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TN科技筆記來跟各位聊聊一個在 AI 領域的重磅人物——吳恩達(Andrew Ng),以及他最近分享的關於「生成式AI應用工程師 (GenAI Application Engineers)」的獨到見解。如果你對 AI 的未來、或是想成為炙手可熱的 AI 人才,那這篇文章你絕對不能錯過!
誰是吳恩達(Andrew Ng)?AI 界的大神級人物
在深入主題之前,讓我們先快速科普一下吳恩達的大神級背景。他不僅是史丹佛大學的電腦科學系兼任教授,專攻機器學習與深度學習,更是 Google Brain 的共同創辦人,可以說是推動深度學習浪潮的關鍵推手之一。之後,他還曾領導百度的人工智慧部門。
不僅如此,吳恩達對於 AI 教育的普及化有著巨大的貢獻。他創辦了全球知名的線上教育平台 Coursera,讓無數人得以學習高品質的機器學習與 AI 課程(相信不少朋友們都上過他的課吧!)。現在,他創辦的 DeepLearning.AI 與 Landing AI 持續推動 AI 教育與產業應用,致力於將 AI 技術實際應用到各個產業中。吳恩達點名:新品種「生成式AI應用工程師」崛起
介紹完大神,讓我們回到正題。 吳恩達提到,一個新品種的「生成式AI應用工程師」正在崛起,他們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打造出更強大的應用程式,這一切都要歸功於生成式AI。這些人才是企業瘋搶的對象,但這個職位的具體樣貌還在逐漸成形。
這段話點出了一個關鍵趨勢:生成式 AI 不再只是酷炫的玩具,它正在催生一個全新的工程師角色,一個能夠將其潛力發揮到極致的關鍵人才。那麼,這些「新物種」工程師到底需要具備哪些核心技能呢?吳恩達老師為我們點出了三大方向:
一、精通「 AI 建構模塊 (AI building blocks)」:不只是呼叫 API ,更是組合創新的魔術師
吳恩達認為,只會呼叫大型語言模型(LLM)的 API 只是個開始。真正厲害的生成式 AI 應用工程師,必須掌握多樣化的「AI 建構模塊」。這些模塊就像不同形狀功能的樂高積木,組合起來才能創造出豐富且實用的應用。
吳恩達列舉的模塊包括:
- 提示工程技巧 (Prompting Techniques):如何下對指令,讓 AI 精準理解你的需求。
- 代理框架 (Agentic Frameworks):例如 LangChain、LlamaIndex 等,讓 AI 能夠自主規劃並執行複雜任務。
- 評估方法 (Evals):如何客觀評量 AI 模型的表現與應用成效。
- 安全護欄 (Guardrails):確保 AI 的輸出內容安全、合規、不產生偏見。
- 檢索增強生成 (RAG):結合外部知識庫,讓 AI 的回答更即時、更準確,解決知識截止問題。
- 語音技術棧 (Voice Stack):整合語音辨識與合成,打造更自然的互動體驗。
- 其他如:異步編程、數據提取、嵌入式表示/向量數據庫 (Embeddings/VectorDBs)、模型微調 (Model Fine-tuning)、LLM 結合圖數據庫 (GraphDB) 等等。
重點是,這些建構模塊還在飛速增加!吳恩達強調,持續學習、掌握最新的可用工具,才能不斷拓展你能打造的應用邊界。 很多一兩年前的技術,像是評估方法或向量數據庫框架,至今依然非常重要。
二、善用「 AI 輔助編碼 (AI-assisted coding)」:讓 AI 成為你的神隊友,加速開發
第二個關鍵技能是利用 AI 來輔助編程。吳恩達指出,從 GitHub Copilot 到更進階的 AI IDEs (如 Cursor),再到像 OpenAI Codex 或 Anthropic Claude Code 這樣高度自主化的編碼助手,AI 輔助編碼工具的進化速度驚人。吳恩達特別提到,他對 Claude Code 自主編寫、測試、除錯的能力印象深刻。
不過,他也提醒,這不是要你「憑感覺寫程式碼 (vibe-coding)」,而是要深刻理解 AI 和軟體架構的基礎,並能引導 AI 工具朝著明確的產品目標前進。 如此一來,才能真正實現前所未有的開發速度和效率。有趣的是,吳恩達觀察到 AI 輔助編碼技術的汰換速度比 AI 建構模塊更快,所以持續關注最新工具的發展非常值得。
三、加分項:「產品思維與設計直覺 (Product/Design Instincts) 」:不只是實作,更能共創價值
除了上述兩大核心技能,吳恩達認為,良好的產品和設計直覺是一項「顯著的加分項」。傳統上,工程師可能習慣於接收非常詳細的產品規格再來實作。但吳恩達觀察到,如果生成式 AI 工程師具備用戶同理心和基本的產品設計能力,即使只得到一個大概方向(例如「做一個讓用戶能看個人資料和改密碼的介面」),他們也能自己做很多決定,快速做出原型來迭代。這在 AI 產品經理相對稀缺的當下尤其重要,能大幅提升團隊效率。
保持領先的秘訣:持續學習!
最後,吳恩達分享了一個他在面試時,用來判斷求職者潛力的關鍵問題:「您如何跟上 AI 領域的最新發展?」,由於 AI 領域變化太快,擁有良好學習策略的人——例如閱讀相關領域資料、參加短期課程、定期動手做專案、參與社群討論——才能真正保持領先。
看完吳恩達老師的精闢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看到,新一代的生成式 AI 應用工程師不僅僅是傳統的軟體工程師,他們更像是掌握了 AI 魔法棒的創新者。他們需要:
- 廣泛涉獵並靈活運用多樣的 AI 建構模塊。
- 熟練駕馭 AI 輔助編碼工具,提升開發效能。
- 具備產品思維和用戶同理心,參與產品的塑造。
- 永保好奇心與學習熱忱,緊跟 AI 的發展腳步。
生成式 AI 的浪潮已經來襲,你準備好成為下一位被企業爭取的「生成式AI應用工程師」了嗎?開始培養這些關鍵技能,多看看TN科技筆記,讓TN科技筆記帶你站在 AI 時代的浪尖上!
我是TN科技筆記,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留言、點選愛心、轉發給我支持鼓勵~~~也歡迎每個月請我喝杯咖啡,鼓勵我撰寫更多科技文章,一起跟著科技浪潮前進!!>>>請我喝一杯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