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判決書公開了,我們還是無能為力?因為法官拒絕你的證據不會在判決書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我們終於看到一紙判決書,翻開那一頁頁法條論述與心證形成的邏輯推演時,很多人都會問:「這不是都公開了嗎?為什麼還是無法揭露真相?」這是一個極度諷刺卻又赤裸的現實:判決公開,真相卻被埋葬在過程裡。

raw-image

法官如何把「不公正」藏進一份「看起來合法」的判決書?

我們以為的公開,只是裁判結果的呈現,但真正的爭議、矛盾與不公往往發生在過程中──而那個過程,在台灣的法庭裡,沒有影音、沒有逐字記錄,只有一位法官的「自由心證」,決定了整場審判的方向。

舉例來說:

當原告提出要求鑑定印章真偽,法官一句「無調查必要」就予以駁回;

當被告未提出任何印章交付證據,法官卻據此推論「應屬交付」;

當原告陳述「從未簽署任何分割協議」,法官卻引用「沉默即同意」推論其默認──

這些行為不會在判決書中被詳實記載,卻直接影響判決結果。

所以,真正該被揭露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所謂的「公開審判」,為何仍像密室?

我們自詡民主法治國家,卻在法庭裡維持著「不可錄音錄影」的潛規則。司法院甚至公開反對法庭直播,聲稱擔心「影響公正審判」、「侵犯當事人隱私」、「成本不符效益」……

這些話聽起來合理,但你若曾身陷不公審判,會發現這些「擔心」其實都不是為人民著想,而是為審判者本身設下的保護罩。

事實上,人民最在意的不是自己在法庭上被曝光,而是:

「我是否有機會讓真相被完整呈現?」

「我是否能避免被法官扭曲、被制度壓制?」

這些問題,判決書回答不了,只有審判過程的完整紀錄能給出答案。

我們不是要情緒化,而是要能「回放真相」

有沒有想過:如果一場審判有同步錄影,當法官打斷當事人發言、拒絕提出調查、或冷漠地宣稱「我不需要你的證據」,這些都會被記錄下來?

屆時,人民可以檢視、媒體可以監督、學者可以研究,甚至讓法官評鑑變得真正有依據,而不是官官相護的虛假審查。

今天,法官可以在無人看見的情況下形成偏頗心證,未來,若能公開直播,我們就能質疑他心證的形成過程:你為什麼拒絕鑑定?你為什麼不命被告舉證?你為什麼把明明矛盾的兩份協議書視為一致?

這不是情緒,這是證據的誕生條件。

我們不是無能,是「被制度剝奪了行動的工具」

當司法只願讓人民看見結果,卻不讓人民參與與理解過程,那就無法稱之為真正的「公開審判」。

人民要的不是情緒發洩,而是權利的證明途徑。

所以,當我們說:「判決書公開了,我們仍無能為力」,其實我們是在吶喊:

「請不要再把正義關在密室裡。」

問題的核心不是直播與否,而是:

司法是否願意接受來自社會的集體監督?

法官是否敢讓自己的審判過程,真正攤在陽光下?

