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們說的『裝』不是一種單純的表面功夫,而是一種高級的場面調度能力。
在 HR 的工作日常中,所謂的「裝」,不是虛偽,也不是討好,而是一種角色掌握感與情境敏銳度。它不是拿來欺騙別人的,而是用來穩住節奏、精準溝通、避免誤判的職業成熟表現。

以下這八種「裝」,是我看過的又資深又厲害的HR夥伴,每天在用的無聲武器。
#裝糊塗:選擇不說,是為了讓局面留有彈性
HR往往知道太多,但不能講太多、反應太快,因為這樣的話,常常只會讓HR更難做人。例子:某主管明明說過某件事,現在又矢口否認,你會怎麼辦?
~年輕HR可能會當場打開訊息對質。
~但老練HR只會輕描淡寫一句:「喔~我有點不確定當時怎麼說的,我回去幫您查一下。」
這不是敷衍,而是替主管留台階、替場面留餘地,也替自己留後手。
#裝自信:不是因為你沒懷疑,而是你代表制度
HR是制度的代表者,不是意見收集箱。所以當員工問你:「這次績效標準怎麼這麼模糊?」
你不能說:「嗯⋯我也覺得這標準怪怪的耶⋯」
你要說的是:「這一版設計有它的考量,我可以說明整體架構的由來。」
不是不容質疑,而是你不能先自我拆台。這不是裝,而是對角色的一種尊重。
#裝熱情:不是為了讓人喜歡,而是讓人願意合作
HR不需要取悅誰,但需要讓每一個人都願意開口說話。你不一定是最懂他們業務的人,但要成為最容易對話的那個人。
與其苦臉回應「我現在很忙」,不如笑著說:「我手上正在處理A案,但我先幫你把這件事記下來,稍後我們聊好嗎?」
這種裝出來的熱情,不是為了形象,是為了讓合作順利推進。
#裝無所謂:因為你不是主角,但你得顧住場面
有些時候,主管對HR口氣不好、態度不尊重,HR不代表可以任人欺負,但也不應該主動起衝突。
你得從情緒中退一步,才能拉高格局。一個懂得裝沒事的HR,往往更能操控節奏,從容回擊。
例如:「我知道這部分可能讓您感到不便,我會再跟主管團隊回報,確認後再調整。」
這不是忍,而是一種不讓情緒蓋過目的的選擇。
#裝不確定:故意模糊,是一種責任設計
很多時候,HR不是不知道答案,而是知道不該現在給答案。例如,員工私下問你:「我聽說部門要裁人,名單出來了嗎?」
太快回答只會惹禍,但直接否認又會失信。
聰明的說法是:「目前還在評估一些方向,如果有正式公告我們會盡快通知大家。」
模糊、轉圜、含蓄,不代表不專業,而是懂得用時間來處理敏感度。
#裝冷靜:不是你不緊張,而是你選擇先當穩定那個人
組織遇到重大變動、突發事件、敏感議題時,HR經常是第一個知道的。但在眾人情緒爆炸時,HR不能也跟著炸。
不是你不能有感受,而是你選擇把情緒放在後面,把架構先排出來。
例如:「這件事確實很衝擊,我們這邊先整理幾個處理步驟,等一下再向大家同步。」
裝冷靜,是為了讓大家能更理性地對待當下的動盪。
#裝不在意功勞:不是你不想被看見,而是你知道什麼更重要
升遷制度優化是你設計的,員工關懷計畫是你推動的,但發表成果的永遠是業務單位、總經理、或者某個專案負責人。
你不是不想說自己做了什麼,而是你知道:「推動變革這件事的重點不是誰做了,而是事情有沒有被執行下去。」
你要的是系統正常運作,而不是鎂光燈下的個人表演。
#裝人情世故:不是真的世故,而是有節奏、有分寸、有手感
真正厲害的HR,從來不是因為人好或臉皮薄,而是因為懂得何時退一步、何時繃住線、何時換個說法也不改本質。
你協助推動裁員流程,但你也知道怎麼保留尊重;你配合高層方向,但你也知道該怎麼照顧員工情緒;你維持公司利益,但你不失人味。
這不是裝熟,而是你選擇用「人情」包住「理性」,讓制度不再冰冷。
#會裝的HR_是專業與人性的界面操作者
「裝」不是對外掩飾,而是對內成熟;
「裝」不是形式偽裝,而是意圖導航。
會裝的HR,不是虛偽的HR,而是懂得用彈性、溫度與界線感,在看似衝突的兩端之間,建立一座可以溝通的橋樑。
如果你也在練習成為一個更高段位的HR,別害怕「裝」,你只是正在建立自己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