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前我以為:只要人潮穩、東西好吃,就能穩定獲利。
但真的自己跳下來做才知道,早餐店不只是早起那麼簡單。它考驗的是你的體力、耐力、邏輯力,甚至是你面對失望的抗壓力。
如果你也正在考慮投入早餐行業,或只是好奇這行到底長什麼樣,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揭開一些現實面。1. 不是所有「好吃」的東西都能賣
有些產品你做起來覺得超好吃,但在外帶市場根本沒人要買。
像我一開始推出自製三明治,配方花很多心思,結果幾乎沒人點。
後來才明白:「早餐好吃」要包含「方便吃、好拿、能快速帶走」,這是內用店跟外帶早餐店最大不同。
2. 你不能休息,因為客人習慣你「每天都在」
早餐是一種「習慣消費」的行為。
只要你某天沒開,就可能讓客人流向其他店,從此沒再回來。
尤其現在店多、選擇多,穩定營業,比做促銷更重要。
這對體力與心理都是一種壓力,但你得學會:先經營信任,再談行銷。
3. 生意好,不等於你賺得多
一天做到手軟,營收看似破萬,結果扣掉:
原物料成本
食材損耗
瓦斯電費
工讀生薪水
房租與營登稅金
最後你只剩下不到 10%。
而這還沒算上你自己的工時與體力消耗。
早餐店是「低利高量」的生意,不會像精品、飲料那樣利潤浮動大。
4. 社群曝光很重要,但「回購」更關鍵
你可能看過早餐店經營 IG、拍美美的吐司照、打卡牆等等。
我也做過,剛開始熱度不錯,但發現只有「第一次客人」來過,回頭率卻不高。
後來我才懂:
與其拍照吸引新客
不如做出一兩道「會讓人每天想吃」的品項
我調整菜單,把人氣高、成本低、操作快的品項留住,讓常客吃不膩、回購快。
5. 真正的成長,是從「做餐」變成「管數字」
以前我以為會做早餐就能經營早餐店。
後來才發現:
每日銷售分析
食材庫存損耗紀錄
訂單高峰時段排班
外送平台獲利比率計算
這些數字,比「你煎蛋煎得漂亮」更重要。
想讓早餐店真的撐下去,你必須從「廚房人員」轉職成「數據經營者」。
這條路不好走,但值得走
如果你是想開早餐店的新手,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避開一些我曾經走過的冤枉路。
如果你只是喜歡吃早餐的讀者,謝謝你願意了解我們這群天還沒亮就開工的小老闆們,正在默默撐著一間又一間小店,為了把熱呼呼的吐司、豆漿和微笑交到你手上
歡迎追蹤我,看更多早餐店經營日常與真實心情紀錄:
也歡迎留言告訴我:你最懷念的一家早餐店,是哪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