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幫別人,怎麼自己越來越迷惘?
阿哲是團隊裡最資深的工程師,穩重、可靠,總是第一個跳出來幫忙。哪個新進搞不懂流程,他立刻耐心解釋;哪個專案卡住,他總能提出幾個解法。久而久之,大家什麼事都先來問他——他成了那個「永遠有答案的人」。
但最近,他的心情卻像是霧濛濛的早晨。明明幫了很多人,卻開始懷疑:「我自己在幹嘛?我的方向又是什麼?」
這樣的情緒,他沒有說出口,只是壓在心裡,越積越悶。直到有一天,一位新進在一場1-on-1裡緊張地問他:「阿哲哥,你覺得我是不是表現得很糟?我只是照規矩做,但總覺得不夠好。」阿哲沒有像往常一樣給建議,也沒有馬上安慰。他只是沉默了一下,然後問了一句:「你希望自己怎麼被看見?」
對方一愣,眼神變得有些發亮,像是突然被什麼喚醒。
而阿哲也愣住了——因為那句話,其實也是他最想問自己的。

💡 幫助別人,是回到自己的一種方式
我們常以為「幫人」會消耗自己,會讓我們變得更累、更空。但事實上,真正的幫助,不只是給出,而是彼此照見。
當你陪一個人釐清混亂,你也練習怎麼釐清自己。
當你鼓勵別人正視內心,你也慢慢學會正視自己深藏的情緒。 當你問:「你真正在意的是什麼?」 那個問題也會悄悄浮現在你的心裡。
為別人點亮一盞燈,不代表你犧牲了光,而是你們一起,把那片黑暗照得更清楚。
✨ 為他人點光的三個回照時刻
1. 陪人釐清時,其實也在練習整理自己
當你傾聽對方的糾結,不急著給答案,只是陪他一步步拆解,你會發現:原來自己也經常困在類似的思緒裡。
那種「啊,原來不是只有我會這樣」的共鳴,讓你不再孤單,也讓你更理解自己。
2. 聽見他人的脆弱,會觸碰自己沒說出口的感受
阿哲聽到新進說「我只是照規則做」,突然想起剛升主管那年,自己也是這麼做──怕做錯、怕多說、怕被貼標籤。
那份記憶像灰塵,被風吹起,飛進眼裡,也飛進心裡。
不是痛,而是久違的理解。
3. 給出共情,也是在學習不責怪自己
當你對別人的焦慮選擇理解,而不是指責,你也在告訴自己:「原來不完美,是可以被理解的。」
你怎麼對待別人,就會慢慢成為你怎麼對待自己。
🪞結語:照亮別人,也讓自己被看見
我們都曾走過不確定、焦慮、孤單的黑夜——
而那些時候,總有一句話、一次陪伴、一個提問,像光一樣,把我們拉回來。
今天,當你學會為別人點起那道光,讓他看見自己、踩穩腳步,你也會發現:那道光,也偷偷照亮了你自己。
它提醒你:你不是只能付出,你也是被需要的、被理解的、可以重新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