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書序|簡介克里斯多福・布拉特曼《戰爭為何發生:戰爭的五大根源,以及通往和平之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在全球局勢日趨動盪的當下,戰爭不再僅是歷史教科書中的回憶,而是實實在在發生於當代社會的現實景況。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中東衝突復起,台海與南海局勢亦屢現緊張。面對此等挑戰,深究戰爭成因與和平可能,已成為不可迴避的重要課題。

芝加哥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克里斯多福・布拉特曼(Christopher Blattman)於其專著《戰爭為何發生》(Why We Fight: The Roots of War and the Paths to Peace)中,提出一套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證基礎的分析框架,為讀者勾勒出一條通往和平的務實道路。

戰爭並非常態:重新思考人類衝突的根本假設

本書首重觀念上的釐清。布拉特曼明確指出,戰爭並非人性中不可避免的表現,也不是人類社會的常態現象。相反地,他認為,在多數情境中,理性個體會傾向避免戰爭,因其代價高昂、風險難以掌控,且結果未必符合原初期待。此一觀點,與過去視戰爭為「人性之惡」或歷史必然的論調形成對比,亦為全書奠定了理性分析與制度設計的基調。

戰爭的五大根源:一套理性且具操作性的解釋架構

布拉特曼將戰爭的成因歸納為五項結構性因素:

1. 無法執行的合約(Unenforceable Agreements):當各方缺乏可信的協議履行機制,即便存在和平意願,亦難以維持穩定關係。

2. 制度薄弱(Weak Institutions):政治體制若無法有效仲裁紛爭或懲戒違約者,戰爭即可能成為利益爭奪的手段。

3. 領導者的私利(Leaders’ Private Incentives):有時戰爭的發動並非出於集體理性,而是少數領導階層基於權力穩固、經濟收益或族群動員的個人盤算。

4. 錯誤判斷(Misperceptions and Miscalculations):對對手意圖或實力的誤判,亦常是衝突升級的重要推手。

5. 非理性因素(Emotions, Ideologies, and Biases):歷史創傷、民族主義、復仇心理與身份認同等,往往使理性計算失靈,導致衝突失控。

此五項因素並非抽象概念,而是透過大量案例與田野觀察所得。布拉特曼結合賽局理論、社會心理學與計量研究,說明此架構在國際戰爭、內戰、地方暴力乃至幫派衝突中的廣泛適用性。

通往和平的四條途徑:從診斷邁向建構

在本書後半,作者由「病理診斷」進一步提出「療癒對策」,概括為四種和平促進策略:

1. 深化相互依存:藉由貿易、文化與人際往來增加各方互賴,可降低衝突誘因。歐盟的經濟整合即為明顯例證。

2. 制度分權與制衡:避免決策權集中於單一個體,有助於抑制濫權與衝突升高。布拉特曼以美國權力分立制度為參照,並指出在部分脆弱國家,制度移植需視實際條件調整。

3. 明確規則與執行能力:穩定的合作規範與可信的執行機制,有助於建構穩定的互動預期。國際協議與維和任務提供具體例證。

4. 外部適度介入:國際社會透過調解、威懾或資源誘導,可能改變衝突各方的計算邏輯。布拉特曼引非洲內戰中的第三方調停實例,說明此策略的應用潛力與侷限。

這些策略並非理想化設想,而是建構於作者長年實地研究與統計模型基礎之上,展現其對和平可能性的審慎樂觀。

方法論上的特色:跨學科融合與實證導向

布拉特曼的學術方法值得關注。他融合政治經濟學、社會心理學與行為科學,並進行實地研究,涵蓋烏干達、哥倫比亞、利比里亞與芝加哥等地。這使本書不流於理論建構,而能回應實際情境,亦增加政策可操作性。

例如,在哥倫比亞,前叛軍若能獲得穩定就業,其重返暴力行為的比例大幅下降;而在芝加哥街區,透過隨機對照實驗,證明短期的社會介入(如衝突解決訓練)可顯著降低犯罪行為。這些案例具體而微,顯示衝突雖深,但和平非無望。

敘事風格與人文關懷的結合

本書敘事風格平實而具深度。作者並未陷於抽象論證,而是透過實地故事與真實人物,揭示人在衝突中的掙扎與選擇。如書中描述烏干達前孩童兵的復原歷程,或芝加哥青年在暴力與家庭責任間的拉扯,皆使理論架構增添溫度與現實觸感。

理性視角的侷限與補足之道

儘管全書結構清晰、理論縝密,仍有值得補充與批判之處:

首先,布拉特曼強調理性選擇與制度設計,對宗教情感、歷史創傷與文化認同等深層心理因素著墨較少。若能引介人類學與宗教研究視角,或可補足理論上的盲點。

其次,書中較聚焦於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對基層民間社群、宗教團體或文化工作者所扮演的和平角色關注不足。此為理解和平如何由下而上孕育的關鍵環節。

第三,在特定衝突熱點(如巴勒斯坦、緬甸等)上的分析略顯簡略。若能引入更多在地觀點與受難者經驗,將更能呈現衝突的多重面向與倫理複雜性。

和平作為一種歷程的實踐召喚

總括而論,《戰爭為何發生》不僅是一部戰爭社會學的學術著作,更是一份理性與實踐相結合的和平倡議。布拉特曼並不逃避現實的困難,也未落入烏托邦的空想。他所主張的,是一種建基於現實觀察與制度分析之上的「務實希望論」(pragmatic optimism),強調即便和平之路漫長且困難,仍值得投注心力與智慧。

