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潤最近比較少更新,因為我在構思著一篇個案角度的探討心理諮商小說創作,終於完成第一章了,晚上再來更新心靈練習。
註:此諮商創作小說人物、內容、事件皆為完全虛構,是以個案角度為出發點的小說。
「深呼吸…吸氣…吐氣…」林曉琪盯著電腦螢幕,手指顫抖地在網路表單上點擊。恐慌症像揮之不去的陰影,緊緊纏繞著她。報名心理諮商的念頭在她腦海中盤旋已久,但真正要按下「送出」鍵時,卻感到無比的掙扎。
姓名、年齡、職業…一項項填寫,每個欄位都像一把利刃,剖開她隱藏的傷口。在「簡述困擾」那一欄,她停頓了許久。該如何用短短幾句話,描述那種彷彿溺水般的窒息感?那種隨時可能被黑暗吞噬的恐懼?
她深吸一口氣,緩緩敲下:「恐慌症,頻繁發作,嚴重影響生活。」填完表單,曉琪癱坐在椅子上,渾身無力。她知道,這只是開始。接下來,她將面對未知的諮商師,坦露自己最脆弱的一面。但為了擺脫恐慌症的束縛,她願意放手一搏。
電話鈴聲突兀地響起,曉琪嚇了一跳,心跳瞬間加速。她深吸一口氣,拿起手機,螢幕上顯示著一串陌生的號碼。
「喂,您好,請問是林曉琪小姐嗎?」電話那頭傳來溫柔的女聲,語氣輕柔而專業。
「是的,我是。」曉琪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平穩。
「您好,我是諮商所的初談人員,我姓陳。請問您還記得之前在我們網站上填寫過諮商申請表嗎?」
「記得,我記得。」曉琪握緊手機,手心開始冒汗。
「好的,曉琪小姐。首先,感謝您對諮商所的信任。這次的電話主要是想跟您確認一些基本資料,並簡單瞭解一下您的狀況,以便我們為您安排合適的諮商師。」
「好的,沒問題。」
「請問您目前的身心狀況如何?恐慌症發作的頻率大概是多久一次?發作時會有哪些症狀?」陳小姐的聲音溫柔而耐心,引導曉琪慢慢說出自己的困擾。
曉琪深吸一口氣,盡量詳細地描述自己的狀況:「大概一週會發作兩三次,有時候甚至更頻繁。發作的時候會覺得呼吸困難、心跳加速、胸悶、頭暈,然後會覺得自己快要死掉一樣…」說到最後,她的聲音有些哽咽。
「曉琪小姐,您辛苦了。我能理解您的感受。請問您之前有接受過相關的治療嗎?例如藥物治療或是心理諮商?」
「身心科藥物治療大概兩年。至於心理諮商完全沒有,這是第一次。」
「好的,瞭解。請問您對諮商師的性別或專長有特別的要求嗎?」
曉琪想了想,說:「希望諮商師能比較有耐心,可以理解我的恐懼。」
「好的,我們會盡量為您安排。另外,想跟您確認一下您的諮商時間,您比較方便的時間是?」
曉琪報了幾個自己比較空閒的時間段。
「好的,曉琪小姐,我們會盡快為您安排諮商師,並在三天內與您聯繫,確認第一次諮商的時間。請問您還有其他問題嗎?」
「沒有了,謝謝您。」
「不客氣,曉琪小姐。期待在諮商所與您見面。再見。」
「再見。」曉琪掛斷電話,長長地吐了一口氣。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分鐘,但她感覺自己像是經歷了一場漫長的戰鬥。
為了方便,曉琪加了諮商所的Line等待媒合結果。
一天後曉琪的手機傳來震動,是諮商所的官方Line傳來訊息。她點開一看,上面寫著:「林曉琪小姐您好,我們已為您媒合到合適的諮商師,是我們諮商所的王心怡諮商師。王諮商師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處理焦慮、恐慌等情緒困擾。
王心怡諮商師的簡歷如下:
*學歷: 國立大學心理學碩士
*經歷: 曾任職於多家心理諮商機構、學校輔導員等
*專長: 焦慮症、恐慌症、憂鬱症、人際關係
*諮商風格:* 溫暖、同理、支持
第一次諮商時間已排定好,我們的地址跟交通方式如下圖。
每次諮商費用為新臺幣2000元,請於諮商當日現場繳費。
若您對諮商師或時間安排有任何疑問,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期待與您見面。」
曉琪仔細閱讀著訊息,目光停留在「溫暖、同理、支持」這幾個字眼上。她默默地在心裡祈禱,這位王心怡諮商師真的能幫助她走出恐慌症的陰影。
