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本由西原亮先生撰寫的著作《顧問時期學到的 能幹之人的理所當然》,深入淺出地揭示了「工作能幹之人」所具備的、看似平凡卻極其有效的行為準則與思維模式。
本書作者西原亮先生,曾在紐約的經營顧問公司任職五年,現為負責配送牛奶和優格等產品的「明治Cooker」公司的經營者。西原先生從慶應大學畢業後,在缺乏社會經驗且不諳英語溝通的情況下,進入了顧問公司。起初,他被認為是表現最差的員工。
然而,幸運的是,他身邊有許多優秀的資深同事。透過近距離觀察並徹底學習這些能幹之人的工作方式,西原先生最終成功晉升為顧問。更令人驚訝的是,他目前經營的公司,在短短十年內,成功地將營業額和員工數量都提升了七倍。本書正是西原先生基於他在顧問時期所學到的經驗,教導我們「工作能幹之人理所當然會做的事情」。它強調的不是什麼特別的技巧,而是將「任何人都能做到的平凡之事」徹底且持續地實踐,才是取得成功與信任的關鍵。
工作能幹之人的「理所當然」的行為與舉止
本書將工作能幹之人所實踐的具體習慣與思維方式,分為以下三大類進行闡述:
1. 溝通方式
- 不要「模稜兩可地裝懂」
- 如果您實際上不理解卻假裝理解,問題將會被擱置,並且可能讓對方感到不安。作者斷言:「在工作中,持續擱置不明白的事情是完全的惡」。
- 工作中的對話旨在消除自己與對方想像中圖像的偏差,因此坦誠地說:「我不明白,請您教我」非常重要。
- 「問者一時之恥,不問者一生之恥」。
- 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表達方式
- 「一點點」、「盡快」、「多一點」等模糊不清的表達,容易造成認知上的偏差,導致失誤。
- 工作能幹之人會避免這種模糊的表達,並盡力以具體的方式進行說明。
- 他們會運用數值和專有名詞來具體表達,例如:「我將於今天下午5點提交簡報資料」或是「我將於下午2點在名古屋車站金鐘前等您」。
- 如果對方使用了模糊的詞語(例如「我會盡快做」),能幹之人會主動澄清,詢問:「具體來說,大概會是什麼時候呢?」。
- 將事實與自己的意見分開傳達
- 上司或其他人想了解的是客觀的事實或數據,個人的感想或主觀判斷「不甚可靠」。
- 首先明確傳達事實,例如:「我們尚未簽訂合約」。之後再補充自己的意見,例如:「但以我的主觀判斷,感覺良好,所以值得期待」。
- 這能避免造成誤解,並確保資訊的準確性。
- 首先傳達壞消息
- 越是不好說的壞消息,越是及早傳達,就能越快採取改進措施。
- DMM.com的會長龜山先生也表示:「好消息可以往後放,但壞消息請盡早告知」。
- 隱瞞或延遲傳達壞消息的人,將無法獲得信任。
2. 工作推進方式
- 不要立即動手操作
- 盲目地開始工作,不如先徹底收集資訊,排除不必要的環節,這樣反而能更快地完成工作。
- 在開始之前,要仔細確認自己所設想的工作完成形態,與客戶或上司所設想的完成形態是否存在差異,徹底做好事前調查,避免不必要的作業發生。
- 專注於能創造最大價值的工作
- 人們能維持高度專注力的時間是有限的(據說每天約3到4小時是極限)。
- 工作能幹之人會將這有限的專注時間,集中投入於能產生最大價值的工作上,而非用於檢查不重要的電子郵件或處理行政事務。
- 他們優先考慮成果,而非舒適度。
- 將工作細分,並明確界定何時完成到何種程度
- 無論何種工作,都是由許多小任務組成的。能幹之人會像撰寫咖哩食譜一樣,將工作細緻分解,並透過筆記或應用程式進行「可視化」。
- 接下來,針對每個任務設定具體截止日期,例如:「本週內完成任務1和2」。這種明確的目標設定,能減少猶豫的時間,使工作節奏分明,同時也能更容易掌握目前的進度。
3. 應對舉止
- 保持笑容
- 笑容能給予對方良好的印象,進而使工作更容易順利進行。工作能幹之人通常養成了「即使是假笑,也會先露出笑容」的合理習慣。
- 相反,那些總是表現出不愉快或陰沉表情的人,會讓對方感到顧慮,難以開口。
- 對於新進員工來說,營造容易交談的氛圍,例如保持笑容,尤其重要。
- 不與同期同事過於親密
- 同期同事的視角和經驗與自己相似,過於聚在一起難以成長,最終可能變成互相取暖或攀比。
- 與持有不同視角的人(例如其他行業的人、上司、企業家、自營業者等)積極交流至關重要。閱讀也是有效的方法。
- 遠離愛說閒話的人
- 即使自己沒有參與說閒話,只要身處於說閒話的群體中,並附和他們的言論,也可能被視為該群體的一員,導致自身聲譽大幅受損。
- 盡可能與擁有更高視角的人交往,這樣更容易獲得提拔。
這本書透過系統地學習工作能幹之人無意識中做出的「理所當然」的行為,為每個人提供了提高商業成果、贏得信任的實用建議。書中充滿了可應用於日常工作的具體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