在今日人類文明面對重重考驗之時,布拉特曼的作品提醒我們:和平不是自然而然的結果,而需有計畫、有設計地經營與維持。《戰爭為何發生》無疑為當代和平研究領域立下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也為關心人類未來的讀者,提供一條可思、可行、可實踐的和平之路。

中文本陳義仁翻譯,台北天下文化,2023年出版

中文本陳義仁翻譯,台北天下文化,2023年出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5K會員
1.2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06/28
克里斯多福‧瑞安(Christopher Ryan)與卡西爾達‧傑薩(Cacilda Jethá)這對夫妻檔,先後出版了《黎明之性:現代性的史前起源》(Sex at Dawn)與《文明至死:進步的代價》(Civilized to Death)。兩書立論鮮明,風格通俗卻嚴肅,皆以跨學科研究為基礎。
Thumbnail
2025/06/28
克里斯多福‧瑞安(Christopher Ryan)與卡西爾達‧傑薩(Cacilda Jethá)這對夫妻檔,先後出版了《黎明之性:現代性的史前起源》(Sex at Dawn)與《文明至死:進步的代價》(Civilized to Death)。兩書立論鮮明,風格通俗卻嚴肅,皆以跨學科研究為基礎。
Thumbnail
2025/06/24
在現代社會中,「心念能量」、「情緒頻率」等說法屢見不鮮,尤其美國精神科醫師戴維·R·霍金斯博士(David R. Hawkins, M.D., Ph.D.)所提出的「意識地圖」(Map of Consciousness)理論,於身心靈領域中廣為流傳。他主張人類的意識與情緒具有可量化的「振動頻率。
Thumbnail
2025/06/24
在現代社會中,「心念能量」、「情緒頻率」等說法屢見不鮮,尤其美國精神科醫師戴維·R·霍金斯博士(David R. Hawkins, M.D., Ph.D.)所提出的「意識地圖」(Map of Consciousness)理論,於身心靈領域中廣為流傳。他主張人類的意識與情緒具有可量化的「振動頻率。
Thumbnail
2025/06/21
在當代國際政治舞台上,情報與安全作為維繫國家生存的重要機制,其運作往往隱於幕後,鮮為人知。《先發制人:以色列情報特務與秘密戰爭的歷史》揭開這一祕密領域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2025/06/21
在當代國際政治舞台上,情報與安全作為維繫國家生存的重要機制,其運作往往隱於幕後,鮮為人知。《先發制人:以色列情報特務與秘密戰爭的歷史》揭開這一祕密領域的神秘面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明理的人都知道,遮眼閉目或用「和平」換字包裝,緩和不了戰爭的殘酷真相;逃避而不願直視,也無法否定戰爭與我們的過去同在,也是我們現在的一部分,而且還會緊隨著我們,共同走向未來。人就是這類暴力衝突中唯一的主角,沒有配角,討論戰爭,就是討論人。 戰爭:暴力、衝突與動盪如何形塑人類與社會...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在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的行為差異。從日常生活的接觸和交流中,作者發現人們對於戰爭的態度多樣且變化莫測。文章也引用了聖經中的相關經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對於尊嚴、勇氣、正義和愛的追求。最後,文章指出了歷史中的不義之戰必將失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事實。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人類在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的行為差異。從日常生活的接觸和交流中,作者發現人們對於戰爭的態度多樣且變化莫測。文章也引用了聖經中的相關經文,進一步闡述了人類對於尊嚴、勇氣、正義和愛的追求。最後,文章指出了歷史中的不義之戰必將失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事實。
Thumbnail
為什麼會發生戰爭因為人類是自私的生物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發生戰爭,只要人類還在地球的每一天世界都不會有和平,因為你在想屁吃,和平你活著要和平嘴巴說和平發起戰爭的不就是你們人類,那你們都去死一死,世界就和平了阿,趕快拉想死得趕快跳河自殺拉地球根本不需要人類。
Thumbnail
為什麼會發生戰爭因為人類是自私的生物都只為了自己的利益發生戰爭,只要人類還在地球的每一天世界都不會有和平,因為你在想屁吃,和平你活著要和平嘴巴說和平發起戰爭的不就是你們人類,那你們都去死一死,世界就和平了阿,趕快拉想死得趕快跳河自殺拉地球根本不需要人類。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我很推薦大家去看的原因,就是在孤獨中總有個能意外理解、並成為你好夥伴的人,當在戰場上你只能被量化成效判斷有沒有用時,仍有那麼一個人是純粹的擔心你、為你想發揮的喜好展現熱情而大力鼓掌,一起對著彼此說聲「我要活著,你也要活著」的人,也為自己開始有了找尋「為什麼」的動力。
Thumbnail
近代人類享受了自二戰後相對和平穩定的數十年時光,但近年的各大戰事,讓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未如此之近。
Thumbnail
近代人類享受了自二戰後相對和平穩定的數十年時光,但近年的各大戰事,讓我們離第三次世界大戰從未如此之近。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Thumbnail
對「戰爭」及「戰士/戰犯」這些大的概念,做了非常多元化、個體化的理解。這也是大逃殺系列及反烏托邦作品讓人沈迷的點。面對空降或世襲的遊戲規則,基於生命經驗乃至於使命、身體能力與生存之道,採取不同的生存方式。此外,更展現了幾種超越自己生命,也想守護的東西,以及基於這樣的價值認同,所採取的生存(戰鬥)模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