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小的時候,我總感覺有一道牆把我跟那些成績好的同學給隔開,像是成績好的同學有他們自己專屬且不可侵犯的空間。下課十分鐘要找他們去玩,都會果斷被拒絕。
高中時,班排第一跟第二的學生總在相互競爭第一名,每次期末考最喜歡看他們兩個廝殺,但多半的時候「第二名同學」依舊是第二名,他很少打敗對手取得第一名,但他依舊被老師看好,因為那時候我們有「繁星計畫」。
「繁星計畫」的用意是希望後半端的學校可以就讀頂尖大學,但這默默地給學生添加了極大的壓力。繁星計畫的計分方式是額外算的,是用每個期末、期中考當作計分方式,加總所有大小考的分數進行排名。有些大學會開放一個名額給學校的繁星計畫,如果你在繁星計畫第一名,報名了台大就會上,而如果第二名報名了台大,很抱歉,因為名額被第一名佔去,所以第二名落榜,且無法使用繁星計畫來選學校。看似為了後半端的學生打造往前的橋樑,實際上只是個資訊戰,看誰的情報厲害。如果在繁星計畫中位居第二順位,那第二名只要知道第一名選什麼,自己就可以選其他「好學校」,但如果不知道第一名選什麼,自己就一股腦的選,就只會浪費繁星計畫的資格,只能選「爛學校」,第三名需要知道第一名跟第二名選什麼……以此類推。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說這是資訊戰,因為當你握有情報越多,勝出的機率就越高,除非你是繁星計畫排行第一名,不然在沒有情報的情況下只會讓自己陷入險境,第二名就是如此。
-第二名的殞落
長期都是第一名在期中、期末考中得到較高的積分,想當然的他擁有繁星計畫的第一順位,而如果你身為第二名,在知道規則之後要做的事情就是得知第一名選哪所學校,迴避他,你就能就讀你想要的學校,但有誰願意說自己選了什麼?
如果你是第一名,你當然不會把你選的說出來,因為很可能會被情緒勒索,或是被其他人施壓,被迫選擇非第一志願。當然的第一名的同學並沒有告訴第二名他選了哪所學校,悲劇從這裡開始醞釀。
公布放榜的那天,第二名得知自己的選擇跟第一名重疊,他失去了繁星計畫的機會,當下他痛哭流涕,本來視為競爭對手的兩人,從此之後便成了互不相識的陌生人。你可能會想說那第二名可以用學測成績報名學校,因為我們高中只是中段班,第一名的成績頂多落在他人的第二志願備取,而在能靠繁星計畫的優勢下選擇第一志願,又有誰願意選第二志願。
第二名這顆星星從此殞落,彷彿他消失在了世界一樣。他決定要去考統測,但對我來說,考統測並沒有太多的優勢,甚至要把已經鬆掉的螺絲再一次上緊,準備時間只有短短幾個月,成功的機率微乎其微。
事實總不像童話故事那樣,第二名又落榜了,聽說他要準備考下一年的學測,這是我最後一次知道這個人的消息。之後有沒有可能他會考上第一志願,有可能,但這是現實世界,事情不會像是童話故事般那樣美好。
-水往低處流
我把人當作是「水」,「水總是往低處流,只有極少數的水,會升為雲、落在高山,留下來成為高地上的泉源。人也是一樣。大多數人會順著生活下滑,只有極少數,願意努力攀升,待在高處。」
順風局人人會打,但逆風的時候大部分的人都隨便打,甚至會把好不容易累積的優勢都送掉。人生中必定經歷過一些大大小小的事,為什麼我會把人看做是水?因為大部分的水都是往低處流,大部分的人面對逆風時都是隨便做,最後的結果就是順流而下,少部分能專注在每個決定、冷靜處理問題的水,才有資格往上走。如何在逆風的時候穩住局面,這很看人。第一名成為了少數的水往上移動,第二名跟其他多數的水一樣,順流而下。
在高中三年,每個考試都繃緊神經,好不容易在最後拿到第二順位的資格,只要再一步就可以圓滿收尾,卻在最後一步棋下錯,導致這局輸掉,接連下一局、下下一局,從此之後的所有棋局都下錯,就像順流而下的水一樣,最後匯入大海。
大多數的人在流入大海後,會變得自暴自棄,尤其是那些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的人,因為他們一路上走過的道路,在結局宣布的那一刻會徹底改寫,要是最後成功了,這條道路會是美好的;要事結局是失敗的,那這條路就只是證明了自己的無能。當回望這條路的時候,只會看到像是小丑的自己,好笑且失敗。
-人的本質
這片海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失敗者」,多數的水會繼續待在這裡,而只有少數的水回蒸發,變成雲朵,這些雲有些會再次下降到海裡,像極了那些一再努力又一再失敗的人,只有少數的雲可以降在高山上。
跟薛西弗斯一樣,把巨石推上山,巨石會滾下來。多數的人把好不容易把石頭推上山時,看著石頭滾下山,都會產生放棄的念頭。只有少數的水,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把山下的巨石推上山頂,明知道巨石又會滾下去,但他們渴求一個不一樣的結局。好不容易成為了掛在天上的雲朵,卻有高機率降到大海裡,如果是你,你還有辦法再次為了成為雲朵,把巨石推上山嗎?