她點開王心怡諮商師的簡歷,仔細地瀏覽了一遍。看著諮商師的照片,是一位笑容溫柔的女性,曉琪的心情稍微放鬆了一些。
2000元的諮商費用對她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但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她決定咬牙撐下去。
她回覆訊息:「好的,謝謝你們的安排,我會準時赴約。」
距離第一次諮商的日子越來越近,曉琪的恐慌症卻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每一次發作都像是一場酷刑,讓她身心俱疲。她想著,諮商真的能幫助她嗎?
她癱坐在電腦前,漫無目的地瀏覽著網頁。無意間,她點進了一個心理諮商的討論區,裡面有許多網友分享自己的諮商經驗。
「我第一次諮商的時候也很緊張,但諮商師真的很溫柔,讓我感覺被理解了。」
「諮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耐心和信任。但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所改善。」
「我曾經也覺得自己走不出來,但諮商師幫助我找到了面對問題的方法。」
曉琪仔細地閱讀著每一則留言,心裡燃起了一絲希望。她開始搜尋「諮商心得」、「諮商師經驗分享」等關鍵字,希望能找到更多關於心理諮商的資訊。
她看到一篇網友分享的文章,裡面提到「被接住的感覺」。文章中寫道,一個好的諮商師就像一張柔軟的網,能夠接住你所有的情緒和脆弱,讓你感到安全和被支持。
「被接住的感覺…」曉琪喃喃自語,她渴望被接住,渴望有人能理解她的恐懼,渴望有人能告訴她,她不是一個人。
她閉上眼睛,想像著王心怡諮商師溫柔的笑容,想像著自己可以毫無保留地向她傾訴。她希望諮商師能成為她的依靠,幫助她走出恐慌症的泥沼。
但同時,她也感到害怕。她害怕諮商師無法理解她,害怕諮商師會批判她,害怕諮商師會讓她失望。
她知道,諮商是一場未知的冒險,但她願意放手一搏,因為她渴望被接住,渴望重拾自由和快樂。
第一次諮商的日子終於到來,曉琪卻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她站在鏡子前,仔細地檢查自己的儀容,深怕自己看起來太過狼狽。
「我該說些什麼?我能說出自己的感受嗎?」她在心裡不斷地問自己。
她害怕在諮商師面前崩潰,害怕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害怕自己會說出一些不該說的話。她更害怕的是,自己根本無法用言語表達內心的痛苦。
過去的經驗告訴她,向別人傾訴自己的感受並不容易。她曾經試著向家人和朋友求助,但他們的回應往往是:「想開一點」、「不要想太多」、「妳就是太敏感了」。這些話語不僅沒有安慰到她,反而讓她感到更加孤單和無助。
她害怕王心怡諮商師也會像他們一樣,無法理解她的痛苦。她害怕諮商師會認為她只是在小題大作,害怕諮商師會覺得她很奇怪。
她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她告訴自己,這是她改變的機會,她必須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她拿起手機,再次瀏覽王心怡諮商師的簡歷。看著諮商師溫柔的笑容,她感到一絲安慰。她告訴自己,王心怡諮商師是一位專業的心理師,她一定能理解她的感受。
她決定坦誠地向諮商師表達自己的恐懼和不安。她希望諮商師能幫助她克服心理障礙,讓她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她知道,這是一場艱難的挑戰,但她願意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勇敢地面對。
曉琪提早抵達諮商所,深怕遲到會讓她更加焦慮。諮商所的環境溫馨舒適,柔和的燈光和輕柔的音樂讓她稍微放鬆了一些。
一位親切的工作人員引導她到櫃檯,遞給她一份資料表:「林小姐您好,這是您的基本資料表,請您填寫一下。」
曉琪接過資料表,仔細地填寫。填寫完畢後,工作人員帶著她參觀諮商所的環境,介紹著諮商室、休息區等。
