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電力靠誰#4/5|電池變成城市標配,倫敦公車都需要的Zenob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Zenobē Energy

電池成為城市新標配,倫敦公車幾乎都靠 Zenobē Energy。這家新創不只做儲能,更用「電池租賃+再利用」模式,🚌讓公車低成本轉型,還打造英國規模最大的「電動車與儲能融資平台」,促成超過20億英鎊融資,幫助大量電巴與儲能案場快速落地。


📚Zenobē Energy創業故事:

2017年的倫敦,電動車還剛起步,三位不同領域的創辦人——James Basden(能源與電網基建)、Steven Meersman(運輸與營運),及Nicholas Beatty(融資與資本運作)觀察到:要推動交通電動化,光是換車還不夠,關鍵在於充電與儲能配套不足,必須有支援系統,轉型才推得動。

這樣的理念,成為Zenobē Energy創立的起點。他們不造車、不造電池,而是主打「電池即服務」打造支撐城市電動化的整合系統。從電池租賃、儲能案場,到再生能源整合與退役電池再利用,一步步創造未來城市的新型態能源建設。

為解決昂貴的轉型成本與基礎設備瓶頸,他們更打造英國最大的「電動車與儲能融資平台」,自2020 年陸續整合銀行融資、政府補助與長期租賃,使原本難以啟動的專案快速落地。截至 2024 年,已促成超過20億英鎊的投入,成為英國能源轉型的重要推手。

Zenobē的模式也獲得資本市場肯定。2023 年獲得KKR和Infracapital注資近6億英鎊,2024年再完成4.1億英鎊綠色債務融資,為當年度英國最大規模的電動交通與儲能專案之一。這些資金推動在蘇格蘭部署超過1GW儲能容量,也讓業務拓展至歐洲、澳洲,並準備於2025年進軍北美

Zenobē把原本碎片化的產業,拼成擴張複製的營運模式,讓能源轉型不再遙不可及。


📚Zenobē Energy新創重點:

Zenobē Energy 成立於 2017 年,總部倫敦,主攻電動車與儲能系統整合。其最大特色在提供電池「租賃」方案,而非直接銷售,協助公車公司以低前期成本轉型電動化。
目前已部署超過1.1 GW儲能容量、支援逾2,000輛電巴
 Zenobē打造英國規模最大的「電動車與儲能融資平台」,結合銀行融資、政府補助,再搭配長期租賃模式,構成三方資金架構。
透過這套公私合作機制,已促成超過 20 億英鎊的融資,幫助大量電動巴士與儲能案場快速落地,成為能源轉型背後的關鍵推手。
Zenobē 將車隊退役電池回收再利用,支援施工場地、電影拍攝與活動供電,並整合至現有電網或太陽能系統使用,實現一次電池多階段應用。
Zenobē 正擴展至北美與荷比盧市場,目標於2027年達成2.5 GW儲能與4,000輛車隊


📚Zenobē Energy企業檔案:

一、公司簡介

公司名稱:Zenobē Energy Limited

成立時間:2017年

總部地點:英國倫敦(Burdett House, Buckingham Street)

公司分布:英國、澳洲、紐西蘭、北美、荷比盧 

員工規模:約 200–500 人

創辦代表:Donald Weir(CEO)、James Basden(聯合創辦人/董事)、Steven Meersman(聯合創辦人/董事)、Nicholas Beatty(聯合創辦人/董事)。

產業類別:電網級儲能(BESS)與電動車隊電池管理與融資

公司簡介:Zenobē 設計、融資、建構並經營電池系統,支援電網調節與車隊電動化,並推動循環經濟應用,回收再利用電池。自 2017 年成立以來,已建立超過 1,135 MW 電池佈局,服務 2,000 多輛電動車。

榮譽獎項:

  • 英國「British Renewable Energy Awards」創新獎
  • IJGlobal ESG Awards “ESG Infrastructure Deal of the Year”
  • Tamarindo Energy Storage Report 2024「Developer of the Year」與「Project Finance Deal of the Year(高度推薦)」
  • 2024 Environmental Finance「Green Loan of the Year (EMEA)」

政府補助:參與英國政府「Ultra‑Low Emission Bus Scheme」及多項再生能源計畫。

募資動態:截至2024年,累計超過 £2.3億(股權+債務)融資

主要投資人

  • 股權:KKR、Infracapital(M&G Infrastructure)
  • 債權/融資夥伴:NatWest、Santander、MUFG、Aviva、Scottish Widows、Siemens Financial Services、TEPCO/JERA 等

合作夥伴:政府、銀行共建融資平台(約13家銀行),及運輸業者(全英 90%公車企業)

