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挫折不一定是壞事,可能是轉機
八年前,我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與野心,前往廣州市郊的一家台資企業任職,希望能獲得在大陸工作的寶貴經驗。原以為這會是職涯的重要加分,卻沒想到僅僅兩個月後,我就被辭退,帶著滿腹的困惑與不甘心返回台灣。
那段時間,我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但更深層的問題是:「我該怎麼辦?」
回頭看這段經歷,我深刻體會到一個道理:困境是一道需要解決的難題,而不是要把你永遠攔在這裡,讓你在人生路上從此止步。二、年輕的衝動:用拼勁包裝的混亂逆襲
當時的我年輕氣盛,對於被辭退這件事無法釋懷。我一方面歸咎於環境不適應,另一方面也激發出強烈的不服輸心理。於是,我報名付費線上課程,開始自學網路行銷。
四個月後,沒有人脈、沒有工作保證,我獨自買機票再次飛往廣州,想證明自己就算不依賴台灣公司的派遣,也能在當地立足。
這樣的拼勁最終讓我進入一家小型公司,從跨境電商運營助理做起,一步步站穩腳步。但現在回頭看,我其實帶有很強的賭徒心態。這種拚命三郎式的蠻幹,使我確實因此在短時間得到成長,但也付出了不少代價。這不是一場從容的轉型,而是一場用混亂包裝的逆襲。
三、困境是最好的導師: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隨著在跨境電商工作的深入,我逐漸意識到,自己並不適合回到原本的職場角色。製造課長這份職務需要大量人際應對、現場協調與管理,而這些並不是我擅長的強項。
也許,那次被辭退的困境,其實是在提醒我: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方向可能不對。
人在困境中,應該先檢查具體做法,再審視整體思路,最後回頭檢視這件事是否值得繼續投入。這一連串的檢視機制,讓我從製造業順勢轉向跨境電商,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四、學會安頓情緒,才有餘裕解決問題
經過幾年的職場歷練,現在的我已經在清潔行業服務滿一年。日復一日的勞動既考驗體力,也磨練心性。現在的我學會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面對困難時,第一步不是急著找答案,而是先看見自己的情緒。
許多人一遇上困境就急著行動,但情緒若未被妥善處理,往往會干擾我們的判斷力。我後來體會到,關鍵在於先覺察內心浮現的各種情緒——無論是羞恥、憤怒、恐懼,還是自我懷疑——給予這些感受一點空間與理解。
當情緒慢慢沉澱下來,我們才真正能夠冷靜地檢視做法、調整方向,並做出明智的選擇。
五、困境不是牆,而是人生的轉彎處
如今的我不再懼怕困境,因為我明白,每一場困境其實都是對人生航線的重新校正機會。被困住不代表你做錯了什麼,而是提示你該停下來,仔細看看人生的地圖。
這些年來,我在不同產業中穿梭,也在不同角色中摸索。我不再急於向別人證明自己,而是更願意給自己時間去理解、安頓與更新。
人生從來不只有一條路。當你遇見阻礙時,那不是被擋住了,而是來到了轉彎處。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氣轉彎,也要有智慧選擇正確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