高。胎兒在母體發育期間若經受缺氧等不良因素影響,或孕婦營養缺乏、肥胖、受到像弓形蟲般的病原體感染,日後患病風險也會增加
  4. 童年創傷——兒時心靈受創、父母死亡、成為欺凌或辱罵對象的人,日後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會增加
  5. 神經傳導物質與大腦功能失調——目前研究認為思覺失調症與多巴胺功能過度作用或其調控機制異常有關,多巴胺信號異常也被假設為患者出現妄想的根本原因
  6. 物質濫用——甲基安非他命、大麻濫用、吸菸等物質濫用,被認為與思覺失調症相關

治療與康復

許多人在自己或是身邊的人確診後第一個想要知道的事情就是是否能夠復元?答案是可以的,但是思覺失調症的每一個患者面臨的症狀有可能相差甚遠,所以需要的幫助以及用時也有所不同。

其中藥物治療真的是核心,它的主要目標是減輕患者的症狀,特別是幻覺、妄想這些「正性症狀」,還有穩定病情,預防復發。

我們常用的藥物分兩大類:「第一代」和「第二代」。現在醫師通常會優先選擇「第二代」藥物,因為它們的動作類副作用(像手抖、僵硬)比較少。不過,還是要注意可能有體重增加、血糖或血脂異常的狀況。有些比較頑固、難治的個案,醫師可能會考慮用氯氮平,它效果雖好,但需要更密切監測副作用。

對那些常常忘記吃藥或排斥吃藥的病友,現在也有長效針劑可以選擇,這樣能大大提升用藥的規律性,也能有效減少復發。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絕對不能自行停藥或減藥!就算感覺症狀改善了,也一定要跟醫師討論,規律回診。不然病情很容易會復發,後續治療就會更困難了,這點大家要特別注意。

與大部分的精神疾病一樣,它的治療除了依靠藥物治療,還有心理治療以及康復治療,其中我們大眾能夠給予最多幫助的部分其實就是多了解這個疾病,撕掉與精神犯罪有關的連結,讓這些患者的康復之路少一些流言蜚語,多一些支持。

思覺失調症都會有暴力傾向嗎?

極少數思覺失調症患者因對自身病識感不足、任意停藥或不配合治療,導致病情復發或處於急性期時,可能因正性症狀影響而出現自傷或傷人行為,因此照護上需謹慎。然而,絕大多數思覺失調症患者是退縮、內向的,並不具有暴力傾向。統計顯示,精神分裂症與暴力之間的聯繫主要是因為患者吸毒率較高,若排除物質濫用,其暴力行為的關聯性仍具爭議。

社會對思覺失調症存在根深蒂固的污名化和誤解,這些偏見導致:

  • 恐懼與排斥:媒體常將犯罪與精神疾病聯繫起來,加深公眾對思覺失調症患者的恐懼,甚至導致社會排斥和歧視。
  • 不敢求助:污名化使得患者與家屬因害怕被標籤化而不敢告訴他人病情,拒絕求醫或中斷治療,形成惡性循環,阻礙康復。
  • 誤解疾病本質:「精神分裂」這個舊稱常被誤解為「多重人格」,但思覺失調症的核心是思考與知覺的失調,而非人格分裂。

要打破這些污名化,需要社會大眾的共同努力:學習疾病知識、客觀看待,避免使用帶有偏見的詞彙,並支持為患者提供就業、社交機會及社區參與的環境,促進一個更包容、和諧的社會。

思覺失調症的預後如何?

思覺失調症的預後因人而異,但透過早期診斷和積極治療,許多患者能夠穩定病情,甚至重返正常生活。

大約20%的患者康復得很好,部分人能完全康復。然而,約50%的患者會終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約85%的患者可能面臨失業問題。

影響預後的因素有:

