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情緒勒索?還是我們不知怎麼回應情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說我難過,就是情勒嗎?

最近,什麼話都不能隨便說。這幾年,「情緒勒索」是個流行詞,也變得人人會用,一出現,就像對話按了暫停鍵。

「你這樣讓我很傷心」,什麼時候也變成情勒了?

凡是讓人內疚的、想要道德綁架的、讓人有壓力的,統統可被歸類為「情勒」。

於是,原本是要保護人際界線、提醒彼此尊重的工具,

變成了阻斷交流、堵住對方的利器。

不然對方立刻眉頭一皺,警鈴一響:「你這是在情緒勒索我喔!」

不是每句讓人不舒服的話,都是勒索;有時只是想連結。

在「非暴力溝通」中,我們學著放下指責、描述感受,例如:

媽媽說:「你都不做家事,讓我感到不平衡。」

警鈴響:「這是情勒喔!」

夫妻爭執,妻子說:「你這樣講,我真的很受傷。」

警鈴又響:「這是情勒吧!」

這讓人很困惑——

「你讓我不舒服」,是我的感覺;

但聽的人,可能馬上感到被控訴:「你在說是我錯?」

於是,我們變得什麼也不能說了。

情緒是連結的訊號,不是武器。

不敢表達難過,不敢表達期待,不敢說我有點失望。

說了,怕被認為情勒;不說,心裡悶著又委屈。

其實,真正讓人卡住的,可能不是誰勒索了誰,

而是——當我們碰到不舒服的情緒互動時,該怎麼回應?

對方說「我難過」、「我受傷」、「我有點失望」,

我們會不會一下就跳進防衛:「你在情勒我!」

而不是先想一想:「欸,他是不是在跟我說他的感受?」

我們太怕背責任,也太怕聽見情緒,所以才急著貼標籤。

有時候,那不是操控,是連結的邀請。

但我們太怕負責任、太怕自己要「做點什麼」,

就急著撇清:「你不要這樣綁架我喔。」

當「情勒」變成防禦性詞彙,它不只堵住了對方,也讓自己進入了受害模式:

「你在情勒我」=你在操控我,你有不良動機。

而這個指控,本身就讓對話失去了對等的空間。

你是勒索者,我是被勒索者;

這讓溝通從對話,變成了辯論;

從互相理解,變成了誰對誰錯的劃界。

不是誰勒索了誰,而是我們怎麼回應那些不好受的時刻。

於是,即使對方是以「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在表達——說感受、不貼標籤——也可能被立刻解讀為情勒。

說出感受,變成了冒犯;不說,又覺得自己委屈。

當你說「我受傷了」,對方回:「你在情勒我」——對話就結束了。

不是劃清對錯,而是能不能停一下,看看彼此正在經歷什麼?

說到底,

我們好像真的還不太熟悉——

怎麼承接別人的情緒,也不等於我們要背負。

怎麼表達自己的感受,也不是讓對方照單全收。

不是劃清楚誰對誰錯,而是願不願意暫時停一下,

看看這一刻,我們到底是在「理解」,還是在「反擊」。

情勒,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但誤判情勒、過度標籤,也是一種暴力的開始。

我,是受害者;你,是加害者。

於是對話從此無法繼續。

不是誰勒索了誰,而是我們怎麼回應那些不好受的時刻。

也許我們要學的,是辨識,而不是標籤;

是承接,而不是封鎖。

不是每一句讓你不舒服的話,都是勒索,

也不是每一次的沉默,都表示無害。

你也曾經懷疑,對方說「他難過」,是不是在叫你負責?

我也還在學怎麼表達感覺,卻不讓對方背上情緒包袱;

也在學怎麼不被勒索,但還能留下理解的空間。

這之間的界線,很模糊。

我們,一起,繼續探索!

