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創業開店的角度來說,Z世代是完全合理的
開店可能用「延遲支付」、「贈品」、「廣告」、「促銷活動」讓自己增加市場滲透率或者是銷售額更好。店家在投入前想必也精算過行銷效益,也確認過自己金流嘎得過來,有「回收效益」的可能性,但有時也可能是一時衝動(X)。
如果你的店開不了這麼久呢? 你等不到客戶回流,或因為活動成本讓你倒店,所有的成本都無法回收,這跟職場的吃虧是相同的。
怕得罪人、不懂得推工作、被同事凹,這些都是職場的「吃虧」。雖然用容忍度過暫時的和平,但如果你得內傷無法長久呢? 很想換工作呢? 甚至心累想休息一陣子呢? 職場的吃虧等於無法回收跟變現,且沒有同事會同情你。說真的,你連現在的錢都拿不回來了,還奢望未來有人主動還你? 如果職場上沒有中長期的生意頭腦/人脈,不知如何回收「吃虧」或「投資」,寧可不要吃虧。做多少拿多少,銀貨兩訖,抄短線準時下班就好。

職場上鮮有感恩,你的付出並不值錢
說實話啦,以你的職級,你真的以為幫了同事什麼大忙嗎? 那叫做被凹
同事有什麼好東西或資源時,只會獻給有投資價值的人,比方說老闆或愛將,這些能讓他們職涯更長久的人,而非幫過他的小毛頭喔。這些同事甚至自私地覺得你是在獻殷勤,是給你一個表現的機會,壓根兒不用還,你真的以為自己幫了什麼大忙嗎?
你平常幫同事忙,但你需要幫忙時,大家裝死也很常見。甚至你離職時,同事也不願意請你吃飯意思一下,還抱怨「唉,XXX怎麼請這麼便宜的飲料?」
領薪水度日子又如何?
其實跟創業很像,就算店家生意不錯,但沒有能力抵禦強盜,無法跟大企業的模仿競爭,你還是守不住銷售結果。
在職場認真/有責任感能換來什麼?如果沒有背景/人脈/手腕也無法上位,守不住自己的工作成果,只能是萬用工具人。
若條件沒有萬事具備,與其努力、不如躺平保護自己,反正公司又不是我開的。
勞動契約除了底薪/特休/勞健保就沒有任何保障了,在公司蹭日子領薪水也是合理的(X)
我體悟了,我不是來做慈善事業的,我也不需要同事的謝謝,我來公司就是為了有效率賺錢。不吃虧、愛計較、抄短線,我是驕傲的職場Z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