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痛宰過十字軍國家安條克後,十字軍最強大的穆斯林敵人,努爾丁,繼續擴張版圖,但此時它最重要的目標已非基督徒,而是穆斯林大城:大馬士革。
大馬士革城防堅固、商業富庶,是很難拿下的。何況大馬士革的統治者經常首鼠兩端,情況不對就會直接跟耶路撒冷結盟(十字軍攻擊時則反之與努爾丁結盟)。正面硬攻,往往徒勞而返。
於是,努爾丁不再訴諸於直接攻城,而是「攻心為上」。
首先,努爾丁帶著大軍兵臨大馬士革周遭時,開始改變他的口號:他不是來攻擊教友的,而是來「邀請大馬士革一同攻打可憎的法蘭克人」。
這一招極是厲害,馬上把大馬士革統治者放到尷尬的處境,一旦他們想和耶路撒冷結盟,反而會招致民心不穩。
再者,努爾丁一反中世紀的交戰傳統,居然「約束部眾,讓他們不要劫掠周遭村莊」,秋毫無犯。
這下努爾丁的形象瞬間高大起來,連大馬士革的居民「經常為努爾丁祈禱」,這都搞不清誰才是大馬士革的主人了。
在心戰、威嚇同步進行之時,努爾丁在大馬士革還有內應:他叫阿尤布,庫德人,也是薩拉丁的老爸。
阿尤布從1146年開始在大馬士革效力,但此時卻背叛大馬士革統治者,暗自與努爾丁勾結。
這位庫德老哥在大馬士革宮廷組織了一支「努爾丁派」,還掌控了民兵系統,權勢不小。
到此時,大馬士革已經逐步淪為努爾丁的傀儡國。
但努爾丁還是決定打出最後一擊:封鎖糧道。
在1153-54年冬季,努爾丁的軍隊切斷了大馬士革北方的糧食路線。
就這樣過了好幾個月,到來年春末,努爾丁於四月親自帶軍隊,來到大馬士革門前。
城內內奸一響應,沒過多久,全城無條件投降。努爾丁幾乎兵不血刃,就奪下了穆斯林世界當時最大的城市之一。
這場大馬士革征服戰耗時頗長,但最後成為努爾丁最引以為傲的歷史戰績之一。
而他透過情報操作、形象工程來獲得勝利的風格,也在這場征服戰中嶄露無遺。
&
圖片:大馬士革舊城牆
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Damascus road along northern Citadel wall 5588.jpg"
資料來源:
Thomas Asbridge, "The Crusades: The Authoritative History of the War for the Holy L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