要成為一無反顧的薛西弗斯,需要有一定的資質,這跟個性有關,但我會說這跟本質有關。有的水注定一輩子都待在海裡,而有些水位了處在不一樣的地方,會用盡全力改變自己,這是不是跟人很像?
有些人每天下班就是窩在家裡,放假窩在家裡,領一樣的薪水、住一樣的地方、吃一樣的食物,要他走到巨石面前,他會先說我做不到。很多人都是如此,在還沒開始前就先找藉口合理化自己,「我不夠帥,所以沒有勇氣認識女生」、「我能力不到,別升我當主管」,找理由迴避面對未知的恐懼。
「人的本質」是根深蒂固的,一窩小狗剛出生,就可以看的出來個別的個性,敢衝敢做的,一定活得下來,唯唯諾諾,一點小事就受驚嚇的,很難活下去,人也是如此,個性這種東西,往往一開始就決定好了。
有人會天真的以為人會改變,另一半會在這段關係中改變,員工會在任職期間提升,朋友會在相處後變的關係更緊密,但這都可能是一廂情願。
「人的本質」需要花時間去觀察,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要看清楚,尤其是壞的那一面,因為那會很大決定這個人的極限到哪。有的人怎麼教都教不會,我們會說悟性差;有的人怎麼說都不願意改,我們會說他固執。
記得以前帶新人的時候,教不好我都會覺得是自己的問題,但有一天組長找我,他說:「那位新人你之後不用教了。」我疑惑地詢問為什麼,組長語重心長地回我說:「剩下的是他自己的問題。」
隨著我經歷的職場越來越多,帶過的新人也越來越不一樣,我才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有些人怎麼教都教不會。有的人他們很願意學,不懂的問題他們會主動詢問,直到明了為止,一下子就學會很多東西;而有些人他們不會學習,都是被動的等人來告訴他們該怎麼做,不懂也不會問,彷彿教導他們是其他人的義務,這就是「本質」上的差異。
如果一個人的本質是在面對挑戰的時候會感到興奮,那這個人成大事的機率會比其他人高,因為面對挑戰的時候他總不退卻,公司詢問有誰願意出來做的時候,他總會第一個舉手。隨著時間的過去,「本質」帶來的效益逐年提高。相反的,「本質」差的人就算開場拿到好牌,之後的狀態一定會每況愈下。高中時候的第二名就是如此,他的「本質」並不好,碰到挫折就會像受驚嚇的小狗一樣窩回狗窩裡,而本質好的人,會在面對挫折的時候勇於往前。人的本質很難改變,需要長時間的培養堆疊,才有可能培養出蓋過本質的缺點。
成績不代表一切,一個人的本質才是,它會很大的決定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挑戰、恐懼、挫折的時候會做出什麼反應。
你的「本質」是什麼?你有想過這個問題嗎?
你會是流入大海的水,還是想成為雲,落在高山上?
我們下一篇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