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視線
從鏡子裡移開。
虛弱,這個想法揮之不去。
溝通,
自願。
命運,孤獨。
我以為自己發燒了。
我沒有。
我以為我戀愛了。
我沒有。
我以為我贏了。
我輸了。』
-from 一隻狼在放哨: 阿巴斯詩集。
---------------
有時候,我的大腦會悄悄冒出一句:「活該啦!」
這句話看似是在針對別人,其實是一種自我過剩的反應機制——不良的優越感。
這篇筆記是我藉由回想以前玩格鬥遊戲的經驗,整理出來的一些心情與發現。
(比起3D視覺,我還是更愛點陣圖版本)
📹影片連結:https://youtu.be/lEv31wa9TVo?si=pYmpldJDr2tFd1OI
警告:本文是主觀心情筆記,不涉及《KOF》劇透或格鬥技法分析。
-------
一、遊戲中的心理縮影:輸不起的不只是勝負
從對戰格鬥到合作破關,我喜歡和喜歡的人一起玩遊戲,你也是吧?
你也曾因為一起玩遊戲而跟對方生氣過嗎? 我有。
「彷彿一旦輸了,就不只是輸一場遊戲,而是『整個人生都輸了』。」
玩需要分出勝負的遊戲時,快要輸的瞬間常會感到焦躁與焦慮。這不單是「輸」的問題,而是無力感讓人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時,就容易陷入沉沒成本效應或定錨錯誤狀態,一直想贏回來,結果越陷越深。
而當終於贏了呢?腦中會瞬間跳出:「讚啦!」這種瞬間的興奮,回饋的不只是喜悅,而是一種「終於證明自己不差」的快感。
偏執的好聽名字是「堅持」,難聽一點是「鑽牛角尖」。
---
二、優越感,其實是種防衛機制
優越感,其實是一種劃清界線的防衛手段。
它讓人切割自己與他人,好像站在比較高的位置上,比較安全。
那些表現出自大、傲慢、甚至攻擊性強的人,可能內心正被「我不行,憑什麼你可以!?」的噪音纏繞著。
對有徵兆的問題與其試著改善,反而可能會建立一另種模式——
藉由貶低與壓制他人,來維持自我價值感。
回想第一次玩KOF時,我根本不會背招式,用求生本能的亂按(左拳+右拳+上勾拳)。
對方知道我不是靠技巧打贏他,會生氣也不意外……
但話說回來,他可是用Kula Diamond(魔王角色)打我的耶!!!
『
「我才是對的!」
這是你想要的嗎? 你想要自己是對的? 你想要凡事正確?
會很累喔! 當你被自尊心支配時,便無時不在戰鬥中,與全世界為敵。
這讓我筋疲力盡!
』
真正的感到不悅是因為真的很在意,才會往心裡去。
---
三、它會出現在這些時候:
· 和人爭吵時非得吵贏不可,因為「贏=我是對的=我有價值」。
· 試圖鞏固「我的尊嚴、地位、觀念都還是比有影響力的那個」。
· 欺騙別人後的快感(例如覺得「你太笨了哈哈」、「我佔到便宜了! 」)。
· 暗裡給人貼標籤:「你比較遜」、「你是賤人」、「我不想跟你有共通點」、「你不屬於我這一群」。(選擇性放大別人的缺點,產生滑坡效應式的比較。)
尤其是,當腦中有「你 活 該 !」的想法時候,某種程度上是在否認:
「這 種 事 也 可 能 發 生 在 我 身 上 !」
表面上像是「明理、有判斷力」,實際上是試圖撇開「我其實也可能變成這樣」的不安全感。
遊戲裡,KOF電腦對1P戰模式在玩家失敗後,系統會問玩家是否要調整對手某個戰力強度值、反應速度、各種示弱,用溫柔友善的回應(禮讓)鼓勵玩家繼續,從不嘲笑你:「你這個小廢廢!表現不錯哦~遜咖!」。
相反的,現實世界活生生的人可是有脾氣的! —— 除非他有別的企圖。
不 請 自 來 的 好 意 非 常 危 險 !
(p.s. 反過來說,要使一個人變形變異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他取綽號;只要說久了就會建立偏見,偏見夾帶情緒說久了就會變成輕蔑。)
---
四、優越感是會「上癮」的壞習慣
就像在2P對戰遊戲中贏了之後的爽感,名為「我贏了」的興奮劑,很容易讓人上癮。
但這樣的支配感成癮會延伸出另一個麻煩:
「對此狀態滿意,因此之後都會模仿這個狀態的行為(重複),不在留意需要再次調整改善的點」。
例如報復與復仇也是:
攻擊別人後,會有一種「終於解脫」的爽感,甚至帶點愉悅。
但隨之而來的,常常是空虛與後悔,因為那並沒有處理好真正的問題。
說起來,那些年用投幣續命重生繼續玩這招吃的街機設計真的很聰明欸…,那些「就差一點點!」的停損規避心理戰術稱小精靈(Pac-Man)等級獲利也不為過!!!
(p.s. 註解
1.報復通常是短期、即時的「回應傷害」;復仇則是長期、計畫性的「以痛還痛」。
2.攻擊者通常會預設自己是「受害者的角色」扮演使攻擊行為合理化,而且容易拉攏結伴行動。
詳細指南請讀 「社會性死亡 THE CANCEL CULTURE CURSE」書 )
---
筆記尾聲放David Gilmour - The Girl In The Yellow Dress 「格鬥」MV作為結束。
筆記小結:
『你的努力別人不管,別只是跟人鬥,要調整心態;
你可能贏了自己,卻也輸掉大局(前功盡棄)。』
真正的強大,不是「贏過誰」的自信,
而是「不需要透過贏來證明自己」的自由。
那個使用立刻做出回應的我,或許不是「我比較好又讚又正確」;
而是「我正在逃避一個還來不及處理的感覺」。
下次又冒出「準備戰鬥」這樣的感覺現象時,情況可以的話,先換個深度呼氣,暫停別立刻做回應,感覺身體哪裡不尋常的緊繃,然後問問自己:
對方想表達的意圖是甚麼? 是真的在針對我嗎?
我想透過這個反應來保護什麼? 維護什麼?
如果做出反應或行動,那個代價我能承擔嗎?真的值得嗎?
真正的強大力量,不是「贏過誰」的自信,
是能承認自己也會脆弱,然後學著溫柔地面對它。
「不需要透過贏來證明自己」的自由。
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