  • 早期介入與積極治療:研究顯示,越早接受適當診斷並及早穩定治療,對患者的預後越好,且能降低復發率。
  • 藥物依從性:長期規律服藥能顯著降低復發風險。若不配合治療或任意停藥,病情復發會使後續治療更加困難。
  • 社會支持:家庭和社區的包容、理解與支持對患者的康復至關重要。像阿霞的案例顯示,良好的社區互動和實質幫助能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 共病:患者常伴有其他精神障礙(如焦慮症、憂鬱症、物質使用障礙),這些共病會使病情更複雜,影響預後。
  • 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肥胖、飲食不良、缺乏運動、吸菸,會增加身體健康問題和自殺風險,進而影響預期壽命。
  • 壽命與自殺風險:思覺失調症患者的平均預期壽命比一般人少10至25年。這主要是由於身體健康問題增加以及較高的自殺率(約4.9%)。20%至40%的患者至少嘗試自殺一次。

總體而言,雖然思覺失調症是一種慢性疾病,但透過持續的治療、復健和社會支持,患者仍有機會過上穩定和充實的生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放鵝在心裡飛
0會員
13內容數
從前從前,我也只是一隻都把自己鎖在房間不敢往前走的鵝,但現在的我已經成為了一隻願意探索世界的呆頭鵝,即使我知道自己的呆可能會讓我遇到許多挫折,但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又有誰不會犯錯呢?
放鵝在心裡飛的其他內容
2025/06/02
剛開始我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自己,我覺得這樣的我就是一個廢物,明明曾經可以做很多事情,也能夠享受完成任務帶來的成就感,但在確診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一開始我還沒有那麼強烈的無力感,因為當時我的世界只剩下黑暗,根本沒有空間讓我思考,我只知道自己難過極了,生活早已一團糟......。
Thumbnail
2025/06/02
剛開始我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自己,我覺得這樣的我就是一個廢物,明明曾經可以做很多事情,也能夠享受完成任務帶來的成就感,但在確診後一切都不一樣了。 一開始我還沒有那麼強烈的無力感,因為當時我的世界只剩下黑暗,根本沒有空間讓我思考,我只知道自己難過極了,生活早已一團糟......。
Thumbnail
2025/05/26
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心靈問題已然成為許多人心中無法獨自紓解的部分,如果問本鵝要怎麼解決,我最推薦的一定是去看身心科或者是尋找專業諮商師,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使用這樣的付費資源該怎麼辦呢? 我曾經也是沒有辦法尋求幫助的一隻鵝,應該說我不知道該請誰幫忙,大家給我的回饋都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5/26
在現在的社會環境下,心靈問題已然成為許多人心中無法獨自紓解的部分,如果問本鵝要怎麼解決,我最推薦的一定是去看身心科或者是尋找專業諮商師,但是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去使用這樣的付費資源該怎麼辦呢? 我曾經也是沒有辦法尋求幫助的一隻鵝,應該說我不知道該請誰幫忙,大家給我的回饋都不是我想要的......
Thumbnail
2025/05/19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讓人有點頭疼的話題「阿茲海默症」。這種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就像是一陣龍捲風,把你的思考和行為弄得亂七八糟。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特別愛找上那些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根據統計,全球約有5000萬人受到失智症影響,其中阿茲海默症占了約60%到70%......
Thumbnail
2025/05/19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個讓人有點頭疼的話題「阿茲海默症」。這種進行性神經退化疾病就像是一陣龍捲風,把你的思考和行為弄得亂七八糟。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中最常見的一種,特別愛找上那些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根據統計,全球約有5000萬人受到失智症影響,其中阿茲海默症占了約60%到70%......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善用腦科學避開焦慮迴路,提升專注力、生產力及創意力
Thumbnail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umbnail
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自己的精神疾病種類,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反社會人格、選擇性緘默症、想殺人的人格等疾病。文章描述了作者對這些疾病的看診紀錄和自我察覺症狀的經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作者自己的精神疾病種類,包括憂鬱症、焦慮症、反社會人格、選擇性緘默症、想殺人的人格等疾病。文章描述了作者對這些疾病的看診紀錄和自我察覺症狀的經歷。
Thumbnail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情緒高亢和情緒低落的狀況,但是若因為情緒過高或情緒過低而對生活、課業與工作造成影響,便可能是罹患情感性疾患。
Thumbnail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出現情緒高亢和情緒低落的狀況,但是若因為情緒過高或情緒過低而對生活、課業與工作造成影響,便可能是罹患情感性疾患。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