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曾遇過這樣的情況:一個看似簡單的親子遊戲,卻意外引發孩子驚天動地的反應?最近一位家長分享了他們家玩「Shut the Box」的經驗,讓我深感共鳴。這不只是一場遊戲,更是一扇窗,讓我們得以窺見孩子內心世界的波瀾,以及潛藏其中的成長契機。
故事是這樣的:假期餘暇,母子三人一起玩Shut the Box註一,孩子們提議,媽媽輸了他們就能玩30分鐘iPad,反之,如果兩兄妹都輸給媽媽,當天就不能玩iPad。這個「高風險」的約定,為這場遊戲增添了幾分緊張刺激。(註一:Shut the Box 是一個擲骰子遊戲,玩家輪流擲骰,並蓋下與骰子點數總和相同的數字板塊。目標是蓋下所有的板塊(即「Shut the Box」),或是獲得最低的剩餘分數。)

Shut the Box遊戲內容和計分紙
從氣勢如虹到「天崩地裂」:情緒的真實展現
遊戲初期,孩子們氣勢如虹,兩次喊出「Shut the Box!」,勝利似乎唾手可得。然而,命運的轉折總是來得措手不及。在最後一輪,妹妹察覺勝算不高,急忙叫哥哥跟媽媽取消約定,但「君子協定」豈能輕易破壞?最終,媽媽贏了。
此刻,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哥哥當場嚎啕大哭,口齒不清地訴說著他一路領先,到第八局都還維持在低分(58分),那是多麼接近勝利,反觀媽媽以多出40分落後,得勝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那份傷心,深刻到連媽媽都疑惑:「哪有這麼傷心?」
這份「極度傷心」,正是孩子們情緒最真實的展現。對於大人來說,這或許只是一場遊戲的輸贏,但對孩子而言,卻可能牽涉到:
- 對勝利的渴望與失落: 他們全心投入,期待贏得 iPad 時間,當期待落空,失落感會被放大。
- 承受挫折的能力: 面對失敗,情緒如何湧現、如何表達,都是孩子學習承受挫折的過程。
「媽媽,我驗算一次!」:危機中的成長火花
正當媽媽不知如何是好,哥哥哭得聲嘶力竭時,身為「命運共同體」(同樣不能玩iPad)的妹妹展現了令人驚訝的反應。她立刻說:「我驗算一次,說不定算錯!」並認真地計算起來。
這份主動與積極,正是孩子展現解決問題能力的縮影。她沒有跟著哥哥一起哭泣,而是選擇了行動。當她發現分數算錯,哥哥的總分其實更低時(低分者勝),哥哥破涕為笑,一句「我若明天才發現算錯真的會氣死」,道盡了孩子對「真相」和「結果」的重視。
這個轉折不僅扭轉了遊戲結果,更成為孩子們學習與成長的寶貴時刻。我們可以看到:
- 積極應對挫折: 妹妹沒有放棄,而是主動尋找解決方案。
- 自我覺察與表達:哥哥的「氣死」反映了他對結果的極度在意和對預期的執著。
- 手足間的互相影響: 雖然是「命運共同體」,妹妹卻成了哥哥情緒的轉折的契機。
從遊戲中看見孩子的內心與成長軌跡
這場「Shut the Box」的故事,不只讓我們看見孩子們如何處理輸贏,更揭示了他們在情緒、社交與認知發展上的種種面向。作為臨床心理師,我深知遊戲對於兒童發展的重要性。它不僅是娛樂,更是:
- 情緒的練習場: 孩子們在遊戲中學習辨識、表達和調節情緒。
- 社交的縮影: 他們學習協商、合作、面對衝突與競爭。
- 認知的挑戰: 規則理解、策略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在遊戲中悄然提升。
下次當您的孩子在遊戲中出現強烈的情緒反應時,不妨試著停下來,不僅看見表面的輸贏,更深入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的渴望、焦慮與需求。或許,那份看似「小題大作」的眼淚,除了是深刻個人內在慾望失落,也可能呼求更多來自共情的協力(幫忙可以是注意確認現實、可以是安慰支持因應失落),......這一切都將為成長的「韌性」積蓄能量。
您家中是否也有類似的遊戲小故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讓我們一起從孩子的遊戲中,看見更多成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