這才是我們今天該問的問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天地學堂
12會員
353內容數
期望人們開發自己的思考,追尋引領自己的道路,這世上擁有荊棘或是美好,一切都是自己吸引而來,如何有智慧地活著,為自己解答一切的困惑,是追求解脫的第一步,為什麼要追尋解脫?是因為世間有諸多的苦惱,因為有諸多的苦惱所以需要解脫之道,而解脫之道不在外人的教化,而在自我內心醒悟與追求,人心就如有一指南針,會指引你必須行走的道路。
天地學堂的其他內容
2025/06/17
人生中所有的相遇,皆非偶然。每個人——無論是愛你、傷你或啟發你——都是靈魂旅程中為你映照自我的鏡子。他們帶來功課、訊息與轉化的契機,幫助你看見尚未療癒的自己,完成靈魂的進化。
Thumbnail
2025/06/17
人生中所有的相遇,皆非偶然。每個人——無論是愛你、傷你或啟發你——都是靈魂旅程中為你映照自我的鏡子。他們帶來功課、訊息與轉化的契機,幫助你看見尚未療癒的自己,完成靈魂的進化。
Thumbnail
2025/06/16
——當你開始問「我為什麼來到這世界?」靈魂就開始甦醒了在人生某些時刻,我們會突然停下來,問一個看似抽象卻極為真實的問題:「我活著,是為了什麼?」 「我每天忙碌的工作、日復一日的生活,到底為了哪個更高的目的?」 我們不是為了「活著」而來,而是為了在這段旅程中,成為什麼樣的人、完成什麼樣的靈魂!
Thumbnail
2025/06/16
——當你開始問「我為什麼來到這世界?」靈魂就開始甦醒了在人生某些時刻,我們會突然停下來,問一個看似抽象卻極為真實的問題:「我活著,是為了什麼?」 「我每天忙碌的工作、日復一日的生活,到底為了哪個更高的目的?」 我們不是為了「活著」而來,而是為了在這段旅程中,成為什麼樣的人、完成什麼樣的靈魂!
Thumbnail
2025/06/16
當司法評鑑形同虛設、審判公開成謊言、法官獨斷難以問責,唯有透過「法庭直播」才能揭露權力的真相。本篇揭示法官反對公開審判的真正原因,呼籲全民勇敢面對司法黑箱,推動真正的司法改革。
Thumbnail
2025/06/16
當司法評鑑形同虛設、審判公開成謊言、法官獨斷難以問責,唯有透過「法庭直播」才能揭露權力的真相。本篇揭示法官反對公開審判的真正原因,呼籲全民勇敢面對司法黑箱,推動真正的司法改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行政爭訟所涉的行政法律關係種類繁多,準據法規多如牛毛,牽涉的法益異於一般私法爭訟,待證事實也千奇百怪,故舉證責任之分配法則、證據方法與調查程序及方式,亦與民、刑訴訟不盡一致。甚至,為追求爭訟事件所涉事實之真相,有時尚非依循一般舉證責任法則與證據方法所能獲得。 故最高行政法院109年度判字第44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爭端,有些可能是小型的私人糾紛,有些則可能涉及更為複雜的刑事案件。然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許多人會陷入猶豫不決的情況中。特別是在考慮是否報警或提起訴訟時,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迷茫和不安。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糾紛和爭端,有些可能是小型的私人糾紛,有些則可能涉及更為複雜的刑事案件。然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許多人會陷入猶豫不決的情況中。特別是在考慮是否報警或提起訴訟時,許多人可能會感到迷茫和不安。
Thumbnail
事務所轉傳給我 裡面的內容 我想已經是不擇手段的對我提出各式不合事實的指控 除了理性準備後續訴訟外 除了徹底的傷透心外 已經沒有任何其他情緒 然後我也發現 當心已經被徹底傷透 就沒有什麼可以再傷害我了...
Thumbnail
事務所轉傳給我 裡面的內容 我想已經是不擇手段的對我提出各式不合事實的指控 除了理性準備後續訴訟外 除了徹底的傷透心外 已經沒有任何其他情緒 然後我也發現 當心已經被徹底傷透 就沒有什麼可以再傷害我了...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Thumbnail
列出下列兩者的抵觸,憲法是根本大法,人民身體自由應予保障,要經過法院才能動作,現在不用立法院來函就可調查。誰同意誰負責。這是違憲。 真通過,就沒有人身自由了。有沒有讀法律??? 中華民國憲法 第 8 條人民身體之自由應予保障。除現行犯之逮捕由法律另定外,非經司法或警察機關依法定程序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無罪推定原則是國際公認的刑事訴訟原則,但口號和實際執行之間,似乎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保持公平、公正、毫無偏見,是我們對法庭正義的基本認知,但有多少時候,不管是攸關到利益抑或是你所想相信的,我們總在尋找蛛絲馬跡去構建出一個符合想像的故事,一個你稱為「事實」的故事呢? 我很喜歡於2023年上映的法
Thumbnail
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2024年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這樣的制度,對於實際在中國大陸執業的律師會有什麼影響嗎?
Thumbnail
在中國最高法院主導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將於2024年1月上線,僅供法院人士在內部專網檢索裁判文書,不對外公開。此舉引發擔憂,中國實施10年的裁判文書上網公開制度,恐將因此轉向。這樣的制度,對於實際在中國大陸執業的律師會有什麼影響嗎?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Thumbnail
身為一個紀錄時常被法院要求提供作為審理證據的心理師,每每看到法庭攻防的段落,總是不由自主想,我的紀錄在庭審過程中是如何被詮釋?如果是我親自出庭接受詰問,又會面臨哪些問題? 或許是為了強化導演想要呈現的主題,墜惡真相的法院攻防段落與我認知中真實的審理多有落差,但又非常符合我對人的理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