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是媽媽承擔了這個嘮叨碎念的角色
一接起家裡的電話,聽到電話那頭的聲音語調,還來不及預感,瞬間就煩躁打結。這股莫名其妙的煩躁總讓人非常難受,想要掛斷又挾帶著隱約的罪惡感,我們也搞不懂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為何說不到三句話,內心的火藥就爆炸?
對父母總是有一股煩躁的無名火,是內在受傷的小孩在憤怒。
這種反應多半源自童年時期接收的三種情緒壓力:
- 持續的指責與否定:父母經常拿你與他人比較,讓你覺得自己不夠好。這種壓制內在生命力的行為,讓你本能感到憤怒,但因為恐懼父母的權威,只能壓抑不發作。
- 家庭環境不穩定:父母經常吵架、打架,家中氣氛緊繃,讓你活在恐慌中,長大後缺乏安全感,對父母的任何消息都會引發內在孩童的防衛反應。
- 成為情緒垃圾桶:父母將生活的不如意、婚姻的不幸轉嫁到你身上,讓你背負內疚感,覺得自己是造成生活不幸的罪人,這輩子都還不清他們的債。
- 不定時心情很差,干擾我們的工作,讓我們無法靜下心來做事。
- 無緣無故看不順眼,破壞我們的親密關系,讓我們與另一半總是互相傷害。
- 孩子一犯錯就爆怒,把孩子當做出氣包,讓他重覆體驗我們不幸的童年。
接納內在小孩:不必再孤零零一個人戰鬥了
試著與那個害怕又憤怒的小孩對話,感受他的痛苦與需求,持續與他對話:告訴他可以做自己,不用再承擔不屬於自己的包袱。以前發生過的事情並不是自己的錯,現在的我有能力陪伴和保護自己。當他感受到理解、愛與支持,自然會慢慢放下防備,回歸平靜與安寧。
總結來說,童年來自父母的情緒毒害深刻影響了我們的情緒發展與自我價值感,形成內在小孩的憤怒與恐懼。療癒的核心在於透過覺察與陪伴,修復這些創傷,讓被壓抑的生命力得以健康釋放,從而擺脫無名火的控制,活出更自由的自己。