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溫柔理性的愛,有可能是最難拆的幻象-從一位媽媽的網路分享,看見我們如何在愛裡演出角色而不自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一篇引起討論的媽媽故事

今天我看到臉書上很多人在討論一篇文章。
內容是一位媽媽分享她女兒英文考了99分,默默把手伸出來說「你打我吧」,因為她們約定考不到100分就要打一下。 媽媽說她並不是追求分數,只是希望女兒不要因為題目簡單就鬆懈。 最後,她還是打了女兒一下,也掉下眼淚,並表示自己也在學習怎麼當一個更平衡的媽媽。

這篇文章似乎造成了不小討論
我不知道原文作者是誰,對我來說也不重要。

我想做的不是評價,而是藉由這個例子,來拆解一個我們很多人都活在其中的東西:幻象


什麼是幻象?為什麼這麼重要?

幻象不是幻想,它不是你編出來的故事。
它是你深信不疑的信念、角色、責任、標準、身分定位——
它讓你活得很合理,很有邏輯,甚至很被讚賞,但其實早已偏離了你的真實。
幻象是你以為的自己,而非真正的你。
幻象會讓你痛苦,卻以為這就是愛、責任、努力的代價。
而我們人生中幾乎所有的問題——關係、金錢、情緒、選擇困境——本質上都不是事件出了問題,而是:我們活在一個沒看見的幻象裡,然後把它演得太逼真。


這位媽媽的四大幻象:

1️⃣ 成就等於價值的幻象

「我們有約定,英文字母老師要拿100分,少一分我會打一下」
「她知道我不是在追求分數本身,而是希望她別因為太簡單而放鬆警覺」
這句話表面是在講紀律、專注,其實潛台詞是:
「我愛你,但你必須達到某個標準才不會讓我失望。」
她以為自己沒有追求分數,但其實她潛意識裡仍然綁著一個信念:
「達到滿分,才是值得被愛、被讚許的表現。」
這會讓孩子內化成一種恐懼:「我只要不是100分,就等於不夠好。」


2️⃣ 懲罰是教育的幻象(愛裡藏著控制)

「我真的狠狠打了她一下,不是出於憤怒,而是想讓她記得這件事的重要性」
這句話是最危險的:
把「打一下」包裝成了愛、成長與紀律
是一種精緻的操控——利用羞愧讓孩子記得教訓
但孩子真的學到的是什麼?
「我只要錯了一分,就會讓媽媽失望,甚至身體受罰。」
而孩子將默默的記住這個指令


3️⃣ 自我犧牲式母職幻象

「我也在學習怎麼當一個更平衡的媽媽……嚴格與溫柔之間,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只能不斷去拿捏去調整」
這看起來像自我反省,但其實還是在加強一個角色幻象:「我是一個好媽媽,所以我需要不斷地調整、努力、付出,甚至犧牲。」
她的整段話透露出的是:「我也很痛,但我必須這麼做,因為我愛你。」
這其實就像是是悲壯母愛劇本,會讓孩子學會:
「愛是壓力,親密關係=我會讓對方受傷/犧牲。」


4️⃣ 炫耀式受害者幻象:當我說我不是炫耀,卻忍不住讓你知道我教得很好

這篇文章其實還藏著一個不容易被看見的意圖:
媽媽一邊說自己不追求分數,一邊又讓讀者知道孩子考了99分,而且有自我覺察到來請求處罰。
這裡面透露的是一種「包裝過的成就展示」——
不是直白的炫耀,而是用「理性母愛 + 自責眼淚」把孩子的表現拉高同時不惹人反感
這也是一種常見的幻象:「我不是炫耀,我只是分享一段我有多努力的心路歷程。」

但實際上,我也想讓你知道——我的孩子很優秀,我教得很好。
這種炫耀不是錯,它很人性,只是我們往往沒看見自己也在用孩子的表現來證明自我價值,而這個劇本一旦成立,孩子就會變成「被母親用來累積價值的道具」。


她不是壞媽媽,她只是活在一個過度合理化的劇本裡

這位媽媽活在一個極度合理化的小我幻象中:

  • 分數是愛的門票,但我假裝我不在乎分數
  • 懲罰是為你好,但我包裝成溫柔的教育
  • 我是為你好才痛苦,但其實我也在滿足自己的控制感與焦慮
  • 我不是在炫耀,但我還是讓你知道我教得很好——這是一種披著理性外衣的價值展示,連我自己都沒察覺。

這就是幻象最厲害的地方:

它不再用粗暴的方式控制,而是用「理性、溫柔、努力、自省」來延續。
但當我們越努力想證明自己不是幻象時,我們就越深地困在幻象裡。


為什麼我要寫這篇:因為人生的根本問題,其實是幻象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活在某種幻象裡。
你以為的責任、愛、成功、標準,其實有可能只是某個舊程式在運作。
但如果我們願意放下評價、開始好奇地觀察自己:
「這個劇情,真的是我想演的嗎?」
「我說的那句話,是愛,還是控制?」
「我還能不能,活得更真實一點?」
那就是一個真正的自由開始。