表達感覺,不代表要對方負責;理解對方,也不代表你沒界線。

在關係裡,我們都還在學:怎麼靠近,不被誤解;怎麼退開,不失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妃妃之想
15會員
49內容數
嗨,我是妃妃,半生遊走新聞界、電視圈與國際企業,見過大千世界的鎂光燈,卻在內心的小劇場找到最動人的劇本。在「妃妃之想」,我用快樂的書寫捕捉生活的微光,隨心靈小旅行潛入夢境與星空,透過澄心聚焦喚醒身心的智慧。文字是我的畫筆,療癒是我的魔法,歡迎來我的三間小屋,與我一起嬉笑、探索,點亮內在宇宙的星辰!
妃妃之想的其他內容
2025/06/17
愛情裡,每個人都拿著一本看不見的帳本。 我們記得自己的付出,卻容易忽略對方的努力。 當「我願意」變成婚姻的承諾,帳本沒消失,只是從情感投資轉為複式簿記:誰多做了、誰沒做到,全寫在心上。 是該細細記帳才穩定?還是不計較才幸福? 還是,我們該學會的,是怎麼收帳、放帳、重設一份真正的共同帳戶。
Thumbnail
2025/06/17
愛情裡,每個人都拿著一本看不見的帳本。 我們記得自己的付出,卻容易忽略對方的努力。 當「我願意」變成婚姻的承諾,帳本沒消失,只是從情感投資轉為複式簿記:誰多做了、誰沒做到,全寫在心上。 是該細細記帳才穩定?還是不計較才幸福? 還是,我們該學會的,是怎麼收帳、放帳、重設一份真正的共同帳戶。
Thumbnail
2025/06/11
馬斯克又道歉了。對象是川普,他說:「I regret some of my posts… they went too far.」 不是認錯,只是說「我講過頭了」——這種語氣,像不像吵完架後還想保住面子的那句話? 來看看「馬斯克式道歉術」如何將「低頭」變成舞台,讓我們也可以更有風格地說「對不起」。
2025/06/11
馬斯克又道歉了。對象是川普,他說:「I regret some of my posts… they went too far.」 不是認錯,只是說「我講過頭了」——這種語氣,像不像吵完架後還想保住面子的那句話? 來看看「馬斯克式道歉術」如何將「低頭」變成舞台,讓我們也可以更有風格地說「對不起」。
2025/06/09
我們總以為金錢無所不能,卻忘了真正的幸福常常免費:夕陽、書香、孩子的笑聲,這些都與金錢無關。曾問金錢大帝,他也坦言:「很多地方,我根本插不上手。」金錢雖然厲害,但也沒那麼厲害。若覺得它太囂張,也許是我們給它太多幻想與權力了。是時候重新看清:生活中,有些最貴重的東西,從來就不用花錢。
Thumbnail
2025/06/09
我們總以為金錢無所不能,卻忘了真正的幸福常常免費:夕陽、書香、孩子的笑聲,這些都與金錢無關。曾問金錢大帝,他也坦言:「很多地方,我根本插不上手。」金錢雖然厲害,但也沒那麼厲害。若覺得它太囂張,也許是我們給它太多幻想與權力了。是時候重新看清:生活中,有些最貴重的東西,從來就不用花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們以前都曾在某個時候聽過這些話: “公主就忍住吧!” “做個男人吧!” “別再哭了”、“克服它”、“別那麼敏感”、“臉皮要厚點!” 雖然這些話可能是無意地有意對我們造成長期傷害,但它們卻指出了我們社會中一個普遍且不可否認的悲劇事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軟弱的表現,而不是力量的表現。
Thumbnail
我們以前都曾在某個時候聽過這些話: “公主就忍住吧!” “做個男人吧!” “別再哭了”、“克服它”、“別那麼敏感”、“臉皮要厚點!” 雖然這些話可能是無意地有意對我們造成長期傷害,但它們卻指出了我們社會中一個普遍且不可否認的悲劇事實:表達自己的情緒是軟弱的表現,而不是力量的表現。
Thumbnail
瞭解情緒勒索與心理遊戲,並探討其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轉換和負向情緒。掌握TA溝通分析的重要性,並探索情緒勒索及心理遊戲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Thumbnail
瞭解情緒勒索與心理遊戲,並探討其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轉換和負向情緒。掌握TA溝通分析的重要性,並探索情緒勒索及心理遊戲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Thumbnail
大概就是情勒吧,我想不到更貼切的說詞。 當人們付出,會渴望干涉;當然也有大愛型,就像把零錢放在公益捐款箱那樣,我看不到也無須管。 所以追根究柢是付出害的嗎?會造成情緒波動、口不擇言,甚至想主導? 我認為、我覺得、我建議,大概就像先禮後兵吧。 相反之的冷暴力,哪個更可怕呢?
Thumbnail
大概就是情勒吧,我想不到更貼切的說詞。 當人們付出,會渴望干涉;當然也有大愛型,就像把零錢放在公益捐款箱那樣,我看不到也無須管。 所以追根究柢是付出害的嗎?會造成情緒波動、口不擇言,甚至想主導? 我認為、我覺得、我建議,大概就像先禮後兵吧。 相反之的冷暴力,哪個更可怕呢?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你們有沒有遇過這種人,當你心情不好時,他看起來感覺想安慰你,但是說出來的話聽起來就像是挖苦、嘲諷你,讓你心裡感覺更難受。讓你有種想要痛扁他,把他的嘴縫起來的想法。
Thumbnail
你在什麼時候感到憤怒? 被誤解卻無能為力解釋的時候?被他人不尊重的時候?他人無法達到你的期待的時候?當他人以理所當然的情緒與義務為由,對你情緒勒索的時候?
Thumbnail
你在什麼時候感到憤怒? 被誤解卻無能為力解釋的時候?被他人不尊重的時候?他人無法達到你的期待的時候?當他人以理所當然的情緒與義務為由,對你情緒勒索的時候?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心意之間的交流會多幾個步驟 不理會心意或直接拒絕都是負面回饋,自我中心,沒有交流 「關係維繫」的微小之處 說話要算話,如果要開玩笑也要確認對方聽懂你的玩笑 否則被晃點的,都是流失「信任」的情感
Thumbnail
患有精神疾病是很痛苦的事,但整天把有精神疾病掛在嘴邊,甚至以此來要求旁人答應一些條件,那就有點過分了。身邊總是有人藉自己可憐、弱小、有憂鬱症為由,來變相逼人就範;不然就是沒病的人喜歡以死相逼,搞得很像自己是受害者一樣,弄到大家都很困擾。擔心被情緒勒索,可提告強制罪,但機會不大。
Thumbnail
患有精神疾病是很痛苦的事,但整天把有精神疾病掛在嘴邊,甚至以此來要求旁人答應一些條件,那就有點過分了。身邊總是有人藉自己可憐、弱小、有憂鬱症為由,來變相逼人就範;不然就是沒病的人喜歡以死相逼,搞得很像自己是受害者一樣,弄到大家都很困擾。擔心被情緒勒索,可提告強制罪,但機會不大。
Thumbnail
你有說不出口的難過和痛苦、壓抑的憤怒,或是被埋藏的委屈悲傷、愧疚感?這些情緒是一道道隱形傷口,需要有人輕柔觸及才能真正癒合。
Thumbnail
你有說不出口的難過和痛苦、壓抑的憤怒,或是被埋藏的委屈悲傷、愧疚感?這些情緒是一道道隱形傷口,需要有人輕柔觸及才能真正癒合。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