時間一到,一位笑容溫柔的女性走了過來:「您好,曉琪,我是王心怡,是您的諮商師。」
曉琪站起身,有些緊張地說:「王諮商師您好。」
王心怡諮商師帶著曉琪進入諮商室,諮商室的佈置簡潔而溫馨,讓人感到放鬆。
「曉琪,請坐。」王心怡諮商師指著一張舒適的椅子說。
王心怡諮商師溫和地繼續說著:「在諮商過程中,我會盡力協助您探索內心的困擾,並提供支持和引導。但請您瞭解,諮商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需要您的積極參與和配合。」
她停頓了一下,接著說:「為了確保諮商的專業性和倫理,有一些規定需要向您說明。」
「首先,諮商師與個案之間必須維持專業的關係。因此,除了諮商時間之外,我無法直接與您聯繫。如果您有任何關於諮商預約、請假或其他相關事宜,都請透過諮商所的Line官方帳號或電話與我們聯繫,我們會代為轉達和回覆。」
「其次,諮商過程中,我會盡力保持客觀和中立,不會對您做出任何評價或批判。我的目標是幫助您瞭解自己,並找到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此外,諮商師有保密的義務,除非您有傷害自己或他人的意圖,或是法律規定必須通報的情況,否則我不會將您的資訊透露給任何人。但請您瞭解,保密原則並非絕對,如果我認為您有危險,我會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您。」
「最後,諮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如果您在諮商過程中感到不適或有任何疑問,請隨時提出,我們會一起討論和調整。」
王心怡諮商師看著曉琪,溫柔地說:「曉琪,這些規定是為了保護您和我的權益,希望您能理解和配合。您有任何問題嗎?」
曉琪聽完王心怡諮商師的說明,點點頭表示瞭解:「我瞭解這些規定了,謝謝您。」
王心怡諮商師溫和地笑了笑,接著說:「好的,曉琪。那麼,我們現在可以開始談談您的狀況。請問您這次來諮商,主要想處理什麼樣的議題呢?」
曉琪深吸一口氣,緩緩地說:「主要是恐慌症的困擾…它嚴重影響了我的生活,我希望能夠改善這個狀況。」
「我能理解您的感受,恐慌症確實會讓人感到非常痛苦。」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說:「那麼,您希望透過諮商達到什麼樣的目標呢?」
曉琪想了想,說:「我希望能夠減少恐慌症發作的頻率和強度,並且學會如何應對發作時的恐懼和焦慮。我希望能夠恢復正常的生活,不再被恐慌症所控制。」
「這是一個很好的目標,我們會一起努力。」王心怡諮商師點點頭,接著說:「為了更瞭解您的狀況,我需要詢問您一些簡單的個人資料。請問您從事什麼行業呢?」
「我在餐飲業工作。」曉琪回答。
「是服務業嗎?工作壓力會不會很大?」王心怡諮商師關心地問。
「是的,是服務業。工作時間長,壓力也很大,常常需要面對不同的客人,有時候會遇到一些比較難應付的狀況。」曉琪嘆了口氣說。
「瞭解。請問您目前是和家人同住嗎?」王心怡諮商師繼續問。
「沒有,我一個人住在外面租的房子。」曉琪回答。
「一個人住會不會感到孤單?」王心怡諮商師輕聲問道。
曉琪沉默了一下,才說:「有時候會,特別是恐慌症發作的時候,會覺得很害怕,很希望有人在身邊。」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看著曉琪,說:「曉琪,您願意告訴我,您的恐慌症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嗎?以及,您覺得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它的發生?」
曉琪回憶著,聲音有些顫抖:「恐慌症大概是兩年前開始的…一開始只是偶爾會覺得喘不過氣,胸口感到劇烈疼痛,就像心臟病發作一樣。我嚇壞了,趕緊去大醫院做了詳細的檢查,但醫生說我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
