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其實不難。但這個單純簡單的技能卻被大家妖魔化,使得它看似高尚難以接觸,又有種虛偽的感覺。
我不是一個從小就愛閱讀的人,但有幸此生有能在異鄉研讀的機會,接觸到了更廣大的世界,才發現自己的渺小,為了尋找更多答案,所以一股腦地開始「亂讀」。我接觸了符號學、西洋哲學、日本文學、韓國文學,又讀了世界名著,也試著讀了博客來、誠品書架上的長年冠軍,我讀了,但又像沒讀。
那時我想,我大概不是讀書的料吧。說什麼愛閱讀,大概就是一個當今世代愛面子又無作為的Z世代廢物,就是一個人設。簡單來說,就是那個領著三萬五,跟你說:「我的能力才不是這樣,只是你給我三萬五我才只做這樣!」的這種毫無社會性又自以為的人吧。
但放下紙本書,卻還是拿著手機看著電子書,關掉電子書,還是遊蕩在諸多小說網、寫作平台,最後眼睛累了,只好再拿起紙本書。人設也好、虛偽也好,於我,「讀書」、「閱讀文章」就是一個很單純的日常。在與「閱讀」的情感拉扯中,我想通了,這段感情必須要是雙向的。所以,我開始去理解它。
後來我的目標很單純:每週讀兩本書,什麼都讀,喜歡的就深入讀。
而現在我的目標明確:每週兩本書,但我也要開始輸出一些文字,什麼都寫,喜歡的就一深入寫。
不論你在人生低潮、失戀、環境轉變,你一定可以找到一本書,它會給你解答。因為所有你會經歷的,都早已有了答案,而任何一本書都不應只節錄任何一句話。想要找到人生解答就去找到一本書吧!它比任何一句名言都能伴你更久。
《大腦想要的正確讀書法》
作者:茂木健一郎
萬事起頭難,起頭贏一半。找回你的專注力,閱讀沒有那麼難。
近期回到台灣總發現,排行榜的書總是些關於成功學、財富、投資、效率等,可以直接應用在工作上的剖析工具書。閱讀法、讀書方法也算是一種熱門分類。我也會閱讀這類的書籍,也會持續在平台分享相關的閱讀紀錄,但我得先申明,關於這類書籍一旦經過閱讀的下一步是「行動」而不是消化。
所謂的行動,即是立刻去做,不要猶豫。
好比在《原子習慣》風靡全球時,我也試著跟著書上的方式做了,但我發現我無法依照書上的方法進行。那時我知道,我的閱讀有效了。我感到的愉悅絕對與那些成功按照《原子習慣》改變生活的人一樣,甚至更實際,因為我比還未行動之前的我更了解了自己。
這一類的書籍,你需要的不是消化裡面的字字句句,你只需要「行動」。
茂木老師這本《大腦想要的正確讀書法》明確且清楚的傳達「如何閱讀」。現代人要進行「閱讀」這個行為時,最大的困難就是身邊的各種科技產品,尤其是手機。其實手機本身沒也太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應該是各種SNS,那些可以接收到各種快速資訊的平台。
我們生活在各種資訊都很快速流過的時代,就連我現在筆下的文章也會是屬於某個層面的「資訊」,人們為了要抓住各種資訊,每天無條件地接收大量的「資訊」。然而這些「資訊」對於你本身是否真的是「有效」,還未可知。這樣的行為就像是家裡會堆放很多時尚小廢物,但又捨不得丟,如果問就是:「之後可能會用到。」
每個人都為了不讓自己有「脫離社會」的感覺,所以選擇了當「極繁主義者」。
專注力就是被這樣眾多的「時尚小廢物」分散了。但這並不是說,如果要學會「閱讀」就要你把辛苦獲得的「時尚小廢物」都丟棄。我們要先知道專注力是如何運作的,那就能同時是「極繁主義者」亦是「閱讀愛好者」。茂木老師在這本書中以腦科學的角度解釋「腦背外側前額葉皮質」( DLPFC)是對於專注力有影響的(連IQ智商都有影響),如何做到訓練專注力,透過閱讀就能改善,而如何閱讀在書裡也有一一解析。
這本書的優點是,他清楚給予「閱讀的好處是什麼?」、「該怎麼閱讀?」、「為什麼要閱讀?」以及「閱讀的價值是什麼?」的答案,雖然說是以腦科學介紹,但其中對於腦科學的引用並不會讓人無法理解,對於剛開始接觸閱讀以及想要加廣自己閱讀範圍的人,是一本「找得到答案的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