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雷利史考特的歷史電影「王者天下」中,與薩拉丁相抗衡的基督徒國王,是個身患重病、總是帶著假面的能人。
這個人是個史實人物:耶路撒冷國王,年輕的鮑德溫四世,有個悲劇性的外號:「痲瘋王」。鮑德溫本來可能會是耶路撒冷最賢明的君王。
他從小開始,就嶄露出了非凡的才能。
負責教育他的主教,泰爾的威廉,不無驕傲地說,王子求知若渴、又武藝精熟。
據說這個法蘭克少年還是馬術天才,他可以完全不用韁繩,只靠雙腿就控制馬匹。簡直與突厥遊牧民族不相上下。
然而,悲劇很快降臨了。
在鮑德溫九歲的時候,他的老師威廉忽然注意到,鮑德溫正在跟一群小孩嬉戲,比賽掐別人手臂的肉,誰先痛得大喊誰就輸。
鮑德溫有如石像一般鎮定自如,好像完全感受不到疼痛一樣,輕鬆得勝。
剛開始,威廉主教還以為是少年郎堅忍不拔,孺子可教。
但情況多了以後,主教懷疑起來,於是親自詢問,才驚懼地發現:鮑德溫右手一半以上,都已經像是死肉一樣,一點感覺也沒有了。
耶路撒冷王國趕忙召集全國最好的醫生,要替王子診治,查出病情和解方。
很遺憾的是,他們用不了幾年就會發現,王子得的是「痲瘋病」。
這個疾病在當時是不治之症。患者不只會毀容、而且會喪失行動能力、失明、最後在漫長的痛苦中喪命。
在中世紀,痲瘋病還有諸多流傳甚廣的謠言:很多人說,痲瘋病是高度傳染性疾病,又說這是「上帝的懲罰」。
無論是該病的真實情況,還是言之鑿鑿的傳言,都像是替鮑德溫的王道判了死刑。
鮑德溫最後很勉強地在十三歲繼承了王位,是為鮑德溫四世。
他的病情發展得很快,但在痛苦之中,鮑德溫四世展現出絲毫無愧於幼年時的英武。
他曾經多次忍著病痛,親率大軍,對抗薩拉丁的攻擊,還曾經大敗過這個可怕的敵人。
然而,「痲瘋王」的致命傷,就是他不會有繼承人,而且隨著病情加重,也將再難以遏制貴族的野心。
於是,耶路撒冷王國也就不可避免地陷入衰弱的負面循環中。
痲瘋王一再病倒,又一再掙扎著爬起來對抗命運,但都不能挽救這個國家——很冷酷的說,痲瘋王的奮鬥帶來了反效果,因為這拖長了繼承人的爭鬥。
最後,這個不屈於病魔的年輕人終於倒下了。1185年,痲瘋王病逝。
他登基十一年,死時不過二十四歲。
隨著痲瘋王離開人世,耶路撒冷王國的命運,也像是要來到了尾聲。
&
圖片:王者天下劇照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