她停頓了一下,深吸一口氣,繼續說:「後來,醫生建議我去看身心科,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評估,才確診是恐慌症。」
「身心科的醫生主要是開藥給我吃,藥物確實可以暫時抑制恐慌症的發作,但我覺得那只是治標不治本。」曉琪無奈地說:「最近,我的恐慌症越來越嚴重,發作的頻率也越來越高,而且藥物的效果好像也越來越差了。身心科醫師建議我諮商跟吃藥並行,他說諮商可以幫助我找到恐慌症的根源,並且學會如何應對它。至於原因我不清楚。」
王心怡諮商師點點頭,表示理解:「曉琪,您願意主動尋求諮商,這是一個非常勇敢的決定。我知道恐慌症會讓人感到非常痛苦和無助,但請您相信,透過諮商,我們可以一起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她溫柔地看著曉琪,問:「您說您不清楚恐慌症的原因,那麼,您有沒有想過,在您開始出現恐慌症之前,生活中有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或者,您有沒有長期處於壓力很大的環境中?」
曉琪搖搖頭,眼神有些茫然:「我不知道…什麼是特別的事情…餐飲業的工作壓力一直都很大,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客人,處理各種突發狀況,長時間站立,睡眠也不足…好像一直都是這樣。」
王心怡諮商師連續性的提問,讓曉琪感到有些壓迫感和不自在。她開始覺得,自己好像被逼著要找出一個明確的答案,但她真的不知道。
她低下頭,話語也變少了起來。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諮商,是不是根本無法找出恐慌症的原因。
王心怡諮商師察覺到曉琪的情緒變化,放慢了語速,溫柔地說:「曉琪,我知道您現在可能感到有些壓力,沒有關係,我們不需要急著找出答案。諮商是一個探索的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您可以慢慢地想,慢慢地說,我會一直在這裡陪伴您。」
她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或許,我們可以先從您最近的生活開始談起。您最近有沒有遇到什麼讓您感到特別焦慮或害怕的事情?或者,您有沒有特別在意的事情?」
曉琪抬起頭,眼神有些無助:「恐慌症就是讓自己焦慮不安的事情…每次發作的時候,我都覺得自己快要死了,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全身發麻…那種感覺真的太可怕了。」
她頓了頓,接著說:「我…我開始不知道該怎麼敘述自己的問題了…是不是我表達能力有問題?我好像說不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什麼…」
她感到越來越沮喪,覺得自己好像在浪費諮商師的時間。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無法透過諮商解決恐慌症的問題。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看著曉琪,輕聲說:「曉琪,您不需要感到自責,很多人在第一次諮商的時候,都會感到緊張和不知所措。表達自己的感受並不容易,特別是當您正在經歷痛苦的時候。」
她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您不需要擔心自己表達能力的問題,我的工作就是幫助您整理思緒,找到適合您的表達方式。您可以慢慢地說,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需要擔心說錯話,也不需要擔心我會批判您。」
她溫柔地笑了笑,說:「或許,我們可以換個方式。您願意告訴我,當您恐慌症發作的時候,您通常會做些什麼?或者,您通常會想些什麼?」
曉琪輕聲回答:「聽…聽音樂吧…有時候聽一些輕音樂,有時候聽一些比較激烈的音樂,希望能轉移注意力,讓自己不要一直想著恐慌症的事情。」
