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互動

2024/03/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昨天去看心理諮商,明明是在網上用英文報名的,結果諮商師跟我說她不知道我只會說英文,明明她英文講的還可以,可是她就一副極度驚嚇的態度。她給了我幾個會講英文的諮商師電話號碼,就把我趕出諮商室了。


我其實本來就沒有抱持太大的希望,但還是覺得很莞爾。當初是家醫推薦這個機構給我的。網上訂時間訂到超過六個月才有約就已經很誇張了。我當初就是抱持好奇心想看看這裡的諮商狀況如何。果然不怎麼樣。

我感覺要一個諮商師,或是任何人,可以好好聽我說話是很困難的事,不論是講英文還是講中文。以前我住加拿大時,就覺得跟人互動很只能很淺層的說場面話。加拿大人最注重幽默,讓聊天心情保持輕鬆愉快。任何時候,包括上班開會,聊事情都無法聊很深。交朋友也是一樣,大家開心最重要。有心事自己想辦法解決,朋友們不想聽。家人更是如此,連幽默也是光是爸媽開小孩的玩笑。爸媽從小到大,有苦只能往內吞,自己的朋友家人也不太能傾聽及幫忙抒解負面情緒或討論人生困境,所以他們也沒有興趣去關注自己的孩子的情緒及人際關係的問題。媽媽尤其會不斷宣稱自己朋友很多,大家都很喜歡她。我以前還真的相信,後來才知道她都是靠不斷送禮在「連結友情」,她根本沒有真正(可以講心事)的朋友。她的苦只敢偶爾跟我說說而已。


要我傾聽我媽抒發心情,本來是我在行的事,但是等我聽她倒心理垃圾連續到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她心情有好一點,我笨笨的也想分享一些心理話,結果她倒打我一耙(說我自找的,或是我本來就很討厭,之類的話語)。後來我就完全不想跟她分享任何心裡的話了。我覺得媽媽心理上像是一個標準的霸凌別人的未成熟小孩,自己的痛才是痛,別人的脆弱被她聽到,會被她拿來笑別人或貶低別人的。而且她打心底認為羞辱自己的小孩是天經地義的事,就算孩子已經是成人,就在她面前,剛剛聽完她傾訴她自己的姐妹小時候如何欺負她,有多可惡。這就是一個無法同理他人的人,只顧貶低別人來抬高自己,讓自己享受暫時的優越感,完全不理會母女關係就這樣被她踐踏,破壞掉了。我以為人年紀大了,多少會多一些智慧,但是看著我媽,我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是隨著年紀增長都會越明白一些人際關係的道理的。


我很感謝我碰到一個願意傾聽我的伴侶,雖然他跟他的感受也不是很熟悉。做得到給我空間說話這一點就比我的家人,朋友,與師長們好上很多倍。


最近我發現一個 Youtube 頻道/ podcast「只能喝酒的圖書館」,一對夫妻什麼題目都敢談,深度剖析自己的情緒,感覺,底層信念,哲學,很愛問一個題目的「本質」是什麽?讓我覺得好棒啊。我覺得一般人,不管是夫妻,最好的朋友,甚至跟自己,都無法談一個題目談到那麼深層。自己的缺點,過去的失敗,內心深處最恐懼的點,通通可以曬在陽光下探討。我覺得跟他們學習如何探討自己的內心深處,比心理諮商還有用。因為諮商師說話繞來繞去,講出來的東西要不然不對題,要不然一直問我現在心情如何(光說一句有點不開心有用嗎?)根本抓不到癢處嘛(我相信也有比較厲害的諮商師啦,只是我個人還沒碰到過)。


除了「本質」以外,這對夫妻也毫無畏懼在兩個人不同意某觀點時更深入探討「為什麼不同意」。他們討論的目的是為了要了解對方的邏輯與出發點,重點在「了解對方」,而不是只想要自己贏得辯論。我們觀眾看的火藥味超重,覺得好恐怖,有些人還會留言說其中一方會不會太過頭了? 版主還會留言說你覺得不舒服可以不要看我們的影片 😱。這對夫妻聊完了也還是感情很好。我們看政論節目,藍方綠方只為了辯論自己的觀點才是正確的觀點,在所不惜的用各種方式攻擊對方,目的是為了讓說服觀眾同意自己的觀點,對了解對方毫無興趣(除了抓對方弱點)。這種節目多,搞得一般人跟自己親友互動也是用這種攻擊方式去對待跟自己觀點不同的情境。


我覺得大部分的人,太著重於「氣氛要愉快,不要吵起來」,為了避免衝突,見面互動只能聊一些不著邊際的東西,老外可以花超長時間聊天氣,聊明星八卦,假日去哪理玩之類的,根本不敢去觸碰對方最近心理真正在想什麼這種題材。這樣的互動對我來說很空虛,「跟朋友見面」感覺是去表演一樣,不能用真實的自己去互動,要搞笑,要會說有趣的故事,要打扮得好看,要表現得好像自己把自己人生掌握得很好。難怪國外感到孤獨,憂鬱,酗酒吸毒的人那麼多。


台灣有人願意深入探討人性,讓我很感恩。這世上找一找,還是找得到我想要的東西的。








12會員
4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