  • 車隊合作包括:National Express、Arriva、Stagecoach、Transdev Blazefield、Nottingham City Transport 。
  • 技術/財務機構:National Grid ESO、LowCVP、NatWest 等

 

二、營運模式

公司目標:透過儲能與車隊電動化方案,協助電網與交通系統加速淨零轉型,實現電池循環當服務資產運用

目標市場

  • 國家:英國是核心市場,延伸蘇格蘭、加拿大、澳洲與北美(如美國、加拿大)
  • 對象:公共與商用電動車隊、電網營運商、能源中盤商、工業與建築業者

核心產品

  • 儲能系統(BESS)
  • 電動車隊整合解決方案+融資(ETaaS)
  • 二手電池再利用:應用於移動式用電、工地及活動現場
  • 研電池調度與市場平台軟體(Reactive & Fast Response、交易優化)

創新亮點

  • 電池即服務:透過月租模式提供電動巴士電池,降低客戶初期投資壓力,加快車隊電動化。
  • 儲能結合電網服務:電池不只儲電,還能提供反應電力與頻率穩定,成為電網調度的一部分。
  • 退役電池再利用:退役電池重複使用於儲能系統,打造低碳循環經濟。
  • 綠色融資架構:建立英國最大規模的電動車與儲能融資平台,結合「銀行融資(如 NatWest, Lloyds)+政府補助(如 ZEBRA)+長期租賃(Battery-as-a-Service)」,構成三方資金架構。藉由公私合作(PPP)促成超過 20 億英鎊的資產融資,讓需要大筆資金的電動巴士和儲能建設快速落地,成為能源轉型的關鍵推手。

競爭分析:儲能市場已有Fluence、Tesla、EDF等大型供應商,然而 Zenobē 模式創新 + 金融結構優化,使其在合約長度與資本效率上佔優勢,並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營運模式

  • 完整供應鏈:融資 → 設計 → 建造 → 運維
  • 多重收益併行:容量市場、頻率響應、市場交易、電池租賃與運營
  • 建造與營運儲能設施後,與公用事業簽訂容量+頻率調節長期合約
  • 再利用車用電池作為二手儲能系統,提升資源效益

獲利模式

  • 收入來源:電網服務費(容量、市場參與、波動控制)、電動車隊租賃與服務月費、二手電池方案營收
  • 成本控制:大型債務支持建設,降低資本成本;合約長度帶來預測性現金流

未來規劃:

  • 2027年前達2.5 GW儲能布局(Eccles、Blackhillock、Kilmarnock、Wishaw案場)
  • 車隊目標達 4,000 輛EV
  • 擴展美國與加拿大市場
  • 深化燃料場整合與新業務模式(U.S. long‑term contracts)
 【未來電力靠誰?!】系列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Jard
39會員
41內容數
我是LiJard,撬開世界,拆解規則。 理性與想像在這裡並行🥾 |現職:Freelancer、分析師(APIAA) |經歷:客座演講、專書出版/影音、國際趨勢研究、產官學專案管理。 |影音:https://www.youtube.com/@LiJard_x0
LiJard的其他內容
2025/07/06
英國新創 Field Energy以「快建快併」策略:10週內完工的儲能案場+自研交易平台。短短3年內募資超過2.5億英鎊,並從英國擴展至西班牙、義大利與德國,用更靈活的佈局,改寫歐洲儲能市場的遊戲規則。
Thumbnail
2025/07/06
英國新創 Field Energy以「快建快併」策略:10週內完工的儲能案場+自研交易平台。短短3年內募資超過2.5億英鎊,並從英國擴展至西班牙、義大利與德國,用更靈活的佈局,改寫歐洲儲能市場的遊戲規則。
Thumbnail
2025/07/04
「鐵+水+空氣」改變世界?Form「鐵空氣」電池以一顆能撐100小時的強勢切入,挑戰鋰電池主導的儲能市場。這家美國新創背後有Bill Gates(比爾蓋茲)、TPG(美國最大私人股權投資公司)、ArcelorMittal(全球最大鋼鐵商) 等巨頭力挺。2025 年將啟用大型工廠,加速商業化布局。
Thumbnail
2025/07/04
「鐵+水+空氣」改變世界?Form「鐵空氣」電池以一顆能撐100小時的強勢切入,挑戰鋰電池主導的儲能市場。這家美國新創背後有Bill Gates(比爾蓋茲)、TPG(美國最大私人股權投資公司)、ArcelorMittal(全球最大鋼鐵商) 等巨頭力挺。2025 年將啟用大型工廠,加速商業化布局。
Thumbnail
2025/07/03
來自 MIT 麻省理工學院的 24M,用「電池製程技術」打破傳統:成本省 40%、材料回收率達 98%、充電快4倍,甚至在零下40度的世界末日冰寒界,也能穩定供電。它以「不蓋工廠」策略,靠授權擴張全球。
Thumbnail
2025/07/03
來自 MIT 麻省理工學院的 24M,用「電池製程技術」打破傳統:成本省 40%、材料回收率達 98%、充電快4倍,甚至在零下40度的世界末日冰寒界,也能穩定供電。它以「不蓋工廠」策略,靠授權擴張全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電動車:驅動未來的綠色革命 近年來,電動車正在掀起一場汽車產業的綠色革命。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電動車正迅速從小眾產品走向主流市場。讓我們深入探討電動車的現況、未來發展趨勢,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當前趨勢 電動車市場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
Thumbnail
由於電動車 (EV, Electric Vehicles) 的普及,引發了對鋰、鎳、鈷、石墨、錳和稀土這些礦物的巨大需求。而它們正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也稱為「關鍵礦物 (Critical Minerals)」。 電動車的生產需要大量的關鍵礦物。與傳統內燃機車輛相比,電動車所需的礦物量是內燃機
Thumbnail
由於電動車 (EV, Electric Vehicles) 的普及,引發了對鋰、鎳、鈷、石墨、錳和稀土這些礦物的巨大需求。而它們正是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也稱為「關鍵礦物 (Critical Minerals)」。 電動車的生產需要大量的關鍵礦物。與傳統內燃機車輛相比,電動車所需的礦物量是內燃機
Thumbnail
隨著電動車(EV)日益普及,充電技術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同的充電規格適應了不同的市場和技術需求。在台灣的充電樁也有各式的充電標準正在使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電動車充電標準:J1772、CCS1、CCS2、CHAdeMO 和 NACS(TPC)。 J1772、 CCS1
Thumbnail
隨著電動車(EV)日益普及,充電技術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不同的充電規格適應了不同的市場和技術需求。在台灣的充電樁也有各式的充電標準正在使用。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電動車充電標準:J1772、CCS1、CCS2、CHAdeMO 和 NACS(TPC)。 J1772、 CCS1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全球永續意識抬頭,推行電動車逐漸成為各國施政的默契。 歐盟曾在2021年提出將在2025年禁售燃油車與PH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然而歷經新冠疫情與經濟起伏的耗損,近期竟紛紛傳出「延期」與「降低電動車普及目標百分比」。這不禁讓人懷疑:電動車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Thumbnail
在追求永續環境的今日,電動車被視為解決城市污染和減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電動車普及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顯著的挑戰:如何有效提高電動車的使用便利性和續航里程。來自未來的解決方案——「能線通途」EnerPath,為這個問題提供了一個創新的答案。
Thumbnail
特別標示年度,係因為隨科技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假,在未來可能成真。 發電機的假議題,並非僅針對電動輔助自行車,而是所有的電動載具加裝發電機,其實都很容易不切實際。但不能全盤否定,至少筆者在部分的電動車上有看到正確且巧妙的使用實例;如下圖所示,是利用車子運行時會遇到的額外動能來進行充電,而非直接耦合車
Thumbnail
特別標示年度,係因為隨科技技術的發展,現在的假,在未來可能成真。 發電機的假議題,並非僅針對電動輔助自行車,而是所有的電動載具加裝發電機,其實都很容易不切實際。但不能全盤否定,至少筆者在部分的電動車上有看到正確且巧妙的使用實例;如下圖所示,是利用車子運行時會遇到的額外動能來進行充電,而非直接耦合車
Thumbnail
原因: 沒有人想要租電動車旅遊 在汽車租賃界的最新戲劇中,Hertz的策略轉變和高層更迭無疑是一場精彩絕倫的電動車“恐怖秀”。這家曾經的租車巨頭,似乎在電動車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其最近的動作不僅是對自身策略的一次大膽賭博,更像是對電動車市場理想主義的一次無奈妥協。 首先,讓我們來
Thumbnail
原因: 沒有人想要租電動車旅遊 在汽車租賃界的最新戲劇中,Hertz的策略轉變和高層更迭無疑是一場精彩絕倫的電動車“恐怖秀”。這家曾經的租車巨頭,似乎在電動車的浪潮中迷失了方向,其最近的動作不僅是對自身策略的一次大膽賭博,更像是對電動車市場理想主義的一次無奈妥協。 首先,讓我們來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Thumbnail
歐美當初推動電動車產業,無疑是站在環保的道德至高點上,希望透過這樣的產業變革,重新洗牌全球汽車市場。他們期望透過先發制人的戰略布局和專利佈局,於領先科技對全球產業創造下一波的收割機會。然而,幾個關鍵因素讓他們開始重新考慮這個計畫的可行性。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