她停頓了一下,眼神有些歉意:「對不起…我好像還是很不習慣跟陌生人…第一次見面的人談論太私密生活的事情…我…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她感到非常尷尬和不安,覺得自己好像讓諮商師失望了。她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適合諮商,是不是應該放棄這個念頭。
王心怡諮商師溫柔地看著曉琪,輕聲說:「曉琪,您不需要感到抱歉,這是您的權利,您有權利決定要說什麼,不說什麼。我完全理解您需要時間來建立信任感,這是一個正常的過程。」
她停頓了一下,接著說:「諮商是一個安全的空間,您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來探索和分享。如果您覺得現在還不適合談論太私密的事情,我們可以先從一些比較輕鬆的話題開始,慢慢地建立信任感。」
她溫柔地笑了笑,說:「或許,我們可以先聊聊您喜歡聽什麼樣的音樂?或者,您在餐飲業工作,有沒有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情?」
曉琪的表情有些僵硬,語氣也顯得有些敷衍:「就…隨便聽聽…」「餐飲業忙都忙死了…哪有什麼有趣的事…」她放不太開心胸去回答問題,對王心怡諮商師的問題非常含糊地回答,心裡開始感到茫然,有點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幹嘛了。
就在曉琪越來越簡單的回答,諮商時間到了,有人輕輕敲了敲門。
王心怡諮商師抬頭看了一眼時間,溫柔地對曉琪說:「曉琪,今天的諮商時間到了。我知道您今天可能感到有些不自在,沒有關係,我們可以在下次諮商的時候繼續探索。」
她從桌上拿起一張紙,遞給曉琪:「這是身心科的照會單,如果您願意,可以拿給您的身心科醫師參考,讓我們可以更瞭解您的狀況,一起為您提供更完善的協助。」
曉琪接過照會單,有些茫然地點點頭:「謝謝您…」
王心怡諮商師站起身,溫柔地對曉琪說:「曉琪,謝謝您今天願意來諮商。我相信您一定可以克服恐慌症的困擾,找回快樂的生活。下次見。」
曉琪也站起身,有些僵硬地說:「謝謝您,王諮商師。」
她走出諮商室,感到一陣茫然。她不知道自己到底有沒有從這次諮商中得到任何幫助,也不知道下次是否還應該再來。
第一次諮商,就在這樣有些尷尬和不安的氛圍中結束了。
第一次諮商結束後,曉琪走出諮商所的大門,一股強烈的失落感湧上心頭。她感覺自己就像一個洩了氣的皮球,渾身無力。
「我到底在幹嘛啊!?」她在心裡不斷地問自己。她回想起諮商的過程,自己好像什麼都說不出來,只會一直說「不知道」、「沒什麼」之類的話語。
「諮商師一定覺得我很奇怪吧!」她感到非常沮喪,覺得自己是一個很糟糕的個案。她想像著王心怡諮商師可能會在心裡想:「這個人到底在想什麼?什麼都說不出來,根本沒辦法幫她。」
她嘆了口氣,心裡充滿了無力感。她知道自己應該要努力配合諮商師,但她真的不知道該怎麼做。
「我的生活真的很枯燥乏味啊!」她在心裡抱怨著。做餐飲業每天都要面對不同的客人,處理各種突發狀況,長時間站立,睡眠也不足。能夠不要遇到奧客,就該偷笑了。每天餐期都跟打仗一樣,哪有什麼有趣的事情。
她開始覺得,自己好像不適合諮商。她想起諮商一次要2000元,一個禮拜諮商一次,一個月就要8000元,這對她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我真的適合諮商嗎?還是我應該把錢省下來,做其他的事情?」她在心裡掙扎著。
她想起在網路上看到的「被接住的感覺」,心裡感到更加茫然。
「大家所謂的被接住到底是什麼感覺?好遙遠喔!」她覺得自己好像永遠都無法體驗到那種被理解、被支持的感覺。
她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非常低落。她不知道自己該怎麼辦,也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她只知道,恐慌症依然困擾著她,而她依然感到孤單和無助。
(待續)

Ai繪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