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本研究進行中的「愛」之定義
愛是極為龐大的研究領域,集結了許多人類智慧的探索與詮釋;人們不乏嘗試想將愛說清楚的努力,例如《愛情的哲學》這本期望盡其所能整理各家觀點的哲學書。
作者提到以愛情為主題大量出書的有心理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文化史學家和社會學家,近年來還有化學家、遺傳學家、演化生物學家、大腦科學家(腦神經解剖學家)和科技新知記者紛紛加入行列[35]。這些是該書撰寫時參考的範圍,若再看斯騰伯格在《邱比特的箭》該書的第七章,就會發現文學及神話也是詮釋愛情為何物的大本營。[36]
為了能夠在這浩瀚的知識星海中理出本研究的思路,限定其研究範圍,我們想從愛的字義討論作為這份研究的切入點。
因人類對於「愛」之認識,乃是起始於人類賦予此現象一個名為「愛」的名詞,並在歷史演進中持續為此名詞豐富其內涵概念而成。
西方對於這個「愛」的現象的名詞則有不同詞彙的產生,以利描述該現象的不同面向。
故此,以愛的字義去探討作為本研究進行中的「愛」的定義之範圍,我們認為,會是比較接近本質,且產生的歧異較少的一個選擇。
但本章的得出之定義並非我們對於「愛」的想法之總結,而是為了方便後續研究之進行而提出的暫時性定義。
關於何謂「愛」,是本研究結束的最後結論才會為之明確表述的部分,也是我們做此研究的目的之一。
接著,我們由西方的「愛」的字義開始探討。
「愛」在希臘文以Philia、Eros、Agape三個字為代表。[37]
Eros一般指「情愛」。
《情緒轉化:美學與正向心理學》一書列出柏拉圖對話錄〈會飲篇〉宴中討論Eros的每個人的主張:人間情愛的總稱、聖愛與俗愛的二元性、宇宙秩序與身心融合的理性和諧、世俗性愛因人生匱乏而產生的情意動力、圓滿無缺的神聖存在、追求完美的靈魂動力,以及靈魂不朽的終極良心動力。[38]
Agape代表「博愛」,即宗教所講的無私的愛:是泛愛一切,沒有等差的愛。
Philia則是哲學所談論的重點之愛,代表「友愛」:是溫和而理性的,從互相欣賞與尊重開始,進而彼此砥礪,一起走上人生的路。
在希臘文中直接使用不同的字表達「愛」,以避免混淆。
因為愛有很多種,譬如:有些人為了愛,可以犧牲奉獻;有些人為了愛,可以執著要去殺人或自殺;也有些人為了愛,可以達成自我實現。
與上述呼應的,可見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學家羅洛.梅(Rollo May.1909-1994)在其著作《愛與意志》的表示:在西方傳統中有四種愛的形式。
第一種是性(sex),也稱之為肉欲(lust)或力比多(libido)。
其次是愛欲(eros),這種愛的驅力讓人有繁殖或創造的欲望。
第三是友愛(philia)、友情,或手足之愛。
第四種在希臘文稱之為「無私之愛」(agape),也就是拉丁文中的「同仁愛」(caritas),這樣的愛,意在為他人的福祉設想,神愛世人即為此種愛的原型。
而所有人對真實的愛的體驗,都以不同比例混合著前述四種愛的形式。[39]
在中文裡,「愛」這個字重點在「心」與「受」;接受他人的好心,和把自己的好意帶給別人,均是愛。[40]
《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形容:「愛」是一個會義字,字型最上面是「爪」,中間是覆蓋東西的幕布或是巾類,它覆蓋著一顆心,下方則是腳;像是把自己的一顆心包好,用手抓著,走著跑著去奉獻給深愛著的人。[41]
榮格分析心理學家申荷永觀「愛」的漢字象形則描述:上面是「爪」,「爪」下有「ㄇ」,「ㄇ」下有「心」,「心」下有「友」。
「爪」所寓意的是「孚」字所包含的誠信義。
「爪」下之「ㄇ」為「安全」、「保護」的象形,如房屋之遮擋風雨,帶來溫暖。
「心」在「愛」的中央,在誠信與保護之下。有誠信,有保護,有愛心,也就產生一種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真正友情。[42]
綜合三者所述,中文的「愛」的涵義可看成是「善意」與「行為」與「交流」的結合,是將自己的心意包裝成禮物,送給在乎的物件,並由物件接受時的回饋感受,得到心靈滋養的交流活動。
中文的「愛」自有的意涵很明確,但做為描述愛的萬象卻有不足,所以需要與其他屬性的詞彙組合,建立各有類屬的愛之指涉,如友愛、情愛、博愛,或者是親子之愛、夫妻之愛、家庭之愛、國家之愛等。
《愛的藝術》中,弗洛姆對於字彙的使用以英文的Love為主,在描述各類型的愛時則採用與中文類似的方式:Brotherly Love(兄弟愛)、Motherly Love(母愛)、Erotic Love(情愛) 、Self-Love(自愛)、 Love of God(神愛)。
對於上列這些字義的眾多指涉,我們覺得採用中文及弗洛姆的語言組合陳述會較為適合本研究。
一是:關於「愛」,我們認為一詞彙表示一種意涵,用以象徵一種類型的愛,對於有意撰寫想要分享給一般人的理論系統的我們來說,難以架構我們期待的體系。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一個愛要認識這麼多同義不同理的字彙也過於複雜。
二是:中文字及弗洛姆的方式,對於理論的延展性較佳,因為同樣架構在一個「愛」與Love的基礎上。
所以,本研究將以上述中文字義作為本研究進行中「愛」的基本定義,再組合其他各類屬詞彙,藉此區分我們想要傳達的內容,建構本研究適用的愛之理論全貌。
[注釋]=================
[35]理察‧大衛‧普列希特(Richard.David.Precht).愛情哲學(M)臺北:商周,城邦文化.2011.03.10.p020
[36]羅伯特‧J‧斯騰伯格(Robert J. Sternberg).邱比特的箭(M).臺北:遠流.2001.04.01.p111~p148
[37]傅佩榮.哲學與人生(M).臺北市:天下遠見.2003.10.p06
[38]崔光宙、饒見維.情緒轉化:美學與正向心理學(M).臺北市:五南.2008.08.p32-p39
[39]羅洛‧梅(Rollo May).愛與意志(M).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1.04.p37-p38
[40]羅秋昭.有趣的中國文字(M).臺北市:五南.2004.10.p115
[41]許暉.這個字原來有這樣的身世!(M).臺北市:漫遊者文化出版:大雁出版基地發行.2011.11.p154-p155
[42]申荷永.心理分析入門(M).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04.12.p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