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0 到 1 的商業模式創新、產品價值重構到組織轉型,這套方法論將成為你的增長引擎。
你的商業模式是否陷入停滯,找不到新的增長點?你的產品策略是否價值模糊,無法有效打動市場? 這是在當今商業環境中,無數企業面臨的真實困境。
多年來,在協助不同產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與組織系統設計的實戰中,我發現解決這些複雜問題的關鍵,從不在於找到「更好的答案」,而在於提出「正確的問題」。
我將這套能根本性改變局勢的思維,稱之為——「深度重構」。它是一套可執行的系統化框架,能帶領團隊走出迷霧,為你的企業建構真正可持續的增長系統。
第一部曲:深度洞察 (Deep Insight)——釐清全貌,找到真正的槓桿點
多數人面對問題時,急於尋找解決方案。而「深度洞察」恰恰相反,它要求我們克制行動的衝動,耐心拆解現狀。它的核心不是「說服」,而是「建構」一個讓所有利害關係人都能看懂的「理解與行動結構」。
- 我的核心心法: 「現象只是冰山一角,我更專注於描繪出水面下的『系統結構』與『價值流動』。因為真正的答案,藏在關係與結構裡,而不是在單一的現象中。」
- 案例佐證:
- 找到新市場: 在為一個 SaaS 產品進行價值重構時,我透過對 70+ 位使用者的深度訪談,最終將產品的商業價值放大了 20 倍。
- 策略對話: 真正的深度訪談,是幫助對方釐清自己的信念與願望,而不只是為了驗證你的產品設計。
- 釐清命題: 在任何商業模式討論前,我會先花時間釐清「真正要處理的核心議題是什麼」,以防止會議在枝節裡繞圈。
第二部曲:破窗思考 (Problem Reframing)——跳出框架,重新定義問題
當你對全局有了深刻洞察後,下一步不是立刻去「解決」它,而是「重新定義」它。破窗思考的精髓,在於挑戰所有理所當然的假設。
- 我的核心心法: 「我從不接受『只能這樣』的說法,我會回頭問:如果限制不存在,會不會有另一種更適合的做法?」
- 案例佐證:
- 重構硬體公司的商業模式: 問題不是「如何賣更多設備」,而是「如何販售『空間健康報告』」,從而開創一個全新的市場需求。
- 翻轉封閉產業的認知: 在燈光產業,問題不是「LED 顏色不對」,而是「沒人用數據解釋為何顏色不對」。我用光學知識與數據,讓「感覺」變成了可以被討論的「事實」。
- 重新定義 SaaS 產品的任務: 問題不是「系統功能怎麼改」,而是「如何從場域價值出發,設計用戶真正需要的任務邏輯」。
第三部曲:系統設計 (System Design)——建構結構,讓成果自然湧現
在定義了正確的問題後,我們終於來到「解決問題」的階段。「深度重構」追求的不是一次性的成功,而是建立一個能讓成果「可持續、可複製」地發生的新系統。
- 我的核心心法: 「我設計的不是功能,而是任務驅動的邏輯;我追求的不是共識,而是共構。」
- 案例佐證:
- 打造平台型商業模式: 將產業中各自為戰的弱勢廠商,設計成一個能力互補、共創共贏的「戰略聯盟」。
- 設計高效協作系統: 透過將活動拆解成「任務型參與模組」,讓團隊成員自願、自主地貢獻,最終創造出 100 倍的成果。
- 建立市場信任規則: 在一個價格混亂的市場,我用一整年的時間,親自下場陪跑,建構出一套包含原廠授權、技術保證的「信任機制」,讓亂市變回正市。
「深度洞察」、「破窗思考」、「系統設計」,這三部曲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循環。它是我剝開複雜問題層層外衣,直達核心,並建構出真正能創造價值的思考與行動框架。
這套方法論,已經成功應用在多個產業的轉型與產品的從 0 到 1。
下一步,您可以選擇:
1. 探索我的核心方法論
如果你對我解決所有複雜問題的思考框架感興趣,想了解這背後的「深度洞察、破窗思考、系統設計」的完整邏輯,建議你從我的定錨之作開始。
▶︎ 前往【思考框架與解決方案】
▶︎ 前往【商業模式與產品價值重構】
▶︎ 前往【高效團隊與組織系統設計】
2. 了解服務與合作方式
如果你想了解我的專業背景,以及我能為你的企業提供哪些具體的服務方案(如一對一診斷、工作坊、長期顧問等),歡迎前往我的「關於我」與「服務」頁面。 ▶︎ [點此了解我的背景與服務項目]
3. 直接預約初步診斷
如果你正帶著明確的商業挑戰而來,並希望直接與我對話,找出問題的破局點,歡迎預約一次 30 分鐘的免費線上對談。 ▶︎ [點此預約 30 分鐘初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