想一起拆幻象,歡迎你私訊我

最後,如果你喜歡這種「幻象拆解」的方式,我會不定期分享更多生活中的覺察案例,
也會開放一些一對一的對話,陪你一起剪掉不再需要的人生劇本
如果你想一起練習看穿幻象,歡迎私訊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命運剪接室的沙龍
6會員
17內容數
歡迎來到《命運剪接室的沙龍》🎬 這是一個給正在經歷覺察、轉變與靈性探索的你,所打造的對話空間。 我們不講預言、不賣雞湯,只一起觀察—— 從日常對話中,看見自己習慣的劇情,學會用意識剪接出全新的版本。 歡迎一起實驗活出選擇!
2025/06/17
當媽媽的擔憂,觸發了我的一個深層觀察 某天,一位女性家人和我聊到校園裡性教育愈來愈早,有些小學生甚至已經知道如何使用保險套。她很焦慮,因為她有三個女兒,不知道該怎麼引導她們保護自己,避免太早進入親密關係,甚至在還不懂愛的年紀,就交出自己的身體。 她的擔憂讓我浮現一個很深的觀察: 那些過早進入親密
Thumbnail
2025/06/17
當媽媽的擔憂,觸發了我的一個深層觀察 某天,一位女性家人和我聊到校園裡性教育愈來愈早,有些小學生甚至已經知道如何使用保險套。她很焦慮,因為她有三個女兒,不知道該怎麼引導她們保護自己,避免太早進入親密關係,甚至在還不懂愛的年紀,就交出自己的身體。 她的擔憂讓我浮現一個很深的觀察: 那些過早進入親密
Thumbnail
2025/06/16
這個世界,其實是一面鏡子 我們的世界,其實是由一連串的「訊息」組成。 而這些訊息,會透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六識」——來被我們接收與過濾。 而這六識,又是根據你過去的經驗、信念與習慣,去統整出「你以為你理解的東西」。 也就是說: 你看到的世界,從來不是客觀的,而是
Thumbnail
2025/06/16
這個世界,其實是一面鏡子 我們的世界,其實是由一連串的「訊息」組成。 而這些訊息,會透過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也就是佛家所說的「六識」——來被我們接收與過濾。 而這六識,又是根據你過去的經驗、信念與習慣,去統整出「你以為你理解的東西」。 也就是說: 你看到的世界,從來不是客觀的,而是
Thumbnail
2025/06/13
最近我看了一部台劇,是劉若英執導的《忘了我記得》 由謝盈萱(飾程樂樂)、秦漢(飾程爸)、霍建華(飾張凱)主演 我目前只看了前三集,裡面有一段程樂樂與張凱夫妻吵架的的戲 讓我發現這根本是很多現代人正在上演的現實人生 這段吵架戲,講出了我們很多人人生不順時,會不自覺用來「包裝自己的理由」 看起來很合理
Thumbnail
2025/06/13
最近我看了一部台劇,是劉若英執導的《忘了我記得》 由謝盈萱(飾程樂樂)、秦漢(飾程爸)、霍建華(飾張凱)主演 我目前只看了前三集,裡面有一段程樂樂與張凱夫妻吵架的的戲 讓我發現這根本是很多現代人正在上演的現實人生 這段吵架戲,講出了我們很多人人生不順時,會不自覺用來「包裝自己的理由」 看起來很合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母親不僅是女兒的創造者與養育者,也是傳遞過去創傷的媒介,有意識無意識地讓女兒也背負著無形的枷鎖。本文從個人經驗出發,深入分析亞洲社會對女性的期望如何影響母女關係,並質疑母愛的理想化概念。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看完這篇,或是正在看的時候,我的感覺是,母愛是很可怕的,無處不滲透,上天下地,天羅地網,每個細縫都逃不掉,填滿了所謂的母愛,雖然不至於窒息而死,也是讓人喘不過來。到現在都還活得「好好」的人,是自己掙脫出來的,還是母親張開雙手,開了一條縫,讓孩子的自我得以喘一口氣,長大一點呢?   當孩子的生活技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父母要放手的故事,從筆觸與文字,我感受到為人母親的掙扎。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又想保護孩子,又想孩子長大。 我常常有感,繪本既照亮孩子的路,也溫暖媽媽的心。我們都試過愛孩子愛到一個地步,是不容有失。但原來,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父母要放手的故事,從筆觸與文字,我感受到為人母親的掙扎。父母對孩子的愛就是這樣,又想保護孩子,又想孩子長大。 我常常有感,繪本既照亮孩子的路,也溫暖媽媽的心。我們都試過愛孩子愛到一個地步,是不容有失。但原來,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自我有記憶以來,母親就是一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可以快速翻篇的人。即使青春期的我叛逆又不容世俗,總是衝撞權威又經不起評判,卡在自己的迴圈動彈不得。但母親從沒有放棄與我溝通,在夜深人靜、獨自啜泣的陽台角落,他總在與我爭執後默默伸出手,理性的分析他生氣的原由,教我做人處事
Thumbnail
是一種特定形式的愛。 因為條件嚴苛且單一,這一種偏執往往在大眾的眼裡視為一種瘋狂的愛 也因為這樣的描述,會很熟悉地在熱戀的戀人身上看到。 是在母親期待裡誕生和長大的孩子。
Thumbnail
是一種特定形式的愛。 因為條件嚴苛且單一,這一種偏執往往在大眾的眼裡視為一種瘋狂的愛 也因為這樣的描述,會很熟悉地在熱戀的戀人身上看到。 是在母親期待裡誕生和長大的孩子。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Thumbnail
當孩子被欺負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讓孩子打回來嗎? 還是你幫孩子打回來呢? 說實在的,我真得很想替